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 三國史記 卷 第二十五 (百濟本紀 第三) ◇
해설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25권 다음
1145년
김부식
목   차
[숨기기]
1
三國史記 卷 第二十五
2
百濟本紀 第三
3
<辰斯王>․<阿莘王>․<腆支王>․<久爾辛王>․<毗有王>․<蓋鹵王>
 
 

1. <辰斯王>

5
<辰斯王>, <近仇首王>之仲子, <枕流>之弟. 爲人强勇, 聰惠多智略. <枕流之薨也, 太子少, 故叔父<辰斯>卽位.
 
6
二年春, 發國內人年十五歲已上, 設關防, 自靑木嶺, 北距<八坤城>, 西至於海. 秋七月, 隕霜害穀, 八月, <高句麗>來侵.
7
三年春正月, 拜<眞嘉謨>爲達率, <豆知>爲恩率. 秋九月, 與<靺鞨>戰<關彌嶺>, 不捷.
8
五年秋九月, 王遣兵, 侵掠<高句麗>南鄙.
9
六年秋七月, 星孛于北河. 九月, 王命達率<眞嘉謨>伐<高句麗>, 拔<都坤城>, 虜得二百人. 王拜<嘉謨>爲兵官佐平. 冬十月, 獵於狗原, 七日乃返.
10
七年春正月, 重修宮室, 穿池造山以養奇禽異卉. 夏四月, <靺鞨>攻陷北鄙<赤峴城>. 秋七月, 獵國西大島, 王親射鹿. 八月, 又獵<橫岳>之西.
11
八年夏五月丁卯朔, 日有食之. 秋七月, <高句麗>王<談德>帥兵四萬, 來攻北鄙, 陷<石峴>等十餘城. 王聞<談德>能用兵, 不得出拒, <漢水>北諸部落多沒焉. 冬十月, <高句麗>攻拔<關彌城>. 王田於狗原, 經旬不返. 十日月, 薨於<狗原>行宮.
 
 

2. <阿莘王>

13
<阿莘王>(或云<阿芳>), <枕流王>之元子. 初, 生於<漢城>別宮, 神光炤夜. 及壯志氣豪邁, 好鷹馬. 王薨時年少, 故叔父<辰斯>繼位. 八年薨, 卽位.
 
14
二年春正月, 謁<東明>廟, 又祭天地於南壇. 拜<眞武>爲左將, 委以兵馬事. <武>, 王之親舅, 沉毅有大略, 時人服之. 秋八月, 王謂<武>曰: 「<關彌城>者, 我北鄙之襟要也. 今爲<高句麗>所有, 此寡人之所痛惜, 而卿之所宜用心而雪恥也.」 遂謀將兵一萬, 伐<高句麗>南鄙. <武>身先士卒, 以冒矢石, 意復<石峴>等五城, 先圍<關彌城>, <麗>人嬰城固守. <武>以糧道不繼, 引而歸.
15
三年春二月, 立元子<腆支>爲太子. 大赦. 拜庶弟<洪>爲內臣佐平. 秋七月, 與<高句麗>戰於<水谷城>下, 敗績. 太白晝見.
16
四年春二月, 星孛于西北, 二十日而滅. 秋八月, 王命左將<眞武>等伐<高句麗>, <麗>王<談德>親帥兵七千, 陣於<浿水>之上, 拒戰. 我軍大敗, 死者八千人. 冬十一月, 王欲報<浿水>之役, 親帥兵七千人, 過<漢水>, 次於<靑木嶺>下. 會, 大雪, 士卒多凍死. 廻軍至<漢山城>, 勞軍士.
17
六年夏五月, 王與<倭國>結好, 以太子<腆支>爲質. 秋七月, 大閱於<漢水>之南.
18
七年春二月, 以<眞武>爲兵官佐平, <沙豆>爲左將. 三月, 築<雙峴城>. 秋八月, 王將伐<高句麗>, 出師之<漢山>北柵, 其夜大星落營中有聲. 王深惡之, 乃止. 九月, 集都人, 習射於西臺.
19
八年秋八月, 王欲侵<高句麗>, 大徵兵馬, 民苦於役, 多奔<新羅>, 戶口衰滅.
20
九年春二月, 星孛于奎婁. 夏六月庚辰朔, 日有食之.
21
十一年, 夏大旱, 禾苗焦枯, 王親祭<橫岳>, 乃雨. 五月, 遣使<倭國>求大珠.
22
十二年春二月, <倭國>使者至, 王迎勞之特厚. 秋七月, 遣兵侵<新羅>邊境.
23
十四年春三月, 白氣自王宮西起, 如匹練. 秋九月, 王薨.
 
 

3. <腆支王>

25
<腆支王>(或云<直支>),《梁書》名<映>, <阿莘>之元子. <阿莘>在位第三年立爲太子, 六年出質於<倭國>, 十四年王薨, 王仲弟<訓解>攝政, 以待太子還國, 季弟<碟禮>殺<訓解>, 自立爲王. <腆支>在<倭>聞訃, 哭泣請歸, <倭>王以兵士百人衛送. 旣至國界, <漢城>人<解忠>來告曰: 「大王棄世, 王弟<碟禮>殺兄自立, 願太子無輕入.」 <腆支>留<倭>人自衛, 依海島以待之. 國人殺<碟禮>, 迎<腆支>卽位. 妃<八須>夫人, 生子<久爾辛>.
 
26
二年春正月, 王謁<東明>廟. 祭天地於南壇, 大赦. 二月, 遣使入<晉>朝貢. 秋九月, 以<解忠>爲達率, 賜<漢城>租一千石.
27
三年春二月, 拜庶弟<餘信>爲內臣佐平, <解須>爲內法佐平, <解丘>爲兵官佐平, 皆王戚也.
28
四年春正月, 拜<餘信>爲上佐平, 委以軍國政事. 上佐平之職始於此, 若今之冢宰.
29
五年, <倭國>遣使送夜明珠, 王優禮待之.
30
十一年夏五月甲申, 彗星見.
31
十二年, <東晉><安帝>遣使冊命王, 爲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鎭東將軍<百濟>王.
32
十三年春正月甲戌朔, 日有食之. 夏四月, 旱, 民饑. 秋七月, 徵東北二部人年十五已上, 築<沙口城>, 使兵官佐平<解丘>監役.
33
十四年夏, 遣使<倭國>, 送白綿十匹.
34
十五年春正月戊戌, 星孛于大微. 冬十一月丁亥朔, 日有食之.
35
十六年春正月, 王薨.
 
 

4. <久爾辛王>

37
<久爾辛王>, <腆支王>長子. <腆支王>薨, 卽位.
 
38
八年冬十二月, 王薨.
 
 

5. <毗有王>

40
<毗有王>, <久爾辛王>之長子.(或云『<腆支王>庶子』, 未知孰是.) 美姿貌, 有口辯, 人所推重, <久爾辛王>薨, 卽位.
 
41
二年春二月, 王巡撫四部, 賜貧乏穀有差. <倭國>使至, 從者五十人.
42
三年秋, 遣使入<宋>朝貢. 冬十月, 上佐平<餘信>卒, 以<解須>爲上佐平. 十一月, 地震, 大風飛瓦. 十二月, 無氷.
43
四年夏四月, <宋><文皇帝>以王復修職貢, 降使冊授先王<映>爵號.(<腆支王>十二年, <東晉>冊命爲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鎭東將軍<百濟>王.)
44
七年, 春夏不雨. 秋七月, 遣使入<新羅>請和.
45
八年春二月, 遣使<新羅>, 送良馬二匹. 秋九月, 又送白鷹. 冬十月, <新羅>報聘以良金․明珠.
46
十四年夏四月戊午朔, 日有食之. 冬十月, 遣使入<宋>朝貢.
47
二十一年夏五月, 宮南池中有火, 焰如車輪, 終夜而滅. 秋七月旱, 穀不熟, 民饑, 流入<新羅>者多.
48
二十八年, 星隕如雨, 星孛于西北, 長二丈許. 秋八月, 蝗害穀, 年饑.
49
二十九年春三月, 王獵於<漢山>. 秋九月, 黑龍見<漢江>, 須臾雲霧晦冥飛去. 王薨.
 
 

6. <蓋鹵王>

51
<蓋鹵王>(或云<近蓋婁>), 諱<慶司>, <毗有王>之長子. <毗有>在位二十九年薨, 嗣.
 
52
十四年冬十月癸酉朔, 日有食之.
53
十五年秋八月, 遣將侵<高句麗>南鄙. 冬十月, 葺<雙峴城>, 設大柵於<靑木嶺>, 分<北漢山城>士卒, 戍之.
54
十八年, 遣使朝<魏>. 上表曰: 『臣立國東極, 豺狼隔路, 雖世承靈化, 莫由奉藩, 瞻望雲闕, 馳情罔極. 凉風微應, 伏惟皇帝陛下, 協和天休, 不勝係仰之情. 謹遣私署冠軍將軍駙馬都尉弗斯侯長史<餘禮>․龍驤將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 投舫波阻, 搜徑玄津, 託命自然之運, 遣進萬一之誠. 冀神祇垂感, 皇靈洪覆, 克達天庭, 宣暢臣志, 雖旦聞夕沒, 永無餘恨.』 又云: 『臣與<高句麗>源出<扶餘>, 先世之時, 篤崇舊款. 其祖<釗>, 輕廢鄰好, 親率士衆, 凌踐臣境. 臣祖<須>, 整旅電邁, 應機馳擊, 矢石暫交, 梟斬<釗>首. 自爾已來, 莫敢南顧. 自<馮>氏數終, 餘燼奔竄, 醜類漸盛, 遂見凌逼, 構怨連禍, 三十餘載, 財殫力竭, 轉自孱踧. 若天慈曲矜, 遠及無外, 速遣一將, 來救臣國. 當奉送鄙女, 執掃後宮, 幷遣子弟, 牧圉外廐, 尺壤匹夫, 不敢自有.』 又云: 『今<璉>有罪, 國自魚肉, 大臣彊族, 戮殺無已, 罪盈惡積, 民庶崩離, 是滅亡之期, 假手之秋也. 且<馮>族士馬, 有鳥畜之戀, <樂浪>諸郡, 懷首丘之心, 天威一擧, 有征無戰, 臣雖不敏, 志効畢力, 當率所統, 承風響應. 且<高句麗>不義, 逆詐非一, 外慕<隗囂>藩卑之辭, 內懷凶禍豕突之行. 或南通<劉>氏, 或北約<蠕蠕>, 共相脣齒, 謀凌王略. 昔<唐堯>至聖, 致罰<丹水>, <孟嘗>稱仁, 不捨塗詈. 涓流之水, 宜早壅塞, 今若不取, 將貽後悔. 去庚辰年後, 臣西界<小石山>北國海中, 見屍十餘, 並得衣器鞍勒, 視之, 非<高句麗>之物. 後聞乃是王人來降臣國, 長蛇隔路, 以沉于海. 雖未委當, 深懷憤恚. 昔<宋>戮<申舟>, <楚><莊>徒跣, 鷂撮放鳩, <信陵>不食. 克敵立名, 美隆無已, 夫以區區偏鄙, 猶慕萬代之信, 况陛下合氣天地, 勢傾山海, 豈令小竪, 跨塞天逵? 今上所得鞍, 一以實驗.』 <顯祖>以其僻遠冒險朝獻, 禮遇尤厚. 遣使者<邵安>, 與其使俱還. 詔曰: 『得表聞之, 無恙甚善. 卿在東遇, 處五服之外, 不遠山海, 歸誠<魏>闕, 欣嘉至意, 用戢于懷. 朕承萬世之業, 君臨四海, 統御羣生. 今宇內淸一, 八表歸義, 襁負而至者, 不可稱數. 風俗之和, 士馬之盛, 皆<餘禮>等親所聞見. 卿與<高句麗>不穆, 屢致凌犯, 苟能順義, 守之以仁, 亦何憂於寇讎也? 前所遣使, 浮海以撫荒外之國, 從來積年, 往而不返, 存亡達否, 未能審悉. 卿所送鞍, 比校舊乘, 非中國之物, 不可以疑似之事, 以生必然之過. 經略權要, 以具別旨.』 又詔曰: 『知<高句麗>阻疆侵軼, 卿上修先君之舊怨, 棄息民之大德, 兵交累載, 難結荒邊, 使兼<申胥>之誠, 國有<楚><越>之急. 乃應展義扶微, 乘機電擧. 但以<高句麗>稱藩先祖, 供職日久. 於彼雖有自昔之釁, 於國未有犯令之愆. 卿使命始通, 便求致伐, 尋討事會, 理亦未周. 故往年遣<禮>等至<平壤>, 欲驗其由狀, 然<高句麗>奏請頻煩, 辭理俱詣. 行人不能抑其請, 司法無以成其責, 故聽其所啓, 詔<禮>等還. 若今復違旨, 則過咎益露, 後雖自陳, 無所逃罪, 然後興師討之, 於義爲得. 九夷之國, 世居海外, 道暢則奉藩, 惠戢則保境. 故羈縻著於前典, 楛貢曠於歲時. 卿備陳彊弱之形, 具列往代之迹. 俗殊事異, 擬况乖衷, 洪規大略, 其致猶在. 今中夏平一, 宇內無虞. 每欲陵威東極, 懸旌域表, 拯荒黎於偏方, 舒皇風於遠服. 良由<高句麗>卽叙, 未及卜征. 今若不從詔旨, 則卿之來謀, 載協朕意, 元戎啓行, 將不云遠. 便可豫率同興, 具以待事, 時遣報使, 速究彼情. 師擧之日, 卿爲鄕導之首, 大捷之後, 又受元攻之賞. 不亦善乎? 所獻錦布海物, 雖不悉達, 明卿至心, 今賜雜物如別.』 又詔<璉>護送<安>等. <安>等至<高句麗>, <璉>稱昔與<餘慶>有讎, 不令東過. <安>等於是皆還. 乃下詔切責之. 後使<安>等從<東萊>浮海, 賜<餘慶>璽書, 褒其誠節. <安>等至海濱, 遇風飄蕩, 竟不達而還. 王以<麗>人屢犯邊鄙, 上表乞師於<魏>, 不從. 王怨之, 遂絶朝貢.
55
二十一年秋九月, <麗>王<巨璉>帥兵三萬, 來圍王都<漢城>. 王閉城門, 不能出戰. <麗>人分兵爲四道夾攻. 又乘風縱火, 焚燒城門. 人心危懼, 或有欲出降者. 王窘不知所圖, 領數十騎, 出門西走. <麗>人追而害之. 先是, <高句麗><長壽王>陰謀<百濟>, 求可以間諜於彼者. 時浮屠<道琳>應募曰: 「愚僧旣不能知道, 思有以報國恩, 願大王不以臣不肖, 指使之, 期不辱命.」 王悅, 密使譎<百濟>. 於是, <道琳>佯逃罪, 奔入<百濟>. 時<百濟>王<近蓋婁>好博奕. <道琳>詣王門告曰: 「臣少而學碁, 頗入妙, 願有聞於左石.」 王召入對碁, 果國手也. 遂尊之爲上客, 甚親昵之, 恨相見之晩. <道琳>一日侍坐, 從容曰: 「臣異國人也, 上不我疎外, 恩私甚渥, 而惟一技是效, 未嘗有分毫之益. 今願獻一言, 不知上意如何耳.」 王曰: 「第言之, 若有利於國, 此所望於師也.」 <道琳>曰: 「大王之國四方皆山丘河海, 是天設之險, 非人爲之形也. 是以四鄰之國, 莫敢有覦心, 但願奉事之不暇. 則王當以崇高之勢, 富有之業, 竦人之視聽, 而城郭不葺, 宮室不修. 先王之骸骨, 權攢於露地, 百姓之屋廬, 屢壞於河流, 臣竊爲大王不取也.」 王曰: 「諾! 吾將爲之.」 於是, 盡發國人, 烝土築城, 卽於其內作宮室․樓閣․臺榭, 無不壯麗. 又取大石於<郁里河>, 作槨以葬父骨. 緣河樹堰, 自<蛇城>之東, 至<崇山>之北. 是以倉庾虛竭, 人民窮困, 邦之陧杌, 甚於累卵. 於是, <道琳>逃還以告之. <長壽王>喜將伐之, 乃授兵於帥臣. <近蓋婁>聞之, 謂子<文周>曰: 「予愚而不明, 信用姦人之言, 以至於此. 民殘而兵弱, 雖有危事, 誰肯爲我力戰? 吾當死於社稷, 汝在此俱死, 無益也, 盍避難以續國系焉?」 <文周>乃與<木劦滿致>․<祖彌桀取>(<木劦>․<祖彌>皆複姓,《隋書》以木劦爲二姓, 未知孰是.)南行焉. 至是, <高句麗>對盧<齊于>․<再曾桀婁>․<古爾萬年>(<再曾>․<古爾>皆複姓.)等帥兵, 來攻北城, 七日而拔之. 移攻南城, 城中危恐, 王出逃. <麗>將<桀婁>等見王下馬拜已, 向王面三唾之, 乃數其罪, 縛送於<阿且城>下戕之. <桀婁>․<萬年>本國人也, 獲罪逃竄<高句麗>.
56
論曰: <楚><昭王>之亡也, <鄖公><辛>之弟<懷>將弑王曰: 「<平王>殺吾父, 我殺其子, 不亦可乎?」 <辛>曰: 「君討臣, 誰敢讎之? 君命天也, 若死天命, 將誰讎?」 <桀婁>等自以罪不見容於國, 而導敵兵, 縛前君而害之, 其不義也, 甚矣. 曰, 然則<伍子胥>之入<郢>鞭尸何也? 曰, <楊子><法言>評此, 以爲『不由德』, 所謂德者, 仁與義而已矣, 則<子胥>之狠, 不如<鄖公>之仁. 以此論之, <桀婁>等之爲不義也, 明矣.
【원문】三國史記 卷 第二十五 (百濟本紀 第三)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한국고전〕
▪ 분류 : 한국역사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953
- 전체 순위 : 44 위 (1 등급)
- 분류 순위 : 1 위 / 297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9) 달밤
▣ 자료 세분화
  1. 진사왕
 
  2. 아신왕
 
  3. 전지왕
 
  4. 구이신왕
 
  5. 비유왕
 
  6. 개로왕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삼국사기(三國史記) [제목]
 
  김부식(金富軾) [저자]
 
  1145년 [발표]
 
  # 역사서 [분류]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백과사전 으로 가기
▣ 인용 디렉터리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한국고전 > 한국역사 해설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25권 다음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1년 03월 27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