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 三國史記 卷 第十七 (高句麗本紀 第五) ◇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17권 다음
1145년
김부식
목   차
[숨기기]
1
三國史記 卷 第十七
2
高句麗本紀 第五
3
<東川王>․<中川王>․<西川王>․<烽上王>․<美川王>
 
 

1. <東川王>

5
<東川王>(或云<東襄>), 諱<憂位居>, 少名<郊彘>, <山上王>之子. 母<酒桶村>人, 入爲<山上>小后, 史失其族姓. 前王十七年, 立爲太子, 至是嗣位. 王性寬仁, 王后欲試王心, 候王出遊, 使人截王路馬鬣. 王還曰: 「馬無鬣可憐.」 又令侍者進食時, 陽覆羹於王衣, 亦不怒.
 
6
二年春二月, {王}如<卒本>祀始祖廟. 大赦. 三月, 封<于>氏爲王太后.
7
四年秋七月, 國相<高優婁>卒, 以于台<明臨於漱>爲國相.
8
八年, <魏>遣使和親. 秋九月, 太后<于>氏薨. 太后臨終遺言曰: 「妾失行, 將何面目見<國壤>於地下? 若群臣不忍擠於溝壑, 則請葬我於<山上王>陵之側.」 遂葬之如其言. 巫者曰: 「<國壤>降於予曰: 『昨見<于>氏歸于<山上>, 不勝憤恚, 遂與之戰, 退而思之, 顔厚不忍見國人. 爾告於朝, 遮我以物.』」 是用植松七重於陵前.
9
十年春二月, <吳>王<孫權>遣使者<胡衛>通和, 王留其使, 至秋七月斬之, 傳首於<魏>.
10
十一年, 遣使如<魏>, 賀改年號, 是<景初>元年也.
11
十二年, <魏>太傅<司馬宣王>率衆, 討<公孫淵>. 王遣主簿大加, 將兵千人助之.
12
十六年, 王遣將, 襲破<遼東><西安平>.
13
十七年春正月, 立王子<然弗>爲王太子, 赦國囚.
14
十九年春三月, 東海人獻美女, 王納之後官. 冬十月, 出師侵<新羅>北邊.
15
二十年秋八月, <魏>遣<幽州>刺史<毋丘儉>, 將萬人, 出<玄菟>來侵. 王將步騎二萬人, 逆戰於<沸流水>上, 敗之, 斬首三千餘級. 又引兵再戰於<梁貊>之谷, 又敗之, 斬獲三千餘人. 王謂諸將曰: 「<魏>之大兵, 反不如我之小兵. <毋丘儉>者<魏>之名將, 今日命在我掌握之中乎.」 乃領鐵騎五千, 進而擊之. <儉>爲方陣, 決死而戰, 我軍大潰, 死者一萬八千餘人. 王以一千餘騎, 奔<鴨淥原>. 冬十月, <儉>攻陷<丸都城>, 屠之. 乃遣將軍<王頎>追王. 王奔<南沃沮>, 至于<竹嶺>. 軍士分散殆盡, 唯東部<密友>獨在側. 謂王曰: 「今追兵甚迫, 勢不可脫. 臣請決死而禦之, 王可遯矣.」 遂募死士, 與之赴敵力戰. 王間行脫而去, 依山谷, 聚散卒自衛. 謂曰: 「若有能取<密友>者, 厚賞之.」 下部<劉屋句>前對曰: 「臣試往焉.」 遂於戰地見<密友>伏至, 乃負而至. 王枕之以股, 久而乃蘇. 王間行轉輾, 至<南沃沮>, <魏>軍追不止. 王計窮勢屈, 不知所爲. 東部人<紐由>進曰: 「勢甚危迫, 不可徒死. 臣有愚計, 請以飮食, 往犒<魏>軍, 因伺隙刺殺彼將. 若臣計得成, 則王可奮擊決勝矣.」 王曰: 「諾.」 <紐由>入<魏>軍詐降曰: 「寡君獲罪於大國, 逃至海濱, 措躬無地, 將以請降於陣前, 歸死司寇. 先遣小臣, 致不腆之物, 爲從者羞.」 <魏>將聞之, 將受基降. <紐由>隱刀食器, 進前, 拔刀刺<魏>將胸, 與之俱死, <魏>軍遂亂. 王分軍爲三道, 急擊之, <魏>軍擾亂不能陳, 遂自<樂浪>而退. 王復國論功, 以<密友>․<紐由>爲第一, 賜<密友><巨谷>․<靑木谷>, 賜<屋句><鴨淥>․<杜訥河原>以爲食邑. 追贈<紐由>爲九使者, 又以其子<多優>爲大使者. 是役也, <魏>將到<肅愼>南界, 刻石紀功. 又到<丸都山>, 銘<不耐城>而歸. 初, 其臣<得來>, 見王侵叛中國, 數諫, 王不從. <得來>嘆曰: 「立見此地將生蓬蒿.」 遂不食而死. <毋丘儉>令諸軍, 不壞其墓, 不伐其樹, 得其妻子, 皆放遣之.(《括地志》云: 『<不耐城>卽<國內城>也, 城累石爲之, 此卽<丸都山>與<國內城>相接.』《梁書》『以<司馬懿>討<公孫淵>, 王遣將襲<西安平>, <毋丘儉>來侵.』《通鑑》以<得來>諫王爲王<位宮>時事, 誤也.)
16
二十一年春二月, 王以<丸都城>經亂, 不可復都, 築<平壤城>, 移民及廟社. <平壤>者本仙人<王儉>之宅也. 或云王之都<王儉>.
17
二十二年春二月, <新羅>遣使結和. 秋九月, 王薨. 葬於<柴原>, 號曰<東川王>. 國人懷其恩德, 莫不哀傷. 近臣欲自殺以殉者衆, 嗣王以爲非禮禁之. 至葬日, 至墓自死者甚多. 國人伐柴, 以覆其屍, 遂名其地曰<柴原>.
 
 

2. <中川王>

19
<中川王>(或云<中壤>), 諱<然弗>, <東川王>之子. 儀表俊爽, 有智略. <東川>十七年, 立爲王太子. 二十二年秋九月, 王薨, 太子卽位. 冬十月, 立<掾>氏爲王后. 十一月, 王弟<預物>․<奢句>等, 謀叛伏誅.
 
20
三年春二月, 王命相<明臨於漱>, 兼知內外兵馬事.
21
四年夏四月, 王以<貫那>夫人, 置革囊, 投之西海. <貫那>夫人顔色佳麗, 髮長九尺. 王愛之, 將立以爲小后. 王后<掾>氏恐其專寵, 乃言於王曰: 「妾聞西<魏>求長髮, 購以千金. 昔我先王不致禮於中國, 被兵出奔, 殆喪社稷. 今王順其所欲, 遣一個行李, 以進長髮美人. 則彼必欣納, 無復侵伐之事.」 王知其意, 黙不答. 夫人聞之, 恐其加害, 反讒后於王曰: 「王后常罵妾曰: 『田舍之女, 安得在此. 若不自歸, 必有後悔.』 意者后欲伺大王之出, 以害於妾, 如之何?」 後王獵于<箕丘>而還. 夫人將革囊, 迎哭曰: 「后欲以妾盛此, 投諸海. 幸大王賜妾微命, 以返於家, 何敢更望侍左右乎?」 王問知其詐, 怒謂夫人曰: 「汝要入海乎?」 使人投之.
22
七年夏四月, 國相<明臨於漱>卒, 以<沸流>沛者<陰友>國相. 秋七月, 地震.
23
八年, 立王子<藥盧>爲王太子, 赦國內.
24
九年冬十一月, 以掾那<明臨笏覩>尙公主, 爲駙馬都尉. 十二月, 無雪. 大疫.
25
十二年冬十二月, 王畋于<杜訥>之谷. <魏>將<尉遲>(名犯<長陵>諱.)將兵來伐. 王簡精騎五千, 戰於<梁貊>之谷, 敗之, 斬首八千餘級.
26
十三年秋九月, 王如<卒本>, 祀始祖廟.
27
十五年秋七月, 王獵<箕丘>, 獲白獐. 冬十一月, 雷. 地震.
28
二十三年冬十月, 王薨. 葬於<中川>之原, 號曰<中川王>.
 
 

3. <西川王>

30
<西川王>(或云<西壤>), 諱<藥盧>(一云<若友>), <中川王>第二子. 性聰悟而仁, 國人愛敬之. <中川王>八年, 立爲太子. 二十三年冬十月, 王薨, 太子卽位.
 
31
二年春正月, 立西部大使者<于漱>之女爲王后. 秋七月, 國相<陰友>卒. 九月, 以<尙婁>爲國相, <尙婁><陰友>子也. 冬十二月, 地震.
32
三年夏四月, 隕霜害麥. 六月, 大旱.
33
四年秋七月丁酉朔, 日有食之. 民饑, 發倉賑之.
34
七年夏四月, 王如<新城>(或云: 「<新城>, 國之東北大鎭也.」), 獵獲白鹿. 秋八月, 王至自<新城>. 九月, 神雀集宮庭.
35
十一年冬十月, <肅愼>來侵, 屠害邊民. 王謂群臣曰: 「寡人以眇末之軀, 謬襲邦基, 德不能綏, 威不能震, 致此鄰敵, 猾我疆域. 思得謀臣猛將, 以折遐衝, 咨爾群公, 各擧奇謀異略才堪將帥者.」 群臣皆曰: 「王弟<達賈>勇而有智略, 堪爲大將.」 王於是, 遣<達賈>往伐之. <達賈>出奇掩擊, 拔<檀盧城>, 殺酋長, 遷六百餘家於<扶餘>南<烏川>, 降部落六七所, 以爲附庸. 王大悅, 拜<達賈>爲<安國君>, 知內外兵馬事, 兼統<梁貊>․<肅愼>諸部落.
36
十七年春二月, 王弟<逸友>․<素勃>等二人謀叛, 詐稱病往溫湯, 與黨類戱樂無節, 出言悖逆. 王召之僞許拜相, 及其至, 令力士執而誅之.
37
十九年夏四月, 王幸<新城>, <海谷>太守獻鯨魚目, 夜有光. 秋八月, 王東狩, 獲白鹿. 九月, 地震. 冬十一月, 王至自<新城>.
38
二十三年, 王薨. 葬於<西川>之原, 號曰<西川王>.
 
 

4. <烽上王>

40
<烽上王>(一云<雉葛>), 諱<相夫>(或云<歃矢婁>), <西川王>之太子也. 幼驕逸多疑忌. <西川王>二十三年薨, 太子卽位.
 
41
元年春三月, 殺安國君<達賈>. 王以<賈>在諸父之行, 有大功業, 爲百姓所瞻望, 故疑之謀殺. 國人曰: 「微<安國君>, 民不能免<梁貊>․<肅愼>之難. 今其死矣, 其將焉託?」 無不揮涕相弔. 秋九月, 地震.
42
二年秋八月, <慕容廆>來侵. 王欲往<新城>避賊. 行至<鵠林>, <慕容廆>知王出, 引兵追之. 將及, 王懼. 時, <新城>宰北部小兄<高奴子>, 領五百騎迎王, 逢賊奮擊之, <廆>軍敗退. 王喜, 加<高奴子>爵爲大兄, 兼賜<鵠林>爲食邑. 九月, 王謂其弟<咄固>有異心, 賜死. 國人以<咄固>無罪, 哀慟之. <咄固>子<乙弗>出遯於野.
43
三年秋九月, 國相<尙婁>卒, 以南部大使者<倉助利>爲國相, 進爵爲大主簿.
44
五年秋八月, <慕容廆>來侵, 至<故國原>見<西川王>墓, 使人發之, 役者有暴死者. 亦聞壙內有樂聲, 恐有神乃引退. 王謂羣臣曰: 「<慕容>氏兵馬精强, 屢犯我疆埸, 爲之奈何?」 相國<倉助利>對曰: 「北部大兄<高奴子>賢且勇. 大王若欲禦寇安民, 非<高奴子>無可用者.」 王以<高奴子>爲<新城>太守. 善政有威聲, <慕容廆>不復來寇.
45
七年秋九月, 霜雹殺穀, 民饑. 冬十月, 王增營宮室, 頗極侈麗, 民饑且困, 羣臣驟諫, 不從. 十一月, 王使人索<乙弗>殺之, 不得.
46
八年秋九月, 鬼哭于<烽山>. 客星犯月. 冬十二月, 雷. 地震.
47
九年春正月, 地震. 自二月至秋七月不雨, 年饑民相食. 八月, 王發國內男女年十五已上, 修理宮室. 民乏於食, 困於役, 因之以流亡. <倉助利>諫曰: 「天災荐至, 年穀不登, 黎民失所, 壯者流離四方, 老幼轉乎溝壑. 此誠畏天憂民, 恐懼修省之時也. 大王曾是不思, 驅饑餓之人, 困木石之役, 甚乖爲民父母之意. 而况比鄰有强梗之敵, 若乘吾弊以來, 其如社稷生民何? 願大王熟計之.」 王慍曰: 「君者, 百姓之所瞻望也. 宮室不壯麗, 無以示威重. 今國相蓋欲謗寡人, 以干百姓之譽也.」 <助利>曰: 「君不恤民, 非仁也, 臣不諫君, 非忠也. 臣旣承乏國相, 不敢不言, 豈敢干譽乎?」 王笑曰: 「國相欲爲百姓死耶? 冀無復言.」 <助利>知王之不悛, 且畏及害, 退與羣臣同謀, 廢之, 迎<乙弗>爲王. 王知不免, 自經, 二子亦從而死. 葬於<烽山>之原, 號曰<烽上王>
 
 

5. <美川王>

49
<美川王>(一云<好壤王>), 諱<乙弗>(或云<憂弗>), <西川王>之子古鄒加<咄固>之子. 初, <烽上王>疑弟<咄固>有異心, 殺之, 子<乙弗>畏害出遁. 始就<水室村>人<陰牟>家傭作. <陰牟>不知其何許人, 使之甚苦. 其家側草澤蛙鳴, 使<乙弗>夜投瓦石禁其聲, 晝日督之樵採, 不許暫息. 不勝艱苦, 周年乃去, 與<東村>人<再牟>販鹽. 乘舟抵<鴨淥>, 將鹽下寄江東<思收村>人家. 其家老嫗請鹽, 許之斗許, 再請不與. 其嫗恨恚, 潛以屨置之鹽中. 乙弗不知, 負而上道. 嫗追索之, 誣以庾屨, 告<鴨淥>宰. 宰以屨直, 取鹽與嫗, 決笞放之. 於是, 形容枯槁, 衣裳藍縷, 人見之, 不知其爲王孫也. 是時, 國相<倉助利>將廢王, 先遣北部<祖弗>․東部<蕭友>等, 物色訪<乙弗>於山野. 至<沸流河>邊見一丈夫在船上, 雖形貌憔悴, 而動止非常. <蕭友>等疑是<乙弗>, 就而拜之曰: 「今國王無道, 國相與羣臣陰謀, 廢之. 以王孫操行儉約, 仁慈愛人, 可以嗣祖業, 故遣臣等奉迎.」 <乙弗>疑曰: 「予野人, 非王孫也, 請更審之.」 <蕭友>等曰: 「今上失人心久矣, 固不足爲國主, 故羣臣望王孫甚勤, 請無疑.」 遂奉引以歸. <助利>喜, 致於<鳥陌>南家, 不令人知. 秋九月, 王獵於<侯山>之陰, 國相<助利>從之. 謂衆人曰: 「與我同心者, 効我.」 乃以蘆葉揷冠, 衆人皆揷之. <助利>知衆心皆同, 遂共廢王, 幽之別室, 以兵周衛. 遂迎王孫, 上璽綬, 卽王位. 冬十月, 黃霧四塞. 十一月, 風從西北來, 飛砂走石六日. 十二月, 星孛于東方.
 
50
三年秋九月, 王率兵三萬, 侵<玄菟郡>, 虜獲八千人, 移之<平壤>.
51
十二年秋八月, 遣將襲取<遼東><西安平>.
52
十四年冬十月, 侵<樂浪郡>, 虜獲男女二千餘口.
53
十五年春正月, 立王子<斯由>爲太子. 秋九月, 南侵<帶方郡>.
54
十六年春二月, 攻破<玄菟城>, 殺獲甚衆. 秋八月, 星孛于東北.
55
二十年冬十二月, <晉><平州>刺史<崔毖>來奔. 初, <崔毖>陰說我及<段>氏․<宇文>氏使共攻<慕容廆>, 三國進攻<棘城>. <廆>閉門自守, 獨以牛酒, 犒<宇文>氏. 與國疑<宇文>氏與<廆>有謀, 各引兵歸. <宇文>大人<悉獨官>曰: 「二國雖歸, 吾當獨取之.」 <廆>使其子<皝>與長史<裴嶷>, 將精銳爲前鋒, 自將大兵繼之, <悉獨官>大敗, 僅以身免. <崔毖>聞之, 使其兄子<燾>, 詣<棘城>僞賀. <廆>臨之以兵, <燾>懼首服, <廆>乃遣<燾>歸. 謂<毖>曰: 「降者上策, 走者下策也.」 引兵隨之, <毖>與數十騎, 棄家來奔, 其衆悉降於<廆>. <廆>以其子仁, 鎭<遼東>官府, 市里案堵如故. 我將<如孥>據于<河城>, <廆>遣將軍<張統>掩擊擒之, 俘其衆千餘家, 歸于<棘城>. 王數遣兵寇<遼東>, <慕容廆>遣<慕容翰>․<慕容仁>伐之. 王求盟, <翰>․<仁>乃還.
56
二十一年冬十二月, 遣兵寇遼東, <慕容仁>拒戰破之.
57
三十一年, 遣使<後趙><石勒>, 致其楛矢.
58
三十二年春二月, 王薨. 葬於<美川>之原, 號曰<美川王>.
【원문】三國史記 卷 第十七 (高句麗本紀 第五)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한국고전〕
▪ 분류 : 한국역사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1394
- 전체 순위 : 35 위 (1 등급)
- 분류 순위 : 1 위 / 298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내서재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10) 날개
▣ 자료 세분화
  1. 동천왕
 
  2. 중천왕
 
  3. 서천왕
 
  4. 봉상왕
 
  5. 미천왕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삼국사기(三國史記) [제목]
 
  김부식(金富軾) [저자]
 
  1145년 [발표]
 
  # 역사서 [분류]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백과사전 으로 가기
▣ 인용 디렉터리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한국고전 > 한국역사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17권 다음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1년 03월 27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