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 三國史記 卷 第五十 (列傳 第十) ◇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50권 ▶마지막
1145년
김부식
목   차
[숨기기]
1
三國史記 卷 第五十
2
列傳 第十
3
<弓裔>․<甄萱>
 
 

1. <弓裔>

5
<弓裔>, <新羅>人. 姓<金>氏, 考第四十七<憲安王>誼靖, 母<憲安王>嬪御, 失其姓名. 或云, 四十八<景文王><膺廉>之子. 以五月五日, 生於外家. 其時, 屋上有素光, 若長虹, 上屬天. 日官奏曰: 「此兒以重午日生, 生而有齒, 且光焰異常. 恐將來不利於國家, 宜勿養之.」 王勅中使, 抵其家, 殺之. 使者取於襁褓中, 投之樓下. 乳婢竊捧之, 誤以手觸, 眇其一目. 抱而逃竄, 劬勞養育. 年十餘歲, 遊戱不止. 其婢告之曰: 「子之生也, 見棄於國, 予不忍, 竊養以至今日, 而子之狂如此, 必爲人所知, 則予與子俱不免, 爲之奈何?」 <弓裔>泣曰: 「若然則吾逝矣, 無爲母憂.」 便去<世達寺>, 今之<興敎寺>是也. 祝髮爲僧, 自號<善宗>. 及壯, 不拘檢僧律, 軒輊有膽氣. 嘗赴齋, 行次有烏鳥銜物, 落所持鉢中. 視之, 牙籤書王字. 則秘而不言, 頗自負. 見<新羅>衰季, 政荒民散. 王畿外州縣, 叛附相半, 遠近羣盜, 蜂起蟻聚. <善宗>謂乘亂聚衆, 可以得志. 以<眞聖王>卽位五年, <大順>二年辛亥, 投<竹州>賊魁<箕萱>. <箕萱>悔慢不禮, <善宗>鬱悒不自安. 潛結<箕萱>摩下<元會>․<申煊>等爲友. <景福>元年壬子, 投<北原>賊<梁吉>, <吉>善遇之, 委任以事. 遂分兵, 使東略地. 於是, 出宿<雉岳山><石南寺>, 行襲<酒泉>․<奈城>․<鬱烏>․<御珍>等縣, 皆降之. <乾寧>元年, 入<溟州>, 有衆三千五百人, 分爲十四隊. <金大黔>․<毛昕>․<長貴平>․<張一>等爲舍上(舍上謂部長也), 與士卒同甘苦, 勞逸. 至於予奪, 公而不私. 是以, 衆心畏愛, 推爲將軍. 於是, 擊破<猪足>․<狌川>․<夫若>․<金城>․<鐵圓>等城, 軍聲甚盛, <浿西>賊寇來降者衆多. <善宗>自以爲衆大, 可以開國稱君, 始設內外官職. 我<太祖>自<松岳郡>來投, 便授<鐵圓郡>太守. 三年丙辰, 攻取<僧嶺>․<臨江>兩縣. 四年丁巳, <仁物縣>降. <善宗>謂, <松岳郡><漢北>名郡, 山水奇秀, 遂定以爲都. 擊破<孔巖>․<黔浦>․<穴口>等城. 時, <梁吉>猶在<北原>, 取<國原>等三十餘城有之. 聞<善宗>地廣民衆, 大怒, 欲以三十餘城勁兵襲之. <善宗>潛認, 先擊大敗之. <光化>元年戊午春二月, 葺<松岳城>. 以我<太祖>爲精騎大監, 伐<楊州>․<見州>. 冬十一月, 始作八關會. 三年庚申, 又命<太祖>伐<廣州>․<忠州>․<唐城>․<靑州>(或云<靑川>)․<槐壤>等, 皆平之. 以功授<太祖>阿湌之職. <天復>元年辛酉, <善宗>自稱王. 謂人曰: 「往者<新羅>請兵於<唐>, 以破<高句麗>. 故<平壤>舊都鞠爲茂草, 吾必報其讎.」 蓋怨生時見棄, 故有此言. 嘗南巡, 至<興州><浮石寺>, 見壁畫<新羅>王像, 發劒擊之, 其刃迹猶在. <天祐>元年甲子, 立國號爲<摩震>, 年號爲<武泰>. 始置廣評省, 備員匡治奈(今侍中), 徐事(今侍郞), 外書(今員外郞). 又置兵部․大龍部(謂倉部)․壽春部(今禮部)․奉賓部(今禮賓省)․義刑臺(今刑部)․納貨府(今大府寺)․調位府(今三司)․內奉省(今都省)․禁書省(今秘書省)․南廂壇(今將作監)․水壇(今水部)․元鳳省(今翰林院)․飛龍省(今太僕寺)․物藏省(今少府監). 又置史臺(掌習諸譯語)․ 殖貨府(掌栽植菓樹)․障繕府(掌修理城隍)․珠淘省(掌造成器物). 又設正匡․元輔․大相․元尹․佐尹․正朝․甫尹․軍尹․中尹等品職. 秋七月, 移<靑州>人戶一千, 入<鐵圓城>爲京. 伐取<尙州>等三十餘州縣. <公州>將軍<弘奇>來降. <天祐>二年乙丑, 入新京, 修葺觀闕․樓臺, 窮奢極侈. 改<武泰>爲<聖冊>元年. 分定<浿西>十三鎭, <平壤>城主將軍<黔用>降, <甑城><赤衣>․<黃衣>賊<明貴>等歸服. <善宗>以强盛自矜, 意欲幷呑. 令國人呼<新羅>爲滅都. 凡自<新羅>來者, 盡誅殺之. <朱梁><乾化>元年辛未, 改<聖冊>爲<水德萬歲>元年, 改國號爲<泰封>. 遣<太祖>率兵, 伐<錦城>等. 以<錦城>爲<羅州>. 論功, 以<太祖>爲大阿湌將軍. <善宗>自稱彌勒佛, 頭戴金幘, 身被方袍. 以長子爲靑光菩薩, 季子爲神光菩薩. 出則常騎白馬, 以綵飾其鬃尾, 使童男童女奉幡蓋香花前導, 又命比丘二百餘人, 梵唄隨後. 又自述經二十餘卷, 其言妖妄, 皆不經之事, 時或正坐講說. 僧<釋聰>謂曰: 「皆邪說怪談, 不可以訓.」 <善宗>聞之怒, 鐵椎打殺之. 三年癸酉, 以<太祖>爲波珍湌侍中. 四年甲戌改<水德萬歲>爲<政開>元年. 以<太祖>爲百舡將軍. <貞明>元年, 夫人<康>氏, 以王多行非法, 正色諫之. 王惡之曰: 「汝與他人姦, 何耶?」 <康>氏曰: 「安有此事.」 王曰: 「我以神通觀之.」 以烈火熟鐵杵, 撞其陰殺之, 及其兩兒. 爾後, 多疑急怒, 諸寮佐將吏, 下至平民, 無辜受戮者, 頻頻有之. <斧壤>․<鐵圓>之人, 不勝其毒焉. 先是, 有商客<王昌瑾>, 自<唐>來寓<鐵圓>市廛. 至<貞明>四年戊寅, 於市中見一人, 狀貌魁偉, 鬢髮盡白. 着古衣冠, 左手持瓷椀, 右手持古鏡. 謂<昌瑾>曰: 「能買我鏡乎?」 <昌瑾>卽以米換之. 其人以光俵街巷乞兒而後, 不知去處. <昌瑾>懸其鏡於壁上, 日映鏡面, 有細字書. 讀之, 若古詩. 其略曰: 『上帝降子於辰馬, 先操鷄後搏鴨. 於巳年中二龍見, 一則藏身靑木中, 一則顯形黑金東.』 <昌瑾>初不知有文, 及見之, 謂非常, 遂告于王. 王命有司, 與<昌瑾>物色求其鏡主, 不見. 唯於<勃颯寺>佛堂有鎭星塑像, 如其人焉. 王嘆異久之, 命文人<宋含弘>․<白卓>․<許原>等解之. <含弘>等相謂曰: 「上帝降子於辰馬者, 謂<辰韓>․<馬韓>也. 二龍見, 一藏身靑木, 一顯形黑金者, 靑木, 松也, <松岳郡>人以龍爲名者之孫, 今波珍湌侍中之謂歟. 黑金, 鐵也, 今所都<鐵圓>之謂也. 今主上初興於此, 終滅於此之驗也. 先操鷄, 後搏鴨者, 波珍湌侍中先得<鷄林>, 後收<鴨綠>之意也.」 <宋含弘>等相謂曰: 「今, 主上虐亂如此, 吾輩若以實言, 不獨吾輩爲葅醢, 波珍湌亦必遭害.」 迺飾辭告之. 王, 凶虐自肆, 臣寮震懼, 不知所措. 夏六月, 將軍<弘述>․<白玉>․<三能山>․<卜沙貴>, 此<洪儒>․<裴玄慶>․<申崇謙>․<卜知謙>之少名也. 四人密謀, 夜詣<太祖>私第, 言曰: 「今主上淫刑以逞, 殺妻戮子, 誅夷臣寮. 蒼生塗炭, 不自聊生. 自古廢昏立明, 天下之大義也. 請公行<湯><武>之事.」 <太祖>作色拒之曰: 「吾以忠純自許, 今雖暴辭{亂}, 不敢有二心. 夫以臣替君, 斯謂革命. 予實否德, 敢効<殷><周>之事乎?」 諸將曰: 「時乎不再來, 難遭而易失. 天與不取, 反受其咎. 今政亂國危, 民皆疾視其上如仇讎. 今之德望, 未有居公之右者. 况<王昌瑾>所得鏡文如彼, 豈可雌伏, 取死獨夫之手乎?」 夫人<柳>氏聞諸將之議. 迺謂<太祖>曰: 「以仁伐不仁, 自古而然. 今聞衆議, 妾猶發憤, 况大丈夫乎? 今羣心忽變, 天命有歸矣.」 手提甲領進<太祖>. 諸將扶衛, <太祖>出門, 令前唱曰: 「王公已擧義旗.」 於是, 前後奔走, 來隨者不知其幾人. 又有先至宮城門, 鼓噪以待者, 亦一萬餘人. 王聞之, 不知所圖, 迺微服逃入山林, 尋爲<斧壤>民所害. <弓裔>起自<唐><大順>二年, 至<朱梁><貞明>四年, 凡二十八年而滅.
 
 

2. <甄萱>

7
<甄萱>, <尙州><加恩縣>人也. 本姓<李>, 後以<甄>爲氏. 父<阿慈介>, 以農自活, 後起家爲將軍. 初, <萱>生孺褓時, 父耕于野, 母餉之, 以兒置于林下, 虎來乳之, 鄕黨聞者異焉. 及壯, 體貌雄奇, 志氣倜儻不凡. 從軍入王京, 赴西南海防戍. 枕戈待敵, 其勇氣恒爲士卒先, 以勞爲裨將. <唐><昭宗><景福>元年, 是<新羅><眞聖王>在位六年. 嬖竪在側, 竊弄政柄, 綱紀紊弛. 加之以饑饉, 百姓流移, 羣盜蜂起. 於是, <萱>竊有覦心, 嘯聚徒侶, 行擊京西南州縣. 所至響應, 旬月之間, 衆至五千人. 遂襲<武珍州>自王, 猶不敢公然稱王. 自署爲<新羅>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 食邑二千戶. 是時, <北原>賊<梁吉>雄强, <弓裔>自投爲麾下. <萱>聞之, 遙授<梁吉>職爲裨將. <萱>西巡至<完山州>, 州民迎勞. <萱>喜得人心, 謂左右曰: 「吾原三國之始, <馬韓>先起, 後<赫世>勃興, 故<辰><卞>從之而興. 於是, <百濟>開國<金馬山>六白餘年. <摠章>中, <唐><高宗>以<新羅>之請, 遣將軍<蘇定方>, 以船兵十三萬越海. <新羅><金庾信>卷土, 歷<黃山>至<泗沘>, 與<唐>兵合攻<百濟>滅之. 今予敢不立都於<完山>, 以雪<義慈>宿憤乎?」 遂自稱<後百濟>王. 設官分職, 是<唐><光化>三年, <新羅><孝恭王>四年也. 遣使朝<吳越>, <吳越>王報聘, 仍加檢校大保, 餘如故. <天復>元年, <萱>攻<大耶城>不下. <開平>四年, <萱>怒<錦城>投于<弓裔>, 以步騎三千圍攻之, 經旬不解. <乾化>二年, <萱>與<弓裔>戰于<德津浦>. <貞明>四年戊寅, <鐵圓京>衆心忽變, 推戴我<太祖>卽位. <萱>聞之, 秋八月, 遣一吉湌<閔郤>稱賀, 遂獻孔雀扇及<地理山>竹箭. 又遣使入<吳越>進馬, <吳越>王報聘, 加授中大夫, 餘如故. 六年, <萱>率步騎一萬, 攻陷<大耶城>, 移軍於<進禮城>. <新羅>王遣阿湌<金律>求援於<太祖>, <太祖>出師, <萱>聞之, 引退. <萱>與我<太祖>陽和而陰剋. <同光>二年秋七月, 遣子<須彌强>, 發<大耶>․<聞韶>二城卒, 攻<曹物城>. 城人爲 <太祖>固守且戰, <須彌强>失利而歸. 八月, 遣使獻驄馬於<太祖>. 三年冬十月, <萱>率三千騎, 至<曹物城>. <太祖>亦以精兵來, 與之确. 時, <萱>兵銳甚, 未決勝否. <太祖>欲權和以老其師, 移書乞和, 以堂弟<王信>爲質, <萱>亦以外甥<眞虎>交質. 十二月, 攻取<居昌>等二十餘城. 遣使入<後唐>稱藩, <唐>策授檢校大尉兼侍中判<百濟>軍事, 依前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 海東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等事<百濟>王, 食邑二千五百戶. 四年<眞虎>暴卒. <萱>聞之, 疑故殺, 卽囚<王信>獄中. 又使人請還前年所送驄馬, <太祖>笑還之. <天成>二年秋九月, <萱>攻取<近品城>, 燒之. 進襲<新羅><高鬱府>, 逼<新羅>郊圻. <新羅>王求救於<太祖>. 冬十月, <太祖>出師援助. <萱>猝入<新羅>王都. 時, 王與夫人嬪御出遊<鮑石亭>, 置酒娛樂. 賊至, 狼狽不知所爲, 與夫人歸城南離宮. 諸侍從臣寮及宮女伶官, 皆陷沒於亂兵. <萱>縱兵大掠, 使人捉王, 至前戕之. 便入居宮中, 强引夫人亂之. 以王族弟<金傅>嗣立. 然後虜王弟<孝廉>․宰相<英景>. 又取國帑珍寶․兵仗. 子女百工之巧者, 自隨以歸. <太祖>以精騎五千, 要<萱>於<公山>下大戰, <太祖>將<金樂>․<崇謙>死之, 諸軍敗北, <太祖>僅以身免. <萱>乘勝取<大木郡>. <契丹>使<裟姑>․<麻咄>等三十五人來聘. <萱>差將軍<崔堅>, 伴送<麻咄>等, 航海北行. 遇風至<唐><登州>, 悉被戮死. 時, <新羅>君臣以衰季, 難以復興, 謀引我<太祖>結好爲援. <甄萱>自有盜國心, 恐<太祖>先之. 是故, 引兵入王都作惡. 故十二月日奇書<太祖>曰: 『昨者國相<金雄廉>等將召足下入京, 有同鼈應黿聲. 是欲鷃披隼翼, 必使生靈塗炭, 宗社丘墟. 僕, 是用先着祖鞭, 獨揮韓鉞, 誓百寮如皦日, 諭六部以義風. 不意姦臣遁逃, 邦君薨變. 遂奉<景明王>之表弟, <獻康王>之外孫, 勸卽尊位. 再造危邦, 喪君有君, 於是乎在. 足下勿詳忠告, 徒聽流言, 百計窺覦, 多方侵擾. 尙不能見僕馬首, 拔僕牛毛. 冬初, 都頭<索湘>束手於星山陣下. 月內, 左將<金樂>曝骸於<美理寺>前. 殺獲居多, 追擒不少. 强羸若此, 勝敗可知. 所期者, 掛弓於<平壤>之樓, 飮馬於<浿江>之水. 然以前月七日, <吳越國>使<班尙書>至, 傳王詔旨: 『知卿與<高麗>久通歡好, 共契鄰盟. 比因質子之兩亡, 遂失和親之舊好, 互侵疆境, 不戢干戈. 今專發使臣, 赴卿本道, 又移文<高麗>, 宜各相親比, 永孚于休.』 僕, 義篤尊王, 情深事大. 及聞詔諭, 卽欲祗承, 恒慮足下, 欲罷不能, 困而猶鬪. 今錄詔書, 寄呈, 請留心詳悉! 且㕙獹迭憊, 終必貽譏, 蚌鷸相持, 亦爲所笑. 宜迷復之爲戒, 無後悔之自貽.』 三年正月, <太祖>答曰: 『伏奉<吳越國>通和使, <班尙書>所傳詔書一道, 兼蒙足下辱示長書叙事者. 伏以華소膚使, 爰致制書, 尺素好音, 兼承敎誨. 捧芝檢而雖增感激, 開華牋而難遣嫌疑. 今託廻軒, 輒敷危枉. 僕仰承天假, 俯迫人推. 過叨將帥之權, 獲赴經綸之會. 頃, 以<三韓>厄會, 九土凶荒. 黔黎多屬於<黃巾>, 田野無非於赤土. 庶幾弭風塵之警, 有以救邦國之災. 爰自善隣, 於焉結好. 果見數千里農桑樂業, 七八年士卒閑眠. 及至酉年, 維時陽月, 忽焉生事, 至於交兵. 足下始輕敵以直前, 若螳蜋之拒轍. 終知難而勇退, 如蚊子之負山. 拱手陳辭, 指天作誓. 今日之後, 永世歡和, 苟或渝盟, 神其殛矣. 僕亦尙止戈之武, 期不殺之仁. 遂解重圍, 以休疲卒, 不辭質子, 但欲安民, 此則我有大德於南人也. 豈謂歃血未乾, 兇威復作, 蜂蠆之毒, 侵害於生民. 狼虎之狂, 爲梗於畿甸. <金城>窘忽, 黃屋震驚? 仗義尊<周>, 誰似<桓><文>之覇. 乘間課<漢>, 唯看<莽><卓>之姦. 致使王之至尊, 枉稱子於足下, 尊卑失序, 上下同憂. 以爲非有元輔之忠純, 豈得再安於社稷? 以僕心無匿惡, 志切尊王, 將援置於朝廷, 使扶危於邦國. 足下見毫釐之小利, 忘天地之厚恩. 斬戮君王, 焚燒宮闕. 葅醢卿士, 虔劉士民. 姬姜則取以同車, 珍寶則奪之稇載. 元惡浮於<桀><紂>, 不仁甚於獍梟. 僕, 怨極崩天, 誠深却日. 誓效鷹鸇之逐, 以申犬馬之勤. 再擧干戈, 兩更槐柳. 陸擊則雷馳電擊, 水攻則虎搏龍騰. 動必成功, 擧無虛發. 逐<尹邠>於海岸, 積甲如山. 擒<鄒造>於城邊, 伏尸蔽野. <燕山郡>畔, 斬<吉奐>於軍前. <馬利城>邊, 戮<隨晤>於纛下. 拔<任存>之日, <邢積>等數百人捐軀. 破<淸川>之時, <直心>等四五輩授首. <桐藪>望旗而潰散, <京山>銜璧以投降. <康州>則自南而來, <羅府>則自西移屬. 侵攻若此, 收復寧遙? 必期<泜水>營中, 雪張耳千般之恨. <烏江>岸上, 成<漢>王一捷之功. 竟息風波, 求淸寰海. 天之所助, 命欲何歸? 况承<吳越>王殿下, 德洽包荒, 仁深字小. 特出綸於丹禁, 諭戢難於靑丘. 旣奉訓謀, 敢不尊奉? 若足下祗承睿旨, 悉戢凶機, 不惟副上國之仁恩, 抑可紹海東之絶緖. 若不過而能改, 其如悔不可追.』 夏五月<萱>潛師襲<康州>, 殺三百餘人, 將軍<有文>生降. 秋八月, <萱>命將軍<官昕>, 領衆築<陽山>. <太祖>命<命旨城>將軍<王忠>擊之, 退保<大耶城>. 冬十一月, <萱>選勁卒攻拔<缶谷城>, 殺守卒一千餘人, 將軍<楊志>․<明式>等生降. 四年秋七月, <萱>以甲兵五千人, 攻<義城府>, 城主將軍<洪術>戰死. <太祖>哭之慟曰: 「吾失左右手矣.」 <萱>大擧兵, 次<古昌郡><甁山>之下, 與<太祖>戰, 不克, 死者八千餘人. 翌日, <萱>聚殘兵, 襲破<順州城>. 將軍<元逢>不能禦, 棄城夜遁, <萱>虜百姓, 移入<全州>. <太祖>以<元逢>前有功, 宥之. 改<順州>, 號<下枝縣>. <長興>三年, <甄萱>臣<龔直>, 勇而有智略, 來降<太祖>. <萱>收<龔直>二子一女, 烙斷股筋. 秋九月, <萱>遣一吉湌<相貴>, 以舡兵入<高麗><禮成江>, 留三日, 取<鹽>․<白>․<貞>三州船一百艘, 焚之, 捉<猪山島>牧馬三百匹而歸. <淸泰>元年春正月, <萱>聞<太祖>屯<運州>, 遂簡甲士五千至. 將軍<黔弼>, 及其未陣, 以勁騎數千突擊之, 斬獲三千餘級, <熊津>以北三十餘城, 聞風自降. <萱>麾下術士<宗訓>․醫者<訓謙>․勇將<尙達>․<崔弼>等降於<太祖>. <甄萱>多娶妻, 有子十餘人. 第四子<金剛>, 身長而多智, <萱>特愛之, 意欲傳其位. 其兄<神劒>․<良劒>․<龍劒>等知之憂悶. 時, <良劒>爲<康州>都督, <龍劒>爲<武州>都督, 獨<神劒>在側. 伊湌<能奐>, 使人往<康>․<武>二州, 與<良劒>等陰謀. 至<淸泰>二年春三月, 與波珍湌<新德>․<英順>等勸<神劒>, 幽<萱>於<金山>佛宇, 遣人殺<金剛>. <神劒>自稱大王, 大赦境內. 其敎書曰: 『<如意>特蒙龍愛, <惠帝>得以爲君, <建成>濫處元良, <太宗>作而卽位. 天命不易, 神器有歸. 恭惟大王神武超倫, 英謀冠古. 生丁衰季, 自任經綸. 徇地<三韓>, 復邦<百濟>. 廓淸塗炭而黎元安集. 鼓舞風雷而邇遐駿奔. 功業幾於重興, 智慮忽其一失. 幼子鍾愛, 姦臣弄權. 導大君於<晉><惠>之昏, 陷慈父於獻公之惑. 擬以大寶授之頑童. 所幸者上帝降衷, 君子改過. 命我元子, 尹玆一邦. 顧非震長之才, 豈有臨君之智? 競競慄慄, 若蹈冰淵. 宜推不次之恩, 以示維新之政, 可大赦境內. 限<淸泰>二年十月十七日昧爽以前, 已發覺未發覺, 已結正未結正, 大辟已下罪, 咸赦除之, 主者施行!』 <萱>在<金山>三朔, 六月, 與季男<能乂>․女子<衰福>․嬖妾<姑比>等逃奔<錦城>, 遣人, 請見於<太祖>. <太祖>喜, 遣將軍<黔弼>․<萬歲>等, 由水路勞來之. 及至, 待以厚禮, 以<萱>十年之長, 尊爲尙父, 授館以南宮, 位在百官之上. 賜<楊州>爲食邑, 兼賜金帛蕃縟․奴婢各四十口․內廐馬十匹. <甄萱>壻將軍<英規>密語其妻曰: 「大王勤勞四十餘年, 功業垂成. 一旦以家人之禍失地, 投於<高麗>. 夫貞女不事二夫, 忠臣不思二主. 若捨己君以事逆子, 則何顔以見天下之義士乎? 况聞<高麗>王公仁厚勤儉, 以得民心, 殆天啓也. 必爲<三韓>之主, 盍致書以安慰我王, 兼殷勤於王公, 以圖將來之福乎?」 其妻曰: 「子之言是吾意也.」 於是, <天福>元年二月, 遣人致意, 遂告<太祖>曰: 「若擧義旗, 請爲內應, 以迎王師.」 <太祖>大喜, 厚賜其使者而遣之. 兼謝<英規>曰: 「若蒙恩一合, 無道路之梗, 則先致謁於將軍, 然後升堂拜夫人. 兄事而姊尊之, 必終有以厚報之. 天地鬼神, 皆聞此言.」 夏六月, <萱>告曰: 「老臣所以投身於殿下者, 願仗殿下威稜以誅逆子耳. 伏望大王借以神兵, 殲其賊亂, 則臣雖死無憾.」 <太祖>從之, 先遣太子<武>․將軍<述希>, 領步騎一萬, 趣<天安府>. 秋九月, <太祖>率三軍至<天安>, 合兵進次<一善>, <神劒>以兵逆之. 甲午, 隔<一利川>相對布陣. <太祖>與尙父<萱>觀兵, 以大相<堅權>․<述希>․<金山>․將軍<龍吉>․<奇彦>等, 領步騎三萬爲左翼. 大相<金鐵>․<洪儒>․<守鄕>․將軍<王順>․<俊良>等, 領步騎三萬爲右翼. 大匡<順式>․大相<兢俊>․<王謙>․<王乂>․<黔弼>․將軍<貞順>․<宗熙>等, 以鐵騎二萬, 步卒三千及<黑水>․<鐵利>諸道勁騎九千五百爲中軍. 大將軍<公萱>․將軍<王含允>以兵一萬五千爲先鋒, 鼓行而進. <百濟>將軍<孝奉>․<德述>․<明吉>等, 望兵勢大而整, 棄甲降於陣前. <太祖>勞慰之, 問<百濟>將帥所在. <孝奉>等曰: 「元帥<神劒>在中軍.」 <太祖>命將軍<公萱>直擣中軍, 一軍齊進挾擊, <百濟>軍潰北. <神劒>與二弟及將軍<富達>․<小達>․<能奐>等四十餘人生降. <太祖>受降, 除<能奐>, 餘皆慰勞之, 許令與妻孥上京. 問<能奐>曰: 「始與<良劒>等密謀, 囚大王立其子者, 汝之謀也. 爲臣之義當如是乎?」 能奐俛首不能言, 遂命誅之. 以<神劒>僭位, 爲人所脅, 非其本心. 又且歸命乞罪, 特原其死.(一云, 三兄弟皆伏誅.) <甄萱>憂懣發疽, 數日卒於<黃山>佛舍. <太祖>軍令嚴明, 士卒不犯秋毫. 故州縣案堵, 老幼皆呼萬歲. 於是, 存問將士, 量材任用, 小民各安其所業. 謂<神劒>之罪如前所言, 乃賜官位. 其二弟與<能奐>罪同, 遂流於<眞州>, 尋殺之. 謂<英規>: 「前王失國後, 其臣子無一人慰藉者. 獨卿夫妻千里嗣音, 以致誠意, 兼歸美於寡人, 其義不可忘.」 仍許職左丞, 賜田一千頃. 許借驛馬三十五匹, 以迎家人, 賜其二子以官. <甄萱>起<唐><景福>元年, 至<晉><天福>元年, 共四十五年而滅.
 
8
論曰: <新羅>數窮道喪, 天無所助, 民無所歸. 於是, 群盜投隙而作, 若猬毛然. 其劇者, <弓裔>․<甄萱>二人已. <弓裔>本<新羅>王子, 而反以宗國爲讎, 圖夷滅之, 至斬先祖之畫像, 其爲不仁甚矣. <甄萱>起自<新羅>之民, 食<新羅>之祿, 而包藏禍心. 幸國之危, 侵軼都邑, 虔劉君臣, 若禽獮而草薙之. 實天下之元惡大憝. 故<弓裔>見棄於其臣, <甄萱>産禍於其子, 皆自取之也, 又誰咎也. 雖<項羽>․<李密>之雄才, 不能敵<漢><唐>之興. 而况<裔>․<萱>之凶人, 豈可與我<太祖>相抗歟? 但爲之歐民者也.
【원문】三國史記 卷 第五十 (列傳 第十)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한국고전〕
▪ 분류 : 한국역사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1394
- 전체 순위 : 35 위 (1 등급)
- 분류 순위 : 1 위 / 298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내서재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자료 세분화
  1. 궁예
 
  2. 견훤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삼국사기(三國史記) [제목]
 
  김부식(金富軾) [저자]
 
  1145년 [발표]
 
  # 역사서 [분류]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백과사전 으로 가기
▣ 인용 디렉터리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한국고전 > 한국역사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50권 ▶마지막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1년 03월 27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