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 三國史記 卷 第十 (新羅本記 第十) ◇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10권 다음
1145년
김부식
목   차
[숨기기]
1
三國史記 卷 第十
2
新羅本記 第十
3
<元聖王>․<昭聖王>․<哀蔣王>․<憲德王>․<興德王>․<僖康王>․<閔哀王>․<神武王>
 
 

1. <元聖王>

5
<元聖王>立. 諱<敬信>, <奈勿王>十二世孫. 母<朴>氏<繼烏>夫人; 妃<金>氏, <神述>角干之女. 初, <惠恭王>末年, 叛臣跋扈, <宣德>時爲上大等, 首唱除君側之惡. <敬信>預之, 平亂有功. 洎<宣德>卽位, 卽爲上大等. 及<宣德>薨, 無子. 群臣議後, 欲立王之族子<周元>. <周元>宅於京北二十里. 會, 大雨, <閼川>水漲, <周元>不得渡. 或曰: 「卽人君大位, 固非人謀, 今日暴雨, 天其或者不欲立<周元>乎. 今上大等<敬信>, 前王之弟, 德望素高, 有人君之體.」 於是, 衆議翕然, 立之繼位. 旣而雨止, 國人皆呼萬歲. 二月, 追封<高祖>大阿湌<法宣>爲<玄聖>大王, 曾祖伊湌<義寬>爲<神英>大王, 祖伊湌<魏文>爲<興平>大王, 考一吉湌<孝讓>爲<明德>大王, 母<朴>氏爲<昭文>太后, 立子<仁謙>爲王太子. 毁<聖德>大王․<開聖>大王二廟, 以始祖大王․<太宗>大王․<文武>大王及祖<興平>大王․考<明德>大王爲五廟. 增文武百官爵一級. 拜伊湌兵部令<忠廉>爲上大等, 伊湌<悌恭>爲侍中. <悌恭>免, 伊湌<世强>爲侍中. 三月, 出前妃<具足>王后於外宮, 賜租三萬四千石. <浿江鎭>進赤烏. 改摠管爲都督.
 
6
二年夏四月, 國東雨雹, 桑麥皆傷. 遣<金元全>人<唐>, 進奉方物, <德宗>下詔書曰: 『勑<新羅>王<金敬信>. <金元全>至, 省表及所進奉具悉. 卿俗敦信義, 志秉貞純, 夙奉邦家, 克遵聲敎, 撫玆藩服, 皆稟儒風, 禮法興行, 封部寧乂, 而竭誠向闕, 述職無虧. 累遣使臣, 聿修貢獻, 雖溟渤遐廣, 道路悠長, 贄幣往來, 率循舊典, 忠効益著, 嘉歎良深. 朕君臨萬方, 作人父母, 自中及外, 合軌同文, 期致太和, 共躋仁壽. 卿宜保安封內, 勤恤蒼生, 永作藩臣, 以寧海裔. 今賜卿羅錦綾綵等三十匹․衣一副․銀榼一口, 至宜領之. 妃錦綵綾羅等二十匹․押金線繡羅裙衣一副․銀椀一; 大宰相一人, 衣一副․銀榼一; 次宰相二人, 各衣一副․銀椀各一, 卿宜領受分給. 夏中盛熱, 卿比平安好, 宰相已下, 並存問之. 遣書指不多及.』 秋七月, 旱. 九月, 王都民饑, 出粟三萬三千二百四十石以賑給之. 冬十月, 又出粟三萬三千石以給之. 大舍<武烏>獻兵法十五卷․《花鈴圖》二卷, 授以<屈押>縣令.
7
三年春二月, 京都地雲. 親祀新宮. 大赦. 夏五月, 太白晝見. 秋七月, 蝗害穀. 八月辛巳朔, 日有食之.
8
四年春, 始定讀書三品以出身, 讀《春秋左氏傳》, 若《禮記》若《文選》而能通基義, 兼明《論語》·《孝經》者爲上. 讀《曲禮》·《論語》·《孝經》者爲中. 讀《曲禮》·《孝經》者爲下. 若博通五經․三史․諸子百家書者, 超擢用之. 前祇以弓箭選人, 至是, 改之. 秋, 國西, 旱․蝗. 多盜賊. 王發使安撫之.
9
五年春正月甲辰朔, 日有食之. <漢山州>民饑, 出粟以賙之. 秋七月, 隕霜傷穀. 九月, 以<子玉>爲<楊根縣>小守. 執事史<毛肖>駁言: 「<子玉>不以文籍出身, 不可委分憂之職.」 侍中議云: 「雖不以文籍出身, 曾入大<唐>爲學生, 不亦可用耶?」 王從之.
10
論曰: 惟學焉然後聞道, 惟聞道然後灼知事之本末. 故學而後仕者, 其於事也, 先本而末自正. 譬如擧一綱, 萬目從而皆正. 不學者反此, 不知事有先後本末之序, 但區區弊精神於枝末, 或培斂以爲利, 或苛察以相高, 雖慾利國安民, 而反害之. 是故《學記》之言終於『務本』, 而《書》亦言『不學牆面, 蒞事惟煩』, 則執事<毛肖>一言, 可爲萬世之模範者焉.
11
六年春正月, 以<宗基>爲侍中. 增築<碧骨堤>, 徵<全州>等七州人興役. <熊川州>進赤烏. 三月, 以一吉湌<伯魚>使北國. 大旱. 夏四月, 太白辰星聚于東井. 五月, 出粟賑<漢山>․<熊川>二州饑民.
12
七年春正月, 王太子卒, 諡曰<惠忠>. 伊湌<悌恭>叛, 伏誅. <熊川州>向省大舍妻, 一産三男. 冬十月, 京都雪三尺, 人有凍死. 侍中<宗基>免, 大阿湌<俊邕>爲侍中. 十一月, 京都地震. 內省侍郞<金言>爲三重阿湌.
13
八年秋七月, 遣使入<唐>, 獻美女<金井蘭>, 其女國色身香. 八月, 封王子<義英>爲太子. 上大等<忠廉>卒, 伊湌世强爲上大等. 侍中<俊邕>病免, 伊湌<崇斌>爲侍中. 冬十一月壬子朔, 日有食之.
14
九年秋八月, 大風折木偃禾. 奈麻<金惱>獻白雉.
15
十年春二月, 地震. 太子<義英>卒, 諡曰<憲平>. 侍中<崇斌>免, 以迊湌<彦昇>爲侍中. 秋七月, 始創<奉恩寺>. <漢山州>進白烏. 起<望恩樓>於宮西.
16
十一年春正月, 封<惠忠>太子之子<俊邕>爲太子. 夏四月, 旱, 親錄囚. 至六月乃雨. 秋八月, 隕霜害穀.
17
十二年春, 京都飢疫, 王發倉廩賑恤之. 夏四月, 侍中<彦昇>爲兵部令, 伊湌<智原>爲侍中.
18
十三年秋九月, 國東蝗害穀. 大水山崩. 侍中<智原>免, 阿湌<金三朝>爲侍中.
19
十四年春三月, 宮南樓橋災. <望德寺>二塔相擊. 夏六月, 旱. <屈自郡><石南烏>大舍妻, 一産三男一女. 冬十二月二十九日, 王薨. 諡曰<元聖>, 以遺命擧柩燒於<奉德寺>南.(《唐書》云: 『<貞元>十四年, <敬信死>.』《通鑑》云: 『<貞元>十六年, <敬信>死.』 以本史考之,《通鑑》誤.)
 
 

2. <昭聖王>

21
<昭聖(或云<昭成>)王>立. 諱<俊邕>, <元聖王>太子<仁謙>之子也. 母<金>氏; 妃<金>氏<桂花>夫人, 大阿湌<叔明>女也. <元聖>大王元年, 封子<仁謙>太子, 至七年卒, <元聖>養其子於宮中. 五年, 奉使大<唐>, 受位大阿湌; 六年, 波珍湌爲宰相; 七年, 爲侍中; 八年, 爲兵府{部}令; 十一年, 爲太子. 及<元聖>薨, 繼位.
 
22
元年春三月, 以<菁州><居老縣>爲學生祿邑. <冷井縣>令<廉哲>進白鹿. 夏五月, 追封考<惠忠>太子爲<惠忠>大王. <牛頭州>都督遣使奏言: 『有異獸若牛, 身長且高, 尾長三尺許, 無毛長鼻, 自<峴城川>向<烏食壤>去.』 秋七月, 得人蔘九尺, 甚異之, 遣使如<唐>進奉, <德宗>謂非人蔘, 不受. 八月, 追封母<金>氏爲<聖穆>太后. <漢山州>獻白烏.
23
二年春正月, 封妃<金>氏爲王后, 以<忠芬>爲侍中. 夏四月, 暴風折木蜚瓦, <瑞蘭殿>簾飛不知處, <臨海>․<仁化>二門壞. 六月, 封王子爲太子. 王薨, 諡曰<昭聖>.
24
哀莊王立. 諱<淸明>, <昭聖王>太子也. 母<金>氏<桂花>夫人. 卽位時年十三歲, 阿湌兵部令<彦昇>攝政. 初, <元聖>之薨也, <唐><德宗>遣司封郞中兼御史中丞<韋丹>, 持節吊慰, 且冊命王<俊邕>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新羅>王, <丹>至<鄆州>, 聞王薨乃還. 秋七月, 王更名<重熙>. 八月, 授前入<唐>宿衛學生<梁悅><豆肹>小守. 初, <德宗>幸<奉天>, <悅>, 從難有功, 帝授右贊善大夫還之, 故王擢用之.
25
二年春二月, 謁始祖廟. 別立<太宗>大王․<文武>大王二廟. 以始祖大王及王高祖<明德>大王․曾祖<元聖>大王․皇祖<惠忠>大王․皇考<昭聖>大王爲五廟. 以兵部令<彦昇>爲御龍省私臣, 未幾爲上大等. 大赦. 夏五月壬戌朔, 日當食不食. 秋九月, 熒惑入月, 星隕如雨. <武珍州>進赤烏, <牛頭州>進白雉. 冬十月, 大寒, 松竹皆死. <耽羅國>遣使朝貢.
26
三年春正月, 王親祀神宮. 夏四月, 以阿湌<金宙碧>女入後宮. 秋七月, 地震. 八月, 創<加耶山><海印寺>. <歃良州>進赤烏. 冬十二月, 授<均貞>大阿湌爲假王子, 欲以質<倭>國, <均貞>辭之.
27
四年夏四月, 王幸南郊觀麥. 秋七月, 與<日本國>交聘結好. 冬十月, 地震.
28
五年春正月, 以阿湌<秀昇>爲侍中. 夏五月, <日本國>遣使, 進黃金三百兩. 秋七月, 大閱於<閼川>之上. <歃良州>進白鵲. 重修<臨海殿>, 新作東宮<萬壽房>. <牛頭州><蘭山縣>伏石起立. <熊川州><蘇大縣><釜浦>水變血. 九月, <望德寺>二塔戰.
29
六年春正月, 封母<金>氏爲大王后, 妃<朴>氏爲王后. 是年, <唐><德宗>崩, <順宗>遣兵部郞中兼御史大夫<元季方>告哀, 且冊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雞林州刺史兼持節充寧海軍使上桂國<新羅>王. 其母<叔>氏爲大妃(王母父<叔明>, <奈勿王>十三世孫, 則母姓<金>氏, 以父名爲<叔>氏, 誤也.), 妻<朴>氏爲妃. 秋八月, 頒示公式二十餘條. 冬十一月, 地震.
30
七年春三月, <日本國>使至, 引見<朝元殿>. 下敎禁新創佛寺, 唯許修葺. 又禁以錦繡爲佛事, 金銀爲器用, 宜令所司, 普告施行. <唐><憲宗>放宿衛王子<金獻忠>歸國, 仍加試秘書監. 秋八月, 遣使入<唐>朝貢.
31
八年春正月, 伊湌<金憲昌(一作<貞>)>爲侍中. 二月, 王坐<崇禮殿>觀樂. 秋八月, 大雪.
32
九年春二月, <日本國>使至, 王厚禮待之. 遣<金力奇>入<唐>朝貢. <力奇>上言: 「<貞元>十六年, 詔冊臣故主<金俊邕>爲<新羅>王, 母<申>氏爲大妃, 妻<叔>氏爲王妃. 冊使<韋丹>至中路聞王薨却廻, 其冊在中書省, 今臣還國, 伏請援臣以歸.」 勑: 『<金俊邕>等冊, 宜令鴻臚寺, 於中書省受領, 至寺宣授與<金力奇>, 令奉歸國.』 仍賜王叔<彦昇>及其弟<仲恭>等門戟, 令本國准例給之.(<申>氏, <金神述>之女, 以<神>字同韻, <申>爲氏, 誤也.) 發使十二道, 分定諸郡邑疆境. 秋七月辛巳朔, 日有食之.
33
十年春正月, 月犯畢. 夏六月, <西兄山城>鹽庫鳴, 聲如牛. <碧寺>蝦蟆食蛇. 秋七月, 遣大阿湌<金陸珍>, 入<唐>謝恩兼進奉方物. 大旱. 王叔父<彦昇>與弟伊湌<悌邕>將兵入內, 作亂弑王. 王弟<体明>侍衛王, 幷害之. 追諡王爲<哀莊>.
 
 

3. <哀蔣王>

 
 

4. <憲德王>

36
<憲德王>立. 諱<彦昇>, <昭聖王>同母弟也. <元聖王>六年, 奉使大<唐>, 受位大阿湌. 七年, 誅逆臣, 爲迊湌; 十年, 爲侍中; 十一年, 伊湌爲宰相; 十二年, 爲兵部令. <哀莊王>元年, 爲角干; 二年, 爲御龍省私臣, 未機爲上大等. 至是, 卽位. 妃<貴勝>夫人, <禮英>角干女也. 以伊湌<金崇斌>爲上大等. 秋八月, 大赦. 遣伊湌<金昌南>等入<唐>告哀. <憲宗>遣職方員外郞攝御史中丞<崔廷>, 以其質子<金士信>副之, 持節吊祭, 冊立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兼持節充寧海軍使上桂國<新羅>王. 冊妻<貞>氏爲妃. 賜大宰相<金崇斌>等三人門戟.(按; 王妃, <禮英>角干女也. 今云<貞>氏, 未詳.)
 
37
二年春正月, 以波珍湌<亮宗>爲侍中. <河西州>進赤烏. 二月, 王親祀神宮, 發使修葺國內隄防. 秋七月, 流星入紫微. <西原京>進白雉. 冬十月, 遣王子<金憲章>入<唐>獻金銀佛像及佛經等, 上言『爲<順宗>祈福』. 流星入王良.
38
三年春正月, 侍中<亮宗>以病免, 伊湌<元興>爲侍中. 二月, 以伊湌<雄元>爲<完山州>都督. 夏四月, 始御<平議殿>聽政.
39
四年春, 以<均貞>爲侍中, 以伊湌<忠永>年七十, 賜几杖. 秋九月, 遣級湌<崇正>使北國.
40
五年春正月, 以伊湌<憲昌>爲<武珍州>都督. 二月, 謁始祖廟. <玄德門>火.
41
六年春三月, 宴羣臣於<崇禮殿>, 樂極, 王鼓琴, 伊湌<忠榮>起舞. 夏五月, 國西大水, 發使撫問經水州郡人民, 復一年租調. 秋八月, 京都風霧如夜. <武珍州>都督<憲昌>入爲侍中. 冬十月, <黔牟>大舍妻, 一産三男.
42
七年春正月, 遣使朝<唐>, <憲宗>引見, 宴賜有差. 夏五月, 下雪. 秋八月己亥朔, 日有食之. 西邊州郡大飢, 盜賊蜂起, 出軍討平之. 大星出翼軫間, 指庚, 芒長六許尺, 廣二許寸.
43
八年春正月, 侍中<憲昌>出爲<菁州>都督, <璋如>爲侍中. 年荒民飢, 抵<浙東>求食者一百七十人. <漢山州><唐恩縣>石長十尺廣八尺高三尺五寸, 自移一百餘步. 夏六月, <望德寺>二塔戰.
44
九年春正月, 以伊湌<金忠恭>爲侍中. 夏五月, 不雨, 遍祈山川, 至秋七月乃雨. 冬十月, 人多飢死, 敎州郡發倉穀存恤. 遣王子<金張廉>, 入<唐>朝貢.
45
十年夏六月癸丑朔, 日有食之.
46
十一年春正月, 以伊湌<眞元>年七十, 賜几杖. 以伊湌<憲貞>病不能行, 年未七十, 賜金飾紫檀杖. 二月, 上大等<金崇斌>卒, 伊湌<金秀宗>爲上大等. 三月, 草賊遍起, 命諸州郡都督太守, 捕捉之. 秋七月, <唐><鄆州>節度使<李師道>叛. <憲宗>將欲討平, 詔遣<楊州>節度使<趙恭>, 徵發我兵馬. 王奉勑旨, 命<順天軍>將軍<金雄元>, 率甲兵三萬以助之.
47
十二年春夏, 旱. 冬飢. 十一月, 遣使入<唐>朝貢, <穆宗>召見<麟德殿>, 宴賜有差.
48
十三年春, 民餓, 賣子孫自活. 夏四月, 侍中<金忠恭>卒, 伊湌<永恭>爲侍中, <菁州>都督<憲昌>改爲<熊川州>都督. 秋七月, <浿江><南川>二石戰. 冬十二月二十九日, 大雷.
49
十四年春正月, 以母弟<秀宗>爲副君, 入<月池宮>.(<秀宗>或云<秀升>) 二月, 雪五尺. 樹木枯. 三月, <熊川州>都督<憲昌>, 以父<周元>不得爲王, 反叛, 國號<長安>, 建元<慶雲>元年. 脅<武珍>․<完山>․<菁>․<沙伐>四州都督, <國原>․<西原>․<金官>仕臣及諸郡縣守令, 以爲己屬. <菁州>都督<向榮>, 脫身走<推火郡>, <漢山>․<牛頭>․<歃良>․<浿江>․<北原>等, 先知<憲昌>逆謀, 擧兵自守. 十八日, <完山>長史<崔雄>, 助阿湌<正連>之子<令忠>等, 遁走王京, 告之. 王卽授<崔雄>位級湌, 速含郡太守, <令忠>位級湌. 遂差員將八人, 守王都八方, 然後出師. 一吉湌<張雄>先發, 迊湌<衛恭>․波珍湌<悌陵>繼之, 伊湌<均貞>․迊湌<雄元>․大阿湌<祐徵>等掌三軍徂征. 角干<忠恭>․迊湌<允膺>守<蚊火>關門, <明基>․<安樂>二郞各請從軍. <明基>與從衆赴<黃山>, <安樂>赴<施彌知鎭>. 於是, <憲昌>遣其將, 據要路以待. <張雄>遇賊兵於<道冬峴>, 擊敗之. <衛恭>․<悌凌>合<張雄>軍, 攻<三年山城>, 克之, 進兵<俗離山>, 擊賊兵滅之. <均貞>等與賊戰<星山>, 滅之. 諸軍共到<熊津>, 與賊大戰, 斬獲不可勝計. <憲昌>僅以身免, 入城固守. 諸軍圍攻浹旬, 城將陷, <憲昌>知不免, 自死. 從者斷首與身各藏. 及城陷得其身於古塚, 誅之. 戮宗族, 黨與凡二百三十九人, 縱其民. 後, 論功爵賞有差. 阿湌<祿眞>授位大阿湌, 辭不受. 以<歃良州><屈自郡>近賊不汙於亂, 復七年. 先是, <菁州>太守廳事南, 池中有異鳥, 身長五尺, 色黑, 頭如五歲許兒, 喙長一尺五寸, 目如人, 嗉如受五升許器, 三日而死, <憲昌>敗亡兆也. 聘角干<忠恭>之女<貞嬌>, 爲太子妃. <浿江>山谷間, 顚木生蘗, 一夜高十三尺, 圍四尺七寸. 夏四月十三日, 月色如血. 秋七月十二日, 日有黑暈, 指南北. 冬十二月, 遣桂弼入<唐>朝貢.
50
十五年春正月五日, 西原京有蟲從天而墮. 九月有白․黑․赤三種蟲, 冒雪能行, 見陽而止. <元順>․<平原>二角干七十告老, 賜几杖. 二月, 合<水城郡><唐恩縣>. 夏四月十二日, 流星起天市, 犯帝座, 過天市東北. 垣․織女․王良至閣道, 分爲三, 聲如擊鼓而滅. 秋七月, 雪.
51
十七年春正月, <憲昌>子<梵文>與<高達山>賊<壽神>等百餘人, 同謨叛, 欲立都於<平壤>, 攻<北漢山州>. 都督<聰明>率兵, 捕殺之.(<平壤>, 今<楊州>也. <太祖>製<庄義寺>齋文有『<高麗>舊壤, <平壤>名山』之句.) 三月, <武珍州><馬彌知縣>女人産兒, 二頭二身四臂, 産時天大雷. 夏五月, 遣王子<金昕>, 入<唐>朝貢. 遂奏言: 『先在大學生, <崔利貞>․<金叔貞>․<朴季業>等, 請放還蕃, 其新赴朝<金允夫>․<金立之>․<朴亮之>等一十二人, 請留宿衛. 仍請配國子監習業, 鴻臚寺給資粮.』 從之. 秋, <歃良州>獻白烏. <牛頭州><大楊管郡><黃知>奈麻妻, 一産二男二女, 賜租一百石.
52
十八年秋七月, 命<牛岑>太守<白永>, 徵<漢山>北諸州郡人一萬, 築<浿江>長城三百里. 冬十月, 王薨. 諡曰<憲德>, 葬于<泉林寺>北.(古記云: 『在位十八年, <寶曆>二年丙午四月卒.』《新唐書》云: 『<長慶><寶曆>間, <羅>王<彦昇>卒.』 而《資理通鑑》及《舊唐書》皆云: 『<大和>五年卒.』 豈其誤耶.)
 
 

5. <興德王>

54
<興德王>立. 諱<秀宗>, 後改爲景徽, <憲德王>同母弟也. 冬十二月, 妃<章和>夫人卒, 追封爲<定穆>王后. 王思不能忘, 悵然不樂. 羣臣表請再納妃. 王曰: 「隻鳥有喪匹之悲, 况失良匹, 何忍無情, 遽再娶乎?」 遂不從. 亦不親近女侍, 左右使令, 唯宦竪而已.(<章和>姓<金>氏, <昭聖王>之女也.)
 
55
二年春正月, 親祀神宮. <唐><文宗>聞王薨, 廢朝, 命太子左諭德兼御史中丞<源寂>, 持節吊祭. 仍冊立嗣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兼持節充寧海軍使<新羅>王, 母<朴>氏爲大妃, 妻<朴>氏爲妃. 三月, <高句麗>僧<丘德>入<唐>, 䝴經至. 王集諸寺僧徒, 出迎之. 夏五月, 降霜. 秋八月, 太白晝見. 京都大旱. 侍中<永恭>退.
56
三年春正月, 大阿湌<金祐徵>爲侍中. 二月, 遣使入<唐>朝貢. 三月, 雪深三尺. 夏四月, <淸海>大使<弓福>, 姓<張>氏(一名<保皐>). 入<唐><徐州>爲軍中小將. 後歸國謁王, 以卒萬人鎭<淸海>.(<淸海>, 今之<莞島>.) <漢山州><瓢川縣> 妖人自言有速富之術, 衆人頗惑之. 王聞之曰: 「執左道以惑衆者, 刑之, 先王之法也. 投畀其人遠島.」 冬十二月, 遣使入<唐>朝貢. <文宗>召對于<麟德殿>, 宴賜有差. 入<唐>廻使<大廉>, 持茶種子來, 王使植<地理山>. 茶自<善德王>時有之, 至於此盛焉.
57
四年春二月, 以<唐恩郡>爲<唐城鎭>, 以沙湌<極正>往守之.
58
五年夏四月, 王不豫, 祈禱, 仍許度僧一百五十人. 冬十二月, 遣使入<唐>朝貢.
59
六年春正月, 地震. 侍中<祐徵>免, 伊湌<允芬>爲侍中. 二月, 遣王子<金能儒>幷僧九人朝<唐>. 秋七月, 入<唐>進奉使<能儒>等一行人, 廻次溺海. 冬十一月, 遣使入<唐>朝貢.
60
七年, 春夏旱, 赤地. 王避正殿, 减常膳, 赦內外獄囚. 秋七月乃雨. 八月, 飢荒, 盜賊遍起. 冬十月, 王命使安撫之.
61
八年春, 國內大飢. 夏四月, 王謁始祖廟. 冬十月, 桃李再華. 民多疫死. 十一月, 侍中<允芬>退.
62
九年春正月, <祐徵>復爲侍中. 秋九月, 王幸<西兄山>下大閱, 御<武平門>觀射. 冬十月, 巡幸國南州郡, 存問耆老及鰥寡孤獨, 賜穀布有差.
63
十年春二月, 拜阿湌<金均貞>爲上大等. 侍中<祐徵>以父<均貞>入相, 表乞解職. 大阿湌<金明>爲侍中.
64
十一年春正月辛丑朔, 日有食之. 遣王子<金義琮>, 如<唐>謝恩兼宿衛. 夏六月, 星孛于東. 秋七月, 太白犯月. 冬十二月, 王薨. 諡曰<興德>, 朝廷以遺言合葬<章和>王妃之陵.
 
 

6. <僖康王>

66
<僖康王>立. 諱<悌隆>(一云<悌顒>). <元聖>大王孫伊湌<憲貞>(一云<草奴>)之子也. 母<包道>夫人. 妃<文穆>夫人, 葛文王<忠恭>之女. 初, <興德王>之薨也, 其堂弟<均貞>․堂弟之子<悌隆>皆欲爲君. 於是, 侍中<金明>․阿湌<利弘>․<裴萱伯>等奉<悌隆>, 阿湌<祐徵>與姪<禮徵>及<金陽>奉其父<均貞>, 一時入內相戰. <金陽>中箭, 與<祐徵>等逃走, <均貞>遇害, 而後<悌隆>乃得卽位.
 
67
二年春正月, 大赦獄囚殊死已下. 追封考爲<翌成>大王, 母<朴>氏爲<順成>太后. 拜侍中<金明>爲上大等, 阿湌<利弘>爲侍中. 夏四月, <唐><文宗>放還宿衛王子<金義琮>. 阿湌<祐徵>以父<均貞>遇害, 出怨言, <金明>․<利弘>等不平之. 五月, <祐徵>懼禍及, 與妻子奔<黃山津>口, 乘丹往依於<淸海鎭>大使<弓福>. 六月, <均徵>妹壻阿湌<禮徵>與阿湌<良順>, 亡投於<祐徵>. <唐><文宗>賜宿衛<金忠信>等錦綵有差.
68
三年春正月, 上大等<金明>․侍中<利弘>等, 與兵作亂, 害王左右. 王知不能自全, 乃縊於宮中. 諡曰<僖康>, 葬于<蘇山>.
 
 

7. <閔哀王>

70
<閔哀王>立. 姓<金>氏, 諱<明>, <元聖>大王之曾孫也. 大阿湌<忠恭>之子. 累官爲上大等, 與侍中<利弘>逼王殺之, 自立爲王. 追諡考爲<宣康>大王, 母<朴>氏<貴寶>夫人爲<宣懿>太后, 妻<金>氏爲<允容>王后. 拜伊湌<金貴>爲上大等, 阿湌<憲崇>爲侍中. 二月, <金陽>募集兵士, 入<淸海鎭>, 謁<祐徵>. 阿湌<祐徵>在<淸海鎭>聞<金明>簒位, 謂鎭大使<弓福>曰: 「<金明>弑君自立, <利弘>枉殺君父, 不可共戴天也. 願仗將軍之兵, 以報君父之讎.」 <弓福>曰: 「古人有言, 見義不爲, 無勇. 吾雖庸劣, 唯命是從.」 遂分兵五千人, 與其友<鄭年>, 曰: 「非子, 不能平禍亂.」 冬十二月, <金陽>爲平東將軍, 與<閻長>․<張弁>․<鄭年>․<駱金>․<張建榮>․<李順行>統軍, 至<武州><鐵治縣>. 王使大監<金敏周>出軍迎戰. 遣<駱金><李順行>, 以馬軍三千突擊, 殺傷殆盡.
 
71
二年春閏正月, 晝夜兼行, 十九日至于<達伐>之丘. 王聞兵至, 命伊湌<大昕>․大阿湌<允璘>․<嶷勛>等, 將兵拒之. 又一戰大克, 王軍死者過半. 時, 王在西郊大樹之下, 左右皆散, 獨立不知所爲, 奔入<月遊宅>, 兵士尋而害之. 羣臣以禮葬之, 諡曰<閔哀>.
 
 

8. <神武王>

73
<神武王>立. 諱<祐徵>, <元聖>大王孫<均貞>上大等之子, <僖康王>之從弟也. <禮徵>等旣淸宮禁, 備禮迎之卽位. 追尊祖伊湌<禮英>(一云<孝眞>)爲<惠康>大王, 考爲<成德>大王, 母<朴>氏<眞矯>夫人爲<憲穆>太后, 立子<慶膺>爲太子. 封<淸海鎭>大使<弓福>爲感義軍使, 食實封二千戶. <利弘>懼, 棄妻子遁山林, 王遣騎士追捕殺之. 秋七月, 遣使如<唐>, 遺<淄靑>節度使奴婢. 帝聞之, 矜遠人, 詔令歸國. 王寢疾, 夢<利弘>射中背, 旣寤, 瘡發背. 至是月二十三日, 薨. 諡曰<神武>, 葬于<弟兄山>西北.
74
論曰: <歐陽子>之論曰: 『<魯><桓公>, 弑<隱公>而自立者; <宣公>, 弑<子赤>而自立者; <鄭厲公>, 逐世子<忽>而自立者; <衛公><孫剽>, 逐其君<衎>而自立者. 聖人於《春秋》, 皆不絶其爲君, 各傳其實, 而使後世信之, 則四君之罪, 不可得而掩耳, 則人之爲惡, 庶乎其息矣.』 <羅>之<彦昇>, 弑<哀莊>而卽位; <金明>, 弑<僖康>而卽位; <祐徵>, 弑<閔哀>而卽位. 今皆書其實, 赤《春秋》之志也.
【원문】三國史記 卷 第十 (新羅本記 第十)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한국고전〕
▪ 분류 : 한국역사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1394
- 전체 순위 : 35 위 (1 등급)
- 분류 순위 : 1 위 / 298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내서재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10) 날개
▣ 자료 세분화
  1. 원성왕
 
  2. 소성왕
 
  3. 헌덕왕
 
  4. 흥덕왕
 
  5. 희강왕
 
  6. 민애왕
 
  7. 신무왕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삼국사기(三國史記) [제목]
 
  김부식(金富軾) [저자]
 
  1145년 [발표]
 
  # 역사서 [분류]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백과사전 으로 가기
▣ 인용 디렉터리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한국고전 > 한국역사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10권 다음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1년 03월 27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