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 三國史記 卷 第六 (新羅本紀 第六) ◇
해설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6권 다음
1145년
김부식
1
三國史記 卷 第六
2
新羅本紀 第六
 
 

1. <文武王> 上

4
<文武王>立. 諱<法敏>, <太宗王>之元子. 母<金>氏<文明>王后, 蘇判<舒玄>之季女, <庾信>之妹也. 其妹{姊}夢登<西兄山>頂, 坐旋流徧國內. 覺與季言夢, 季戲曰: 「予願買兄此夢.」 因與錦裙爲直. 後數日, <庾信>與<春秋公>蹴鞠, 因踐落<春秋>衣紐. <庾信>曰: 「吾家辛近, 請往綴紐.」 因與俱往宅, 置酒, 從容喚<寶姬>, 特針線來縫. 其姊有故不進, 其季進前縫綴. 淡糚輕服, 光艶炤人. <春秋>見而悅之, 乃請婚成禮, 則有娠生男, 是謂<法敏>. 妃<慈儀>王后, 波珍湌<善品>之女也. <法敏>姿表英特, 聰明多智略. <永徽>初如<唐>, <高宗>授以大府卿. <太宗>元年, 以波珍湌爲兵部令, 尋封爲太子. <顯慶>五年, <太宗>與<唐>將<蘇定方>平<百濟>, <法敏>從之, 有大功, 至是卽位.
 
5
元年六月, 入<唐>宿衛<仁問>․<儒敦>等至. 告王 『皇帝已遣<蘇定方>領水陸三十五道兵, 伐<高句麗>, 遂命王擧兵相應. 雖在服, 重違皇帝勑命.』 秋七月十七日, 以<金庾信>爲大將軍, <仁問>․<眞珠>․<欽突>爲大幢將軍, <天存>․<竹旨>․<天品>爲貴幢摠管, <品日>․<忠常>․<義服>爲<上州>摠管, <眞欽>․<衆臣>․<自簡>爲<下州>摠管, <軍官>․<藪世>․<高純>爲<南川州>摠管, <述實>․<達官>․<文穎>爲<首若州>摠管, <文訓>․<眞純>爲<河西州>摠管, <眞福>爲誓幢摠管, <義光>爲郞幢摠管, <慰知>爲罽衿大監. 八月, 大王領諸將, 至<始飴谷停>留. ▣使來告曰: 「<百濟>殘賊, 據<甕山城>遮路, 不可前.」 大王先遣使, 諭之, 不服. 九月十九日, 大王進次<熊峴停>, 集諸摠管大監, 親臨誓之.
6
二十五日, 進軍圍<甕山城>. 至二十七日, 先燒大柵, 斬殺數千人遂降之. 論攻, 賜角干․伊湌爲摠管者劒, 迊湌․波珍湌․大阿湌爲摠管者戟, 已下各一品位. 築<熊峴城>. <上州>摠管<品日>與<一牟山郡>大守<大幢>․<沙戶山郡>大守<哲川>等, 率兵攻雨述城, 斬首一千級. <百濟>達率<助服>․恩率<波伽>與衆謀降. 賜位<助服>級湌, 仍授<古陁耶郡>大守. <波伽>級湌兼賜田宅衣物. 冬十月二十九日, 大王聞<唐>皇帝使者至, 遂還京. <唐>使弔慰, 兼勑祭前王, 贈雜彩五百段. <庾信>等休兵, 待後命, <含資道>摠管<劉德敏>至, 傳勑旨, 輸<平壤>軍粮.
7
二年春正月, <唐>使臣在館. 至是, 冊命王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樂浪郡王<新羅>王. 拜伊湌<文訓>爲中侍. 王命<庾信>, 與<仁問>․<良圖>等九將軍, 以車二千餘兩, 載米四千石․租二萬二千餘石, 赴<平壤>. 十八日, 宿<風樹村>, 冰滑道險, 車不得行, 並載以牛馬. 二十三日, 渡<七重河>至<蒜壤>. 貴幢弟監<星川>․軍師<述川>等遇賊兵於<梨峴>, 擊殺之. 二月一日, <庾信>等至<獐塞>, 距<平壤>三萬六千步. 先遣步騎監<裂起>等十五人, 赴<唐>營. 是日, 風雪寒沍, 人馬多凍死. 六日, 至<陽隩>, <庾信>遣阿湌<良圖>․大監<仁仙>等致軍粮, 贈<定方>以銀五千七百分․細布三十匹․頭髮三十兩․牛黃十九兩. <定方>得軍粮便罷還. <庾信>等聞<唐>兵歸, 亦還渡<𤬁川>. <高句麗>兵追之, 廻軍對戰, 斬首一萬餘級, 虜小兄<阿達兮>等, 得兵械萬數. 論功, 中分本彼宮財貨․田莊․奴僕, 以賜<庾信>․<仁問>. <靈廟寺>災. <耽羅>國主佐平<徒冬音律>(一作<津>)來降. <耽羅>自<武德>以來, 臣屬<百濟>, 故以佐平爲官號, 至是, 降爲屬國. 三月, 大赦. 王以旣平<百濟>, 命所司設大酺. 秋七月, 遣伊湌<金仁問>入<唐>貢方物. 八月, <百濟>殘賊屯聚<內斯只城>作惡, 遣<欽純>等十九將軍討, 破之. 大幢摠管<眞珠>․<南川州>摠管<眞欽>, 詐稱病閑放, 不恤國事, 遂誅之, 幷夷其族. 沙湌<如冬>打母, 天雷雨震死, 身上題『須𠸈堂』(𠸈字未詳)三字. <南川州>獻白鵲.
8
三年春正月, 作長倉於<南山新城>, 築<富山城>. 二月, <欽純>․<天存>領兵, 攻取<百濟><居列城>, 斬首七百餘級. 又攻<居勿城>․<沙平城>降之. 又攻<德安城>, 斬首一千七十級. 夏四月, <大唐>以我國爲鷄林大都督府, 以王爲雞林州大都督. 五月, 震<靈廟寺>門. <百濟>故將<福信>及浮圖<道琛>, 迎故王子<扶餘豊>立之, 圍留鎭郞將<劉仁願>於<熊津城>. <唐>皇帝詔<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 統前都督<王文度>之衆與我兵, 向<百濟>營, 轉鬪陷陳{陣}, 所向無前. <信>等釋<仁願>圍, 退保<任存城>. 旣而<福信>殺<道琛>, 幷其衆, 招還叛亡, 勢甚張. <仁軌>與<仁願>合, 解甲休士, 乃請益兵. 詔遣右威衛將軍<孫仁師>, 率兵四十萬, 至<德物島>, 就<熊津府>城. 王領<金庾信>等二十八(一云三十)將軍, 與之合攻<豆陵(一作<良>)尹城>․<周留城>等諸城, 皆下之. <扶餘豊>脫身走, 王子<忠勝>․<忠志>等率其衆降. 獨<遲受信>據<任存城>, 不下. 自冬十月二十一日, 攻之不克, 至十一月四日, 斑師至<舌(一作<后>)利停>, 論功行賞有差. 大赦. 製衣裳, 給留鎭<唐>軍.
9
四年春正月, <金庾信>請老, 不允, 賜几杖. 以阿湌<軍官>爲<漢山州>都督. 下敎婦人, 亦服中朝衣裳. 二月, 命有司徙民於諸王陵園, 各二十戶. 角干<金仁問>․伊湌<天存>與<唐>勑使<劉仁願>․<百濟><夫餘隆>同盟于<熊津>. 三月, <百濟>殘衆據<泗沘>山城叛, <熊州{津}>都督發兵, 攻破之. 地震. 遣<星川>․<丘日>等二十八人於<府城>, 學<唐>樂. 秋七月, 王命將軍<仁問>․<品日>․<軍官>․<文穎>等, 率<一善>․<漢山>二州兵, 與<府城>兵馬, 攻<高句麗><突沙城>, 滅之. 八月十四日, 地震, 壞民屋, 南方尤甚. 禁人擅以財貨․田地施佛寺.
10
五年春二月, 中侍<文訓>致仕, 以伊湌<眞福>爲中侍. 伊湌<文王>卒, 以王子禮葬之. <唐>皇帝遣使來弔, 兼進贈紫衣一襲․腰帶一條․彩綾羅一百匹․綃二百匹. 王贈<唐>使者金帛尤厚. 秋八月, 王與勑使<劉仁願>․<熊津>都督<扶餘隆>盟于<熊津><就利山>. 初. <百濟>自<扶餘璋>與<高句麗>連和, 屢侵伐封埸. 我遣使入朝求救, 相望于路. 及<蘇定方>旣平<百濟>, 軍廻, 餘衆又叛. 王與鎭守使<劉仁願>․<劉仁軌>等, 經略數年, 漸平之. <高宗>詔<扶餘隆>, 歸撫餘衆及令與我和好. 至是, 刑白馬而盟, 先祀神祇及川谷之神而後歃血.
11
其盟文曰: 『往者, <百濟>先王迷於逆順, 不敦鄰好, 不睦親姻. 結託<高句麗>, 交通<倭>國, 共爲殘暴, 侵削<新羅>, 剽邑屠城, 略無寧歲. 天子憫一物之失所, 憐百姓之無辜, 頻命行人, 遣其和好. 負嶮恃遠, 侮慢天經, 皇赫斯怒, 龔行弔伐, 旌旗所指, 一戎大定. 固可瀦宮犴{汙}宅, 作誡來裔, 塞源拔本, 垂訓後昆. 然懷柔伐叛, 前王之令典, 興亡繼絶, 往哲之通規. 事必師古, 傳諸曩冊. 故立前<百濟>大司稼正卿<扶餘隆>爲<熊津>都督, 守其祭祀, 保其桑梓, 依倚<新羅>, 長爲與國, 各除宿憾, 結好和親, 各承詔命, 永爲藩服. 仍遣使人右威衛將軍魯城縣公<劉仁願>, 親臨勸誘, 寔宣成旨. 約之以婚姻, 申之以盟誓, 刑牲歃血, 共敦終始. 分災恤患, 恩若弟兄, 祗奉綸言, 不敢失墜. 旣盟之後, 共保歲寒. 若有背盟, 二三其德, 興兵動衆, 侵犯邊陲. 明神監之, 百殃是降, 子孫不育, 社稷無守, 禋祀磨滅, 罔有遺餘. 故作金書鐵券, 藏之宗廟, 子孫萬代無敢違犯. 神之聽之, 是饗是福.』 <劉仁軌>之辭也. 歃訖, 埋牲幣於壇之壬地, 藏其書於我之宗廟. 於是, <仁軌>領我使者及<百濟>․<耽羅>․<倭>人四國使, 浮海西還, 以會祠<泰山>. 立王子<政明>爲太子, 大赦. 冬, 以<一善>․<居列>二州民輸軍資於<河西州>. 絹布舊以十尋爲一匹, 改以長七步․廣二尺爲一匹.
12
六年春二月, 京都地震. 夏四月, <靈廟寺>災. 大赦. <天存>之子<漢林>․<庾信>之子<三光>, 皆以奈麻入<唐>宿衛. 王以旣平<百濟>, 欲滅<高句麗>, 請兵於<唐>. 冬十二月, <唐>以<李勣>爲<遼東>道行軍大摠管, 以司列少常<伯安陸>․<郝處俊>副之, 以擊<高句麗>. <高句麗>貴臣<淵淨土>以城十二․戶七百六十三․口三千五百四十三來投. <淨土>及從官二十四人給衣物․糧料․家舍, 安置王都及州府. 其八城完, 並遣士卒鎭守.
13
七年秋七月, 大酺三日. <唐>皇帝勑以<智鏡>․<愷元>爲將軍, 赴<遼東>之役. 王卽以<智鏡>爲波珍湌, <愷元>爲大阿湌. 又皇帝勑以<日原>大阿湌爲雲麾將軍, 王命於宮庭受命. 遣大奈麻<汁恒世>, 入<唐>朝貢. <高宗>命<劉仁願>․<金仁泰>從卑列道, 又徵我兵, 從<多谷>․<海谷>二道, 以會<平壤>. 秋八月, 王領大角干<金庾信>等三十將軍, 出京. 九月, 至<漢城停>以待<英公>. 冬十月二日, <英公>到至<平壤城>北二百里, 差遣<爾同兮>村主大奈麻<江深>, 率<契丹>騎兵八十餘人, 歷<阿珍含城>至<漢城>, 移書以督兵期, 大王從之. 十一月十一日, 至<獐塞>聞<英公>歸, 王兵亦還. 仍授<江深>位級湌. 賜粟五百石. 十二月, 中侍<文訓>卒. <唐>留鎭將軍<劉仁願>傳宣天子勑命, 助征<高句麗>, 仍賜王大將軍旌節.
14
八年春, 阿麻來服. 遣<元器>與<淨土>入唐, <淨土>留不歸, <元器>還. 有勑, 此後禁獻女人. 三月, 拜波珍湌<智鏡>爲中侍. 置<比列忽州>, 仍命波珍湌<龍文>爲摠管. 夏四月, 彗星守天船. 六月十二日, 遼東道安撫副大使遼東行軍副大摠管兼熊津道安撫大使行軍摠管右相檢校太子左中護上柱國樂城縣開國男<劉仁軌>奉皇帝勑旨, 與宿衛沙湌<金三光>到党項津. 王使角干<金仁問>, 廷迎之以大禮. 於是, 右相約束訖向泉岡. 二十一日, 以大角干<金庾信>爲大幢大摠管, 角干<金仁問>․<欽純>․<天存>․<文忠>․迊湌<眞福>․波珍湌<智鏡>․大阿湌<良圖>․<愷元>․<欽突>爲大幢摠管. 伊湌<陳純>(一作<春>)․<竹旨>爲京停摠管. 伊湌<品日>․迊湌<文訓>․大阿湌<天品>爲貴幢摠管. 伊湌<仁泰>爲<卑列>道摠管. 迊湌<軍官>․大阿湌<都儒>․阿湌<龍長>爲<漢城州>行軍摠管. 迊湌<崇信>․大阿湌<文穎>․阿湌<福世>爲<卑列城州>行軍摠管. 波珍湌<宣光>․阿湌<長順>․<純長>爲<河西州>行軍摠管. 波珍湌<宜福>․阿湌<天光>爲誓幢摠管. 阿湌<日原>․<興元>爲罽衿幢摠管. 二十二日, <府城><劉仁願>遣貴干未肹, 告<高句麗><大谷▣><漢城>等二郡十二城歸服, 王遣一吉湌<眞功>稱賀. <仁問>․<天存>․<都儒>等領<一善州>等七郡及<漢城州>兵馬, 赴<唐>軍營. 二十七日, 王發京, 赴<唐>兵. 二十九日, 諸道摠管發行, 王以<庾信>病風, 留京. <仁問>等遇<英公>, 進軍於<嬰留山>下.(<嬰留山>在今<西京>北二十里.)
15
秋七月十六日, 王行次<漢城州>, 敎諸摠管往會大軍. <文穎>等遇<高句麗>兵於<蛇川>之原, 對戰, 大敗之. 九月二十一日, 與大軍合圍<平壤>, <高句麗>王先遣<泉男産>等, 詣<英公>請降. 於是, <英公>以王<寶臧>․王子<福男>․<德男>․大臣等二十餘萬口廻<唐>, 角干<金仁問>․大阿湌<助州>隨<英公>歸, <仁泰>․<義福>․<藪世>․<天光>․<興元>隨行. 初, 大軍平<高句麗>, 王發<漢城>指<平壤>, 次<肹次壤>. 聞<唐>諸將已歸, 還至<漢城>. 冬十月二十二日, 賜<庾信>位太大角干, <仁問>大角干, 已外伊湌․將軍等並爲角干, 蘇判已下並增位一級. 大幢少監<本得>, <蛇川>戰功第一; <漢山州>少監<朴京漢>, <平壤城>內殺軍主<述脫>, 功第一; 黑嶽令<宣極>, <平壤城>大門戰功第一, 並授位一吉湌, 賜租一千石. 誓幢幢主<金遁山>, <平壤>軍營戰功第一, 授位沙湌, 賜租七百石. 軍師<南漢山><北渠>, <平壤城>北門戰功第一, 授位述干, 賜粟一千石. 軍師<斧壤><仇杞>, <平壤>南橋戰功第一, 授位述干, 賜粟七百石. 假軍師<比列忽><世活>, <平壤>少城戰功第一, 授位高干, 賜粟五百石. <漢山州>少監<金相京>, <蛇川>戰死功第一, 贈位一吉湌, 賜租一千石. <牙述>沙湌<求律>, <蛇川>之戰, 就橋下涉水, 出與賊鬪大勝, 以無軍令, 自入危道, 功雖第一而不錄, 憤恨欲經死, 旁人救之, 不得死. 二十五日, 王還國, 次<褥突驛>, <國原>仕臣<龍長>大阿湌私設筵, 饗王及諸侍從. 及樂作, 奈麻<緊周>子<能晏>, 年十五歲, 呈<加耶>之舞. 王見容儀端麗, 召前撫背, 以金盞勸酒, 賜幣帛頗厚. 十一月五日, 王以所虜<高句麗>人七千入京. 六日, 率文武臣寮, 朝謁先祖廟, 告曰: 『祗承先志, 與<大唐>同擧義兵, 問罪於<百濟>․<高句麗>, 元兇伏罪, 國步泰靜, 敢玆控告, 神之聽之.』 十八日, 賚死事者, 少監已上十▣▣匹, 從者二十匹. 十二月, <靈廟寺>災.
16
九年春正月, 以<信惠>法師爲政官大書省. <唐>僧<法安>來傳天子命, 求磁石. 二月二十一日, 大王會羣臣, 下敎 『往者, <新羅>隔於兩國, 北伐西侵, 暫無寧歲. 戰士曝骨積於原野, 身首分於庭界. 先王愍百姓之殘害, 忘千乘之貴重, 越海入朝, 請兵絳闕. 本欲平定兩國, 永無戰鬪, 雪累代之深讎, 全百姓之殘命. <百濟>雖平, <高句麗>未滅. 寡人承克定之遺業, 終已成之先志. 今兩敵旣平, 四隅靜泰. 臨陣立功者, 並已酬賞, 戰死幽魂者, 追以冥資. 但囹圄之中, 不被泣辜之恩, 枷鏁之苦, 未蒙更新之澤. 言念此事, 寢食未安, 可赦國內, 自<總章>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昧爽, 已前, 犯五逆罪死已下, 今見囚禁者, 罪無小大, 悉皆放出. 其前赦已後, 犯罪奪爵者, 並令依舊. 盜賊人但放其身, 更無財物可還者, 不在徵限. 其百姓貧寒, 取他穀米者, 在不熟之地者, 子母俱不須還. 若在熟處者, 至今年收熟, 只還其本, 其子不須還. ▣▣{今月?}三十日爲限, 所司奉行.
 
17
十年春正月, <高宗>許<欽純>還國, 留囚<良圖>, 終死于圓獄. 以王擅取<百濟>土地遺民, 皇帝責怒, 再留使者. 三月, 沙湌<薛烏儒>與<高句麗>太大兄<高延武>, 各率精兵一萬, 度<鴨綠江>至<屋骨>, ▣▣▣<靺鞨>兵先至<皆敦壤>待之. 夏四月四日, 對戰, 我兵大克之, 斬獲不可勝計. <唐>兵繼至, 我兵退保<白城>. 六月, <高句麗><水臨城>人, <年{牟}岑>大兄收合殘民, 自<窮牟城>至<浿江>南, 殺<唐>官人及僧<法安>等, 向<新羅>行, 至西海<史冶島>見<高句麗>大臣<淵淨土>之子<安勝>, 迎致<漢城>中, 奉以爲君. 遣小兄<多式>等, 哀告曰: 『興滅國, 繼絶世, 天下之公義也, 惟大國是望. 我國先王以失道見滅, 今臣等得國貴族<安勝>, 奉以爲君, 願作藩屛, 永世盡忠.』 王處之國西<金馬渚>. <漢祇部>女人, 一産三男一女, 賜粟二百石. 秋七月, 王疑<百濟>殘衆反覆, 遣大阿湌<儒敦>於<熊津>都督府請和, 不從, 乃遣<司馬禰>軍窺覘. 王知謀我, 止禰軍不送, 擧兵討<百濟>. <品日>․<文忠>․<衆臣>․<義官>․<天官>等攻取城六十三, 徙其人於內地. <天存>․<竹知>等取城七, 斬首二千. <軍官>․<文潁>取城十二, 擊狄兵, 斬首七千給, 獲戰馬兵械甚多. 王還, 以<衆臣>․<義官>․<達官>․<興元>等▣▣▣寺營退却, 罪當死, 赦之免職. 倉吉于▣▣▣▣一, 各授位級湌, 賜租有差. 遣沙湌<須彌山>, 封<安勝>爲<高句麗王>. 其冊曰: 『維<咸亨>元年歲次庚午秋八月一日辛丑, <新羅>王致命<高句麗>嗣子<安勝>. 公太祖<中牟王>, 積德比{北}山, 立功南海, 威風振於<靑丘>, 仁敎被於<玄菟>. 子孫相繼, 本支不絶, 開地千里, 年將八百. 至於<建>․<産>兄弟, 禍起蕭墻, 釁成骨肉, 家國破亡, 宗社湮滅, 生人波蕩, 無所託心. 公避危難於山野, 投單身於鄰國, 流離辛苦, 迹同<晉文>, 更興亡國, 事等<衛侯>. 夫百姓不可以無主, 皇天必有以眷命. 先王正嗣, 唯公而已, 主於祭祀, 非公而誰? 謹遣使一吉湌<金順彌山>等, 就披策命公爲<高句麗>王. 公宜撫集遺民, 紹興舊緖, 永爲鄰國, 事同昆弟, 敬哉敬哉. 兼送粳米二千石․甲具馬一匹․綾五匹․絹細布各十匹․綿十五稱, 王其領之.』 十二月, 土星入月. 京都地震. 中侍<知鏡>退. <倭>國更號<日本>, 自言近日所出以爲名. <漢城州>摠官<藪世>取<百濟>▣▣▣▣▣▣國, 適彼事覺, 遣大阿湌<眞珠>, 誅之.(十二▣▣▣賁書所六▣▣僵事同異可.)
【원문】三國史記 卷 第六 (新羅本紀 第六)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한국고전〕
▪ 분류 : 한국역사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953
- 전체 순위 : 44 위 (1 등급)
- 분류 순위 : 1 위 / 297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9) 달밤
▣ 자료 세분화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삼국사기(三國史記) [제목]
 
  김부식(金富軾) [저자]
 
  1145년 [발표]
 
  # 역사서 [분류]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백과사전 으로 가기
▣ 인용 디렉터리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한국고전 > 한국역사 해설   목차 (총 : 50권)     이전 6권 다음 한문 
◈ 三國史記 (삼국사기)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1년 03월 27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