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看羊錄 (간양록) ◈
◇ 聞見錄 ◇
해설   목차 (총 : 6권)     이전 2권 다음
1656년
강항(姜沆)
목   차
[숨기기]
 

1. 賊中聞見錄

2
倭國百官圖
 
3
帝王天子
 
4
卽倭皇帝也。不翦髮不下堂。望前素食。望後鮮食。在前世。威福已出。置攝政關白大納言等官。以攝君事。中世以後。攝政擅執國命。所謂天皇者。號令不出。王城置奉行一人。看護王城內外。秀吉之世則德善院玄以者。爲王京奉行。奉行者。典守之稱號也。
 
5
攝政 殿下 關白 殿下 將軍 幕府 大政大臣 大相國 大納言 亞相 中納言 黃門 小納言 給事 宰相 三議 貳位 特進 三位 三品 左右大弁 尙尹 左右中弁 郞中 左右小弁 員外郞 侍從 拾遺 左右大將 幕下 中將 羽林 小將 羽林 檢非違栍 大理 中(石+廉) 中尹 判尹 廷尉 外記 外史 內記 柱下內史也 縫殿式部 吏部 大學 祭酒 治部 禮部 兵部 平部 刑部 討部 民部 戶部 宮內 司農 掃部 灑掃 雅樂 大樂 玄番 鴻臚 大藏 大府 織部 兼織染署 大膳大夫 光祿 木工 匠作 大炊 大倉 主殿 尙倉 典藥 大醫 采女 采女 彈正 霜臺 左右京 京兆 主馬 廏署 左右 衛府 將監 新衛 左右衛門 金吾 左右馬 典作 廏兵庫 武庫 左右兵衛 武衛 修理 匠作 (X解由 向X○X字未詳何字姑依倭本書塡 都督 大武 大卿 帶力 月法 圖書 抵尹 準人 布議反 主計 度支 主稅大使 二千石 權守 判官代 監物 城門 郞主水大舍
 
6
在前世。帶官銜者。任其職事。在中世以後。以土地分付有官者。官有其名。不治其職。近世以來。遂以官名及州名。爲人名稱。將倭家部曲厮養。俱帶達官與州守之號。
 
7
倭國八道六十六州圖 用明天皇時定五畿七道文武天皇分六十六國
 
8
倭僧所錄或不成文理而不依本文則慮其失實故並依舊本謄錄而諸州之末更附新所聞見以便參考
 
9
畿內五國
 
10
山城 雍城尋州 上管八郡 乙訓 葛野愛宕紀伊宇治久世綴喜拾樂 拾一作相。行程南北百有餘里。朕跡多有藥方。種生百倍。味升甘大。上上國也。 上管之上謂土品之上大上之上謂地方之大上上國之上亦以土品言之下皆倣此 ○ 王京及賊魁所築伏見新京在
 
11
太和 和州 大管十五郡 添上添下平部廣賴葛上葛下忍海宇智吉野宇陁城上城下高市十市 山邊 南北二百餘里。山繞而土產十倍他國。名所舊跡繁大。上上國也。倭之南都也。倭王舊都於此。名曰和國。亦曰野馬臺。野馬臺者。梁武帝之所命也。以倭國人道輕薄如野馬。故以名其都。倭人至今稱大和曰野馬臺。有四百八十寺。極其華麗。 增田衛門正者以奉行食三十萬石新莊駿河守食三萬石池田孫四郞食二萬石土地膏腴稻米甚白
 
12
河內 河州 大管十五郡 錦郡石川占市安福 大縣高安河內讚良茨田交埜若江澁河志紀丹北 丹南 四方二日餘程。堤沼池井多而生五倍。市廛許多也。大中國也。靈龜二年。割何內大鳥郡。神護慶雲四年。停海內島國。 秀吉之諸小將分食之
 
13
和泉 泉州 下管三郡 大鳥和泉日根 南北百餘里。負山抱海。故五穀帶冷澁之氣。欠昧國廣。醬醯魚鱉多。大下國也。 小出播摩守石田木工頭食之
 
14
攝津 攝州 上管十三部 住吉百濟東城西成 八部島下島上豐島河邊武庫免原有馬能勢 二日半程。帶皇城而抱西海。南暖北寒。故五穀先熟。魚鹽繁。大上國也。 倭之西京大坂在焉襟三河俯大海形勢勝於伏見土地皆屬關白
 
15
東海道十五國
 
16
伊賀 伊州 下管四郡 河拜 山田伊賀名張 四方一日程。東南海而北山多依生暖氣。草木竹蕩多。小上國也。 筒井氏食之大和之大姓也有順慶者極勇悍秀吉毒殺之其子移食伊賀長策大藏之弟伊賀守分食之
 
17
伊勢 勢州 大管十六郡 桑名朝明鈴鹿河曲壹志菴藝多度錦島御坐 員辨三重安濃飯高飯野渡會多氣 南北三日餘程。山海平均。勝州仍爲國親土原貢多。蒔一得百。大大上國也 京極食之地有伊勢大明神宮土人事之如事父母土產白金。
 
18
志摩 志州 下管二郡 答英志虞 甕島 此內一郡伊勢也。四方半日程。一郡志州合爲一國藻多。下下國也。 九鬼大隅守父子食之
 
19
尾張 尾州 下管九郡 海部 中島羽栗丹羽春日 山田愛智智多當資 島。南北三日程。地厚土肥。種坐千部里多勝日本國。大上國也。 福島大夫食之諸小將亦分食之
 
20
參河 參州 上管八郡 碧海賀茂額田旛頭寶飯 八名設樂渥美 東西一日半程。山河多而淺一尺。故五穀不熟。國之下下小國也。 生田三左衛門及田中兵部食之
 
21
遠江 遠州 上管十三郡 濱名敷智引左麤玉長上長下盤田 周智山名佐野城飼蓁原山香 山河鄕里相交地七尺種到千倍又萬萬倍。大上上國也。 掘尾帶脇食之
 
22
駿河 駿尋 上管七郡 志大益頭有度安部 盧原富士駿河 上下與國同。東西二日半程。山原野里均等。抱海帶山肥產多。大中國也。 中材式部少輔食之 地有富士山。形如覆瓿。頂有大穴。其深無底。暖氣自下直上。有同雲霧。六月常有雪。皇明宋太史景濂詩曰。萬朶蓮花富士山。蟠根壓地三川間。六月雪花飄素竁。何處深林求白鷴者是也。 諸奴之貿販於福建南蠻等倭國者望見富山絶頂於海中然後乃擧帆倭僧常傳伊勢之熱田紀伊之熊野與富士爲三神山或稱近江州大湖水一日自開而駿河州富士山一日自出湖之沙土上而爲山故四方之遊觀富士者必齋滿一旬乃無灾殃近江之人雖齋一日保無失足墮死之患倭奴之好怪說如此
 
23
伊豆 豆州 下管三郡 田方郡賀賀茂 此外大島蛭島東西一日餘程。畠多而田小。山高海莊。鹽魚類多辨貢。大中國也。 內府家康及其子江戶中納言者食之
 
24
甲斐 甲州 上管四郡 山梨山代 八代 巨麻 南北二日餘程。田淺畠深。四方寒無陽氣。草木滋牛馬夥。中中國也。 淺野彈正及其子左京大夫食之
 
25
相模 相州 上管九郡 足柄 足柄 大住淘綾愛甲高座鎌倉 倭中之名府也 地多鑄三江名劍人浦島 四方三日程。地厚一丈生產肥 山淺而無材。只海藻與魚鼈多。中下國也。 內府家康食之
 
26
武藏 武州 大管二十一郡 久良 都築多麻 橘樹新倉八間高麗比金橫見崎玉兒玉男衾旛羅榛澤那賀賀美足立佚父莊原豐島大里 四方五日半程。野宏而無山。仍欠食材。田畠豐而野菜類多。大上上國也。 內府家康食之
 
27
安房 房州 中管四郡 周郡 安房朝夷長俠 南北一日半程。山河原埜田里平均。魚貝多。是以田糞用之。大中國也。 內府家康及里見氏食之
 
28
上總 總州 大管十一郡 周集天羽市原海上 畔䔉望陁夷隅埴生長柄山邊武射南北三日程。海岸弘碧藻多。絹布鐙鍬等發名。大中國也。 內府家康食之
 
29
下總 總州 大管十二郡 葛飾 千葉印旛相馬猿島 猿又作狹 結城豐田匝瑳海上香取埴生岡田 南北三日程。山海俱夥。禽獸交充。雖然無食味。大中國也。 內府家康食之
 
30
常陸 常尋 大管十一郡 新治眞壁筑波河內信太茨城 行房鹿島那珂久河多河 右爲遠國。四方四日程。田宅市鄽逐日盛。牛馬充牧。蠶多綿饒。大大中國也。 佐竹食之
 
31
東山道八國
 
32
近江 江州 大管十三郡 滋賀 滋又作志 栗本野洲蒲生神崎犬上坂田受智 上下 淺井伊香 香又作甲 高島甲賀善積 上下四方三日半程。山河田畠保疆潤澤。種得千倍隣京春氣早。日本四番國也。 四番謂上四等之內京極侍從及石田治郞少輔及長束大藏頭分食之
 
33
美濃 濃州 上管十八郡 石津不破 安八池田大野木巢席田方縣厚見各務山縣武義群上賀茂可兒土岐惠奈多勢 右爲近國。南北三日程。山原田圃多。綿豐而五穀生萬倍。大上國也。 岐阜中納言及諸小將食之○土產土品紙
 
34
飛彈 飛州 下管四郡 大厚益田天野 天又作大 荒城 南北二日程。山深而材木多。致貢柴薪多。鹽味希。五穀不熟。國之下下國也。 金森法印及其養子出雲守食之法印者僧官名○土產黃金
 
35
信濃 信州 上管十郡 水內高井埴科小縣佐久伊那諏訪筑麻 安重 又作日雲 更級 右爲中國。南北五日程。陰氣深草不長。海阻而鹽味希。地深一丈。桑麻厚而帛錦多。大大下國也。 眞田氏食之千刻越前守其名也○土產名馬
 
36
上野 野州 大管十四郡 碓氷吾妻利根勢田 又作多 佐位新田片岡邑樂郡馬 甘羅 又作樂 多胡緣野那波山田 東西四日程。暖氣足。桑多而絹綿豐。以致貢。大大上國也。 內家及佐野修府理夫食之
 
37
下野 野州 上管九郡 足利梁田安蘇都賀 芳賀寒川鹽屋郡須直壁 東西三日半程。山小而野深。土厚而草木多。種生百倍。中上國也。 內府家康食之
 
38
陸奧 奧州 大管四十九郡 白川 白河關所在關東者。白河之東也。 黑河磐瀨宮城 會津那庶小田安積安達柴田刈田遠田名取信失菊多 又作菊田 標葉河會 行方盤手和賀河內稗繼高野日理 又作利 江差瞻澤長岡登米桃生牡鹿郡載角鹿階上津輕宇多伊具本吉石川大治色摩稻我斯波盤前金原葛田 葛又作新 伊達杜鹿閑伊氣仙 東西六十日程。昔與出羽一國。市城宮室。不可勝計。仙窟已共。鳥獸充饒。以漆備貢。大大上上國也。 中將政宗及越後納言景勝及南部松間食之 海中有金山。守將齋沐請其數。然後乃乘船採來。稍溢其數。則歸船必敗云。地接蝦蛦。廣漠無際。盡倭國不及一州之長廣。其道路通行處。爲五十四郡。山戎自成部落無有號令節制者。地方又過五十四郡之延袤。其人長大而身有毛。倭人稱之爲蝦蛦。自奧州之平和泉。至夷海上纔三十里。 倭之里數也 或謂蝦蛦者。卽我國野人之地。聞其地多產文魚貂皮等物。疑或可信。倭奴常言自奧州。直渡朝鮮。東北道里絶近。而北海風高。疑不敢渡云。語涉怪誕。而姑且備錄。以效傳疑之例焉。
 
39
出羽 羽州 上管十三郡 鮑海河邊村山置賜雄勝平鹿田河出羽 秋田由理山乏最上山本 東西五十日程。暖氣早而耘厚。大上上國也。 越後納言勝景及最上羽柴出羽守及秋田藤大郞等食之
 
40
北陸道七國 其地甚寒。雪深每冬數丈。
 
41
若狹 若州 中管三郡 遠數大飯三方 南北一日半程。海近而有濕氣。魚鼈利鐵多。以漆致貢。小上國也。 小將勝俊及其弟宮內少輔食之筑前中納言金吾之兄也賊魁秀吉之本婦姪也
 
42
加賀 賀州 中管四郡 南北二日半程。中上國也。 筑前大納言食之戊戌臈死其子宰相肥前守及小子孫四郞食之
 
43
越前 越州 大管十二郡 敦賀丹生 今立足羽大野坂井黑田池上神田言田坂北南條 南北三日半程。山當南帶北海。五穀不熟。桑麻多。 或本五穀萬倍 大上國也。 前關白信長之子信雄及大谷刑部少輔食之
 
44
越中 越州 上管四郡 礪波射水婦負新川 右爲中國。四方三日程。鹽藻魚鼈多。穀器械多。以漆充貢。大大中國也。 前田肥前守及其弟孫四郞者食之
 
45
越後 越州 上管七郡 頸城 又曰伊保野 古志三島魚治 又作沼 蒲野治垂盤舡 四方六日程。山當南帶北海。五穀不熟。桑麻多。大大上國也。 掘里氏久大郞食之○土產白細布常於雪中練灑
 
46
能登 能州 中管四郡 羽昨能登 鳳至珠洲 東西二日半程。土冷五穀遲。利銕多鎔大器。桑多衣厚。小上國也。 前田肥前守食之
 
47
佐渡 佐州 中管三郡 羽茂雜太 賀茂 又有見付島上上島。右爲遠國。四方三日半程。草木勝地。牛馬不知貴。魚鱉五穀多。中上國也。 越後納言景勝食之
 
48
山陰道八國
 
49
丹波 丹尋 上管六郡 桑田 船非多紀天田氷上河鹿 四方二日程。王城附庸之國。穀米柴薪多。中上國也。 德善院玄以父子食之
 
50
丹後 丹州 中管五郡 加佐與謝丹後片野 片又作竹 熊野 南北一日半程。魚鱉桑麻饒以精好爲國產。中上國也。 幽齋藤孝及其子長崗越中守食之○土產厚綿紬甚堅靭能過十餘年云
 
51
但馬 但州 上管八郡 朝采養父出石氣多 城崎二方七美美含 含又作念。東西二日程。田厚宏。粟稗繁多而柴木饒。中上國也。 小出太和守及新村左兵衛及別所豐後守食之○土產白金
 
52
因潘 因州 上管七郡 法美八上智頭邑美高草氣多巨濃 南北二日程。北海多山深而海藻絹布多。中中國也。 宮部兵部食之始路城則右衛大夫食之金吾之兄也
 
53
伯耆 伯州 上管六郡 河村久米八幡汗入會見 又作美 日野 南北二日半程。山深土厚。五穀衣帛二輪轉。中中國也。 安藝中納言輝元食之
 
54
出雲 雲州 上管五郡 意宇 能美島根秋鹿楯 東西二日半程。樹木瓜蓏相交。野菜土產銕農器。絹布多。大上國也。 安藝中納言輝元食之
 
55
石見 石州 中管六郡 安濃近摩伊賀邑智美濃鹿足 南北二日程。藻布鹽利多。稅貢倍他國。中下國也。 安藝中納言食之
 
56
隱岐 隱州 下管四郡 知天海部周吉隱地 四方二日程。五穀乏藻蜜多。以鮑稱名。小下國也。 安藝中納言輝元食之○石見隱岐等一帶近我國關東之嶺東等處云
 
57
山陽道八道 自我國出入海路也
 
58
播摩 播摩 大管十四郡 明石賀古 東西 賀茂印南飾磨揖保 東西 赤穗佐用完粟神崎 東西 多河美壺揖東揖西 四方三日半程。土暖不見雹霰。綃布紙帛多。衣食足。大上國也。 賊魁之諸小將分食之
 
59
美作 美州 上管七郡 英田勝田苫西苫東 久米大庭眞島 東西三日餘程。四境園寒無風。草木衣食繁多。中上國也。 安藝中納言輝元備前中納言秀家分食之
 
60
備前 備州 上管十一郡 小島和氣鎜梨邑久赤坂上道御野兒島小足津高釜島 四方三日餘程。帶南海暖氣。草木五穀先秋。致貢早。利刀銃戟帛多。中上國也。 備前中納言秀家食之賊魁之養女婿督戰於閑山者也
 
61
備中 備州 上管十一郡 都宇窪屋賀屋 下道淺口小田 東西 後日詰多英 上下 三郞 寄島 東西三日半程。利刀耘犁多五穀。藻布滿而日飽美食。大上國也。 秀家輝元分食之
 
62
備後 備州 上管十四郡 安部深津神石奴可沼隅 又作隈 品治葦田 甲奴三上上谿 上又作三 御調惠蘇世羅三原 又作茨。右爲中國。東西二日餘程。田畔長阡陌。繁五穀早熟。而酒醯久。中上國也。 輝元之子藝州宰相秀元食之賊魁之養女婿也
 
63
安藝 藝州 上管八郡 沼田高田豐田沙田賀茂佐伯安藝 高宮嚴島 郡外也。南北二日半程。山深而材木多。海近而鹽苔饒。五穀不秀。大下國也。 輝元食之今之廣島在安藝之內
 
64
周防 防州 上管六郡 大島玖賀熊手 又作毛 都濃佐波 吉敷 東西三日程。草藌鱗甲之類多。土產十倍他國。以鯖穪名也。中上國也。 輝元食之
 
65
長門 長州 中管六郡 厚狹豐浦 美稱大津河武見島 東西二日半程。南海北山。魚鼈充稷穀倍他國。中中國也。 輝元食之
 
66
南海道六國
 
67
紀伊 紀州 上管七郡 伊都那賀名草 海部在田日高年樓 一作婁。南北四日半程。三方海欠平地。五穀不熟。小下國也。 賊魁之諸小將食之
 
68
淡路 淡州 下管四郡 津名三原戶島繪島 四方一日程。國之母也。倭俗傳言倭之始祖降於此島故曰國之母 號二柱衣。鹽魚不乏。良材又多。小上國也。 脇脅坂中勢食之
 
69
阿波 波州 上管九郡 三好麻植名東名西勝浦那賀板野阿波美馬 四方二日程。土厚稷稻豐稔。山深魚鱗禽獸之類多。中上國也。 蜂須賀阿波守家政食之
 
70
讚歧 讚州 上管十一郡 大內塞川三木三野山田神 神又作刈 阿野 鵜足那賀多度香阿 東西三日程。山川畠均等。五穀豐。魚貝之類多。名人多出是地。大中國也。 生駒雅樂及其子讚岐守一正分食之
 
71
伊豫 豫州 上管十四郡 新居周敷桑材越智風旱野間智器溫泉久米浮穴伊豫喜多宇和宇麻 四方二日程。原野田 田火粟田火爲畑 多桑麻鹽草豐。大中國也。 藤堂佐渡守及加藤左馬助及小川左馬助食之伊豫守秀雄死小川代之
 
72
土佐 土州 中管七郡 土佐吾川 吾作五 高崗旛多長崗細島香美 東西二日程。土肥五穀純熟。良材多。中上國也。 長曾我部土佐守盛親食之己亥春死其子代之
 
73
西海道九國
 
74
筑前 筑州 上管二十郡 志摩嘉麻夜湏 上下 志賀 御笠宗像遠賀席田穗波早良那珂釋迦牟島糟屋土席內鞍手殘島下座上座 府幷大宰南北四日程。米粟珍寶器機備。中上國也。 筑前中納言木下金吾食之賊魁之本婦姪也志賀島則中川修理大夫秀成食之
 
75
筑後 筑州 上管十郡 御原御井 生桑 又作葉 三猪三毛上妻下妻山門山下竹野 南北五日程。穀與魚鼈不可勝計。珍寶器機多。大中國也。 金吾食之
 
76
豐前 豐州 上管八郡 田河金救京都 仲津筑城上毛下毛宇佐 南北四日程。隣唐藥種器充以錦帛致貢。大中國也。 黑田甲斐守及毛利壹岐守食之
 
77
豐後 豐州 上管八郡 日田球珠直入大野海部大方速見國崎 四方三日程。桑麻多衣服充。五穀唐物多。中上國也。 福原右馬助及大田飛彈守及毛利民部大輔及中川修理大夫秀城及早川主馬頭長政及竹中源介等食之右馬助後爲僧土削
 
78
肥前 肥州 上管十二郡 基諱養父三根小城 神琦佐賀松浦杵島藤津波杵葛木高來 南北五日程。土厚種生百倍。桑柘農衣厚魚鳥備食。中上國也。 龍藏寺爲大姓食其土唐舶琉球南蠻呂宋等商船往來不絶唐津名濩屋等地則寺擇志摩守政成食之因爲水路奉行主管我國人往來接待等事平戶島則松浦法印食之楊川立橘左根者亦食肥前之一隅地小而兵强云
 
79
肥後 肥州 大管十四郡 玉名山鹿山本菊池阿蘇合志託摩球磨鮑田 益城宇土八代天草葦北 四方五日程。材木柴薪饒。五穀魚鼈紙綿多。大中國也。 加藤主計淸正及小西攝津守行長分食之
 
80
日向 向州 中管五郡 臼杵兒湯 那珂宮琦諸縣 四方三日程。桑麻五穀平均。乏飢寒。中中國也。 島津兵庫義弘食之
 
81
大隅 隅州 中管八郡 大隅菱刈桑原贈於 始羅 始又作如 肝屬 又作附 駒路熊尾多彌島郡外在海中。東西二日程。雖爲小國。食類豐魚鼈多。紙帛殊饒。中上國也。 義弘食之
 
82
薩摩 薩州 中管十四郡 出水高城薩摩日置伊佐阿多阿邊款娃指宿結黎溪山興小 鹿兒 甑島 四方二日程。雖小國。隣唐故備器用之。雖然無桑麻之衣服中上國也。 義弘食之○市肆太半唐人唐船蠻船無日不往來住泊
 
83
壹岐 壹州 下管二郡 壹岐石田 四方一日程。此州與對馬曰二島。西戎來侵。故勸淸正守佐備貢。皆異珍也。 松浦法印食之幷食肥前之平戶島
 
84
對馬 對州 下管二郡 上縣下縣 四方一日程。離日本地。故號爲島。有異珍之類。勸淸神隨唐。是故被置探題職。小下國也。 羽柴對馬守義智食之
 
85
羽柴者。秀吉之本姓也。秀吉以義智。爲入寇我國之嚮導。故賜其姓以賞其功。平調信者。義智之家老也。倭人稱陽川下野守。主一島居守之事。玄蘇者。義智之謀主僧也。倭人稱安國寺西堂。 僧官名 主我國書啓等事。其邑稱芳津。形勢雖好。而絶與倭城郭不同。居大山之下大海之口。無高城深池。可以防守。四面皆山坂岑蔚。有急則只足以竄匿而已。東距壹岐島。必待盡日風可渡。南距平戶島。稍近於壹岐。而風浪益惡。西距豐崎。陸行則二日。船則順風一日。櫓行二日。自豐崎西距我國海面。只是半日風。其山東西長而南北短。其土磽确。水田無一畝。蔬菜牟麥。盡種之沙石之上。長不滿數寸。在平時。只通我國之關市。以資生理。黑角胡椒等物。自南蠻出來。獺皮狐皮等物。在倭國無用。故此奴賤買於虜中。貴賣於我國。若紗羅綾緞罽布金銀。則其國之所重。故不得轉賣於我國。其女子多着我國衣裳。其男子幾解我國言語。稱倭國必曰日本。稱我國必曰朝鮮。未嘗專以日本自處。在平時則蒙利於我國者多。日本者小。故自將倭至卒倭。戴我國之心。勝於附日本。常以道路迂遠風濤險惡。告深處之倭。及秀吉幷呑六十六州。義智懼罪。遂賣我國。以秀吉而爲前鋒。秀吉割筑前博多地。以賞其功。馬島之將倭。始得粒食爾。前則惟食我國之賜米而已。然在倭京。猶未有家舍。擇市樓之近。其婦翁行長家者。暫時賃泊。擯不得與諸將倭之例云。大槪深處之倭。銳毒有餘。不甚巧詐。於我國之事。又不知東西。交兵八年。迄不識我國邊將姓名。對馬之倭。銳毒不足。而巧詐百出。於我國之事。又無不周知。自平時。擇島中童子之伶俐者。以敎我國言語。又敎我國書啓簡牘之低昂曲折。雖明眼者。倉卒則不能辨爲倭書。我國無釁則專意內附。倭奴盛强則賣弄我國。請爲嚮導。其凶謀詐計。不一而足。邊將之撫御。若或失道。則必復爲此奴之所誣矣。 羈縻之策早晩施之則依北道野人宴享之例監兵使預其來期聚會釜山東萊以待之可也不必引入京城煩費一路使知都中虛實也依北道野人賞賜之例略以土產應其方物可也不必輸嶺南田稅以齎盜粮也所持來黑角丹木胡椒硫磺狐皮獺皮等物監兵使嚴勅釜山太守隨其上中下折定價物貿販於釜山以歸之可也不必輸致京城勞弊人馬許都人抑買以結忿怨之氣也其來貢之期必也恒定月朔使無時往來之弊來貢之船必也預定隻數使無連船熒惑之患館置之處一切呵禁守護使姦細之民不得告邊備虛實使彼奴不得城池險易約束旣定防禁旣明而加之以禮貌撫之以恩信則此奴將怛知報德之不暇豈以不致京城不賜歲米爲怨哉惟深處之倭有犯順之謀則許令無時來告不拘貢獻之月則此奴欲取信於我國以賞前日賣弄之罪計多前期來告請爲預備矣待倭奴莫先於對馬島待馬島無出於此策後之籌邊之士備諳此奴之勢者爲國家謀此奴必知所擇矣
 
86
此外又有永良部平戶島五島七島多彌島一艘島甑島八丈島。地方或有大於壹岐對馬者。
 
 

2. 壬辰丁酉入寇諸將倭數。

88
有曰家康者。關東大帥也。今稱內府藤原源義定十一世孫。義定嘗任關白。其子孫世居關東。食邑連延八州。其人勇悍善戰。故擧國莫敢爭鋒。及家康之身。秀吉始代信長。以家康據城不服。秀吉親往攻之。家康以精兵萬八千人。逆戰於相模。秀吉兵敗。遂與連和。家康亦釋怨歸服。終身不失臣禮。其長子三河守智勇。勝於家康。而家康愛其次子江戶中納言。欲以爲嗣。其小子曰壹岐守。年甫十歲云。家康之年。時六十三。土地所出。二百五十萬石。而實則倍之。 田籍之上秀吉者雖曰二百五十萬石而其自先祖父及其身所加開墾者不在此數故曰倍之云 深沈寡言。狀貌豐厚。城府甚阻。在秀吉生時。頗得衆心。及代秀吉。始不厭倭望。 秀吉攻城破敵敵人旣服卽忘讎怨城池民社一不侵奪或以他邑附益之家康則暗行恩怨一與反目則必置之死地而後已故諸酋畏力面從而無一人心服者云
 
89
有曰輝元者。京西大帥也。壬辰之役。爲元帥者也。稱安藝中納言。或稱毛利中納言。 安藝者州名也毛利者其姓也 始百濟亡。臨政太子乘船入倭國。爲大內左京大夫。 倭人謂王爲大內故至今周防州有大內殿稱號 都周防州。其子孫歷四十七世。世爲倭官。襲其土地。輝元之先。乃其從者也。臨政之裔。爲多多良氏。輝元之先。爲大江氏。後改毛利。臨政之裔旣絶。輝元之祖。代襲其土。都於安藝州之廣島。物力之雄富。擬於倭京。其風俗視倭中稍厚。性頗寬緩。多有我國人氣像云。輝元之年。時四十八。食邑亘京西九州。土地所出。一百五十萬石。而實則過之。與秀家壓於賊魁之令。不得任便。而斬劓我國人時。稍存矜憫之意云。
 
90
有曰前田肥前守者。加賀大納言之子也。 前田者其姓也 大納言素與家康爵勢相等。秀吉臨死。屬秀賴於肥前曰。汝與備前中納言秀家。奉秀賴居大坂。調護諸事一任之。秀吉旣死。大納言者。亦以戊戌冬死。肥前守襲越中加賀能登三州之地。奉秀賴居大坂。勢焰不下家康。 高起門樓與大坂內城齊潛與景勝政宗佐竹秀家淸正越中守等謀殺家康共分土地軟血同盟盟約旣定而退歸越中石田治郞少輔者方被謫於家康退在其私邑近江州知其謀潛以書告家康家康以己亥九月九日托稱朝秀賴乘虛入據大坂城招肥前麾下使毀其門樓麾下皆曰吾主在外未敢聞命死耳死於違內府之令無寧死於違吾主之命乎家康怒益甚秀家於肥前爲妻甥往喩肥前麾下使之撤去曰爾主有言吾任其責家康遂令關東諸將塞肥前上倭京之路又令石田治郞小輔折守近江州要害肥前守亦修改城隍爲固守之計間日托稱田獵領精兵數萬出沒於越中越後等地景勝等陰結援羣倭勸家康許和家康恐其不聽蓋其勢不戰則和不和則戰使和事幸而不成則魍奴方城將化爲一戰場我國之幸豈可勝言哉
 
91
有曰景勝者。今稱越後納言。世居越前中後三州之地。及賊魁代信長。景勝戰敗請服。秀吉以出羽佐渡。移授景勝。而奪越後之地。與掘里久大郞。景勝心不能平。越後之民。亦欲得景勝爲主。及家康代秀吉。肥前守與家康搆隙。景勝擅歸私邑。欲與肥前守連兵。攻奪越後之地。久大郞大懼。數報家康。家康亦以根本爲懼。數移書勸令還京。景勝不從。 倭人皆曰使景勝誠與肥前守連兵直擣家康根本則家康欲歸救則恐淸正等一時俱起西京非己有不歸救則根本先破腹背受敵景勝等動無不濟而惜其鈍懦也必不能自奮發云
 
92
有曰政宗者。世據陸奧一州。富貴傾倭國。及秀吉代信長。政宗戰敗請服。金穀倍諸倭。而道路絶遠。北海風高。舟楫又多覆敗。故在倭京。人夫調度。半不及輝元等。 政宗凶悍比諸倭尤甚殺其親兄親子性又機巧伏見城中無水政宗者乃設策激城外江水作長機直入秀吉內城城中男女至今賴之云
 
93
有曰佐竹者。世據常陸等數州。至秀吉依舊。
 
94
有曰最上者。世據陸奧之一隅。至秀吉依舊。
 
95
有曰筑前中納言金吾者。秀吉之本婦姪。而輝元之女壻也。秀吉嘗稱其姓曰木下。金吾其姓亦曰木下。金吾與若州小將勝俊。及始路城主右衛大夫。及宮內少輔。爲四昆季。而金吾居其末少。得幸於秀吉。故得邑倍諸兄。庚子年。其年甫十九。丁酉之役。爲元帥屯釜山。賊魁多以失律鐫譙。 蓋其性輕佻喜怒無常不及其諸兄遠甚舜首座者嘗敎金吾書故知其爲人甚詳云土地所出九十九萬石
 
96
有曰備前中納言豐秀家者。秀吉之養女壻也。初以赤松播摩守之麾下。附秀吉崛起。其先我國人也。據備前一州備中之半美作之邑。邑于備前之岡山。兵利卒銳。土沃財豐。壬辰之役。入京師南別宮。頗禁殺掠。多生擒我國年少男子以歸。 與家康稍相猜忌丁酉之役又多顚忘失士卒心庚子二月其麾下怒秀家所爲齊佩刀鎗突前劫秀家曰不改所行禍且不測秀家倉皇不知所出大谷刑部少輔聞之邀秀家出共一船下大坂以故事皆已首謀者數人或自殺或逃走其餘則置而不問家康幸秀家有釁不治殺者之罪羣倭以此益小家康云土地所出六十九萬石
 
97
有曰義弘者。稱島津兵庫頭。 島津者姓也兵庫頭者武庫之長也 世據薩摩大隅日向等州。地近大唐及琉球呂宋等國。唐船蠻船。往來不絶。倭之來往天朝方及南蠻者。路必由此。唐貨蠻貨。充牣市肆。唐人蠻人。列廛比屋。義弘武勇。又冠諸倭。倭人皆曰使義弘居用武之地。雖並呑日本無難。其麾下極精勇。又皆世臣。及信長之季。盡呑九州。 西海一道摠九州壹岐對馬不數焉 秀吉代立。親往爭之。卒無成功。義弘自歸六州於秀吉。而據前所有三州。 丁酉之役其麾下鎭泗川賊奴喧傳天兵以戊戌春圍泗川倭陣大爲所敗攻堅瑕堅此之謂也己亥春其家臣有受八萬石之地者有異謀義弘設策賜之死其子方在日向州年十七修城池十二所以叛義弘親往攻圍暴骨如山僅陷三城金吾淸正等請遣援兵義弘辭之曰吾褊 裨叛吾當誅夷豈煩人援兵哉叛者亦廣樹賂於家康等冀得通狂免死云義弘之精兵健卒太半傷死於一年之間家康等心喜之云
 
98
其餘諸倭將。如崛里氏筒井氏眞田氏增田衛門尉石田治部福島大夫田中兵部宮部兵部大谷刑部龍藏寺生田三左衛門主計淸正攝津守行長淺野彈正父子岐阜中納言羽柴出羽守少將勝俊佐野修理阿波守家政生駒雅樂父子土佐守盛親父子黑田甲斐守藤堂佐渡守加藤左馬助長崗越中守等。所食土地。或至四五十萬石。少不下十萬石。不及十萬石者。不能爲有無云。
 
99
賊魁秀吉。尾張州中村鄕人也。生於嘉靖丙申。貌寢身短。狀如猿猴。遂以爲小字。 生而右手有六指及長曰人皆五指六指何用自以刃截去之 父家素貧賤。爲農家傭。芻草以爲生。壯歲自奮發。爲前關白信長奴隷。未有以見奇。亡走關東居數年。又來自首。信長赦其罪。使復其舊。秀吉刻己奉公。不廢風雨晝夜。信長每令衆僕。貿易市中物。必索重價。價稍不稱。不能貿還。及使秀吉。輒以賤價市重物。旋往旋返。信長大奇。 其實則秀吉覬信長恩遇輒以己貨加一半而衆僕不識也 及信長親擊北州之叛者。秀吉持槍突鬪。所向披靡。信長遂割播摩州。以賞其功。居頃之。又陞筑前守。初稱其姓曰木下名藤吉。 或曰藤橘 及是。改其姓曰羽柴。因稱羽柴筑前守。 倭奴例稱其始生之地村巷之名爲其姓氏貴則必改賤時所稱賤則必改貴所稱 信長末年。恣行刑殺猜忌。諸大臣不自保。多修城繕隍。爲自固之計。 有別所小三郞者據播摩因幡以叛信長使往輒殺戮秀吉自請往喩信長許之秀吉親率親兵百餘人旣至舍諸城外曰無煩汝等也吾當獨入其下泣請曰單騎事且不測請從之以共休戚秀吉笑曰若較勝負則百餘殘卒何異肉投餒虎不較勝負則挺身獨入亦可無患遂乘單騎辟刃槍爲賈人之狀以入城門門者不禁直至別所帳前突前執別所手曰主公待公厚公何苦而叛今計莫若釋甲投兵束身歸罪則保不失富貴矣別所曰釁隙已深無及矣別所麾下請殺秀吉別所曰彼爲吾計耳何可殺護送秀吉出城門秀吉之下謂秀吉已死及其出門莫不錯愕歡迎回報信長信長遂令秀吉往擊別所別所兵敗亡走西路 輝元時。據山陽山陰十一州。不聽信長節度。信長又令秀吉。將兵擊輝元。 輝元別將固守別城曰高松以當秀吉兵衝秀吉環城築土山灌水攻城山益高而水益壯城不沈者僅丈餘而城守者志益固
 
100
適日向守明知。弑殺信長。告訴者倍日至。秀吉發書。惡其聞也。手刃告者於幕下。攻城益急。佯示閑暇。 有安國寺者輝元之謀主僧也秀吉貽書請見安國寺者聞命卽來秀吉延入帳中曰城陷在朝夕然吾不忍數萬人命盡爲魚肉若城主決腹自死吾當罷兵連和安國寺者入告城主城主卽乘單騎自決於江中 卽與輝元。釋憾修睦。而 兵東上。日向守親率諸軍。逆戰於攝津州之山崎。 在大坂伏見地之間治宇河口 勞逸旣懸。衆寡又絶。而秀吉氣益壯戰益力。親斬日向之頭於萬衆之中。其衆不戰自潰。秀吉擁衆入城。求信長屍所在。持其頭上山寺。齋醮三七日。時一國無主。衆情疑懼。而秀吉行之晏然。若無顧忌。諸大臣莫敢出聲。攻殺不附己者。殆無虛日。 紀伊之民聚衆叛連營數十里秀吉親往滅之島津兵庫頭義弘世據薩摩等三州乘國內有變並呑九州一島秀吉又往攻之義弘只據前所有三州而盡獻其餘家康據關東八州觀望成敗秀吉親往擊之反爲所敗遂與家康連和家康亦折身事之一依臣妾之禮輝元聞之亦獻備前等二州 六十六州旣定。對馬守義智。因攝津守行長。請爲寇我國嚮導。行長遂以女妻義智。以義智入見秀吉。秀吉大喜。賜義智以其姓曰羽柴。 我國使臣之來秀吉使倭僧兌長老哲長老等爲復書使明書動兵之中其下皆曰姑以善辭復其書而出其不意可也秀吉曰是何異於斷睡人之頭乎今直書使彼豫爲之備然後往決勝負可也○中朝人許宜後漂泊薩摩州賣藥爲生詳書倭中陰事以報天朝隣居唐人潛竊其書告淺野彈正彈正告秀吉生致宜後於倭京左右皆請烹之秀吉曰彼是大明人爲大明告日本事理無不可且出人不意實非吾心使大明豫爲之圖未爲不可況自古帝王盡起草昧使大明知吾素賤亦非害事置宜後不問反謂告密者曰汝亦大明人而敢訴大明人汝乃凶人也 壬辰年。遣羣倭入寇我國。僭謂並呑之勢。指日可成。及行長敗於平壤。而群賊退屯嶺徼。賊魁大怒。親率群倭。以癸巳三月。下九州築新宮於肥前之名護屋。爲久駐督戰之計。聲言俟湖嶺畢定。親到釜山。適聞其母病死。倍道東還。當時倭將之跋扈者。已有殺金亮立烏祿之議。而不幸早歸。其謀不遂云。 琉球一國最近薩摩島嶼錯峙水路甚便秀吉欲移兵擊琉球薩摩守義弘甚恐重賂秀吉之寵臣石田治部少輔者使言於秀吉曰琉球爲國只有兩海島如彈丸別無珍器寶貨不足以勞民動衆又引琉球人齎書載方物以謝秀吉秀吉乃已 京西諸倭。旣疲於我國。秀吉又欲疲京東諸倭。悉聚東倭士卒於山城州伏見里宇治河上。距王京十里。築新城。夷高山絶頂。占爲宮室。未幾地大震。城舍盡傾。又占新城於舊城之東。一依前制。環外城築室。以居諸寵臣。增田衛門正。居其南。石田治部少輔淺野彈正。居其西。長東大藏頭德善院玄以等。居其北。大野修理大夫。居其東。家康輝元以下諸倭將倭第舍。又環其外。引江水注之城東門。深可二十餘丈。四面空地。列植松檜。不數月。成南山之薈蔚。移山塡海。走石飛木。責成於叱咤顧眄之間。廣廈數千間。不煩撤毀。而擔載人肩。移東就西。日常扶杖荷鍤。親自蕫役。雖祈寒盛暑不避。家康等奔走服役。發聲助力。有同奴隷。 秀吉斃後嘗値伏見爲空城隨倭僧潛入其城中則五步一寺十步一閣連延回互迷不知路所從雖神運鬼輸有不可以歲月畢工而未滿一年坂築已畢云此奴之虐使其民倭人之能任力盡役可想見矣 先是賊魁無子。養其妹之子爲己子。及賊魁自稱大閣。稱其養子曰關白。分伊勢尾張等州。以爲其采。及至壬辰年冬。秀吉之嬖妾。生男子秀賴。 或云大野修理大夫者得寵於秀吉常出入臥內潛通秀吉之嬖妾所生也 秀賴旣生。關白內自疑懼。潛懷異圖。石田治部者。又從而媒孼之。秀吉使關白自決。關白亡走伊紀州高野山。剃髮爲僧。秀吉卽所在又賜之死。 倭法負死罪者失土爲僧則例置不問而獨秀吉必殺關白而後已云 圍關白第。盡殺其從官。贖其弟與加賀大納言。內難甫定。而寇我國之師。又無功。家康等以再擧爲失計。石田治部者常曰。六十六州足矣。焉用窮兵於異國爲。惟淸正。獨以再擧爲便。 秀吉曰年年發兵盡殺朝鮮人物使朝鮮爲空地然後移西路之人使居朝鮮移東路之人使居西路十年之後必有成功矣 再擧之議遂決。令諸倭之入寇者曰。人有兩耳。鼻則一也。宜割朝鮮人鼻。以代首馘。 一卒各一升鼻數準然後可許生擒 諸倭依令。各割我國人鼻。沈之以鹽。送于秀吉。 秀吉旣閱視之聚埋于北郊十里許大佛寺之傍高作一丘陵血肉之慘擧此可見 戊戌五月。諸倭等自嶺海盡撤還。惟淸正行長義弘義智甲斐守等十餘陣。獨留我國。賊魁盡屬其諸將而告之曰。朝鮮之事。迄未結末何也。家康等皆曰。朝鮮大國也。衝東則守西。擊左則聚右。縱使十年爲限。了事無期。賊魁泣曰。公等以我爲老矣。我之初志。以天下爲無難事。今老矣。死亡無幾矣。與朝鮮休兵議和如何。其下皆曰幸甚。其容貌辭氣。侮慢倨肆。想見。不覺痛心切骨。然講和之議。已出於未死之前矣。 性甚姦猾專以謔浪笑傲戲玩羣下侮弄家康等如弄嬰兒又喜爲沽醬賣餠之狀使家康等作行人買得之態一文三鐺戲爲計較又專以權謀術數制馭諸將嘗出令曰今夜宿于東則入昏便在西蓋曹操疑塚之餘術也嘗出獵詐死良久群從倉皇失措其大臣晏然不動已知其詐也良久陽爲復甦之態 自戊戌三月晦得疾。自知其必死。召諸將托以後事。使家康。室秀賴之母。攝其政事。待成立然後還政。使加賀大納言之子肥前守。爲秀賴乳父。與備前中納言秀家。終始奉秀賴居大坂。 又多養他人女爲己女稍有權力者盡以婚禮籠絡又以金銀土地重賞賜之以留其後恩而絶其後望使家康之子江戶中納言之女爲秀賴之妻大坂者西京也在攝津州伏見者東京也在山城州 大坂形勢。比伏見尤勝。故使家康。領率東諸將居大坂。以捍西諸將之謀逆者。使輝元。領率西諸將居伏見。以備東諸將之生事者。因令撤毀大坂。廣修城池。 蓋倭奴囂然好生事燕處一兩月則必生作亂之心故力役不休盡其筋力以銷其銳毒之氣云矣 賊魁旣死。諸倭歃血同盟。期共戴幼子。故內變不作。厝賊魁遺骸於大佛寺之上。作金殿其下。極其壯麗焉。 伊紀州熊野之民謀叛家康等遣將勦滅之蓋賊魁之餘威猶震乎國中而權謀術數有以籠絡故也然權謀術數豈能終制人手足而術中之隱禍久必橫生云矣 家康等。令石田治部少輔。往招義弘淸正行長等。居數日。淸正送飛使來告急。治部者亦留肥前不敢渡。家康等欲遣援。則無肯行者。不欲遣則恐其敗沒。藤堂佐渡守者。獨請行。喜而許之。 未幾飛報又來曰唐兵圍泗川倭義弘陣義弘佯敗入城城門不閉唐兵入城中義弘縱兵突擊入城者無噍類云羣倭聞之稍有生氣倭奴喜誇張首級虛實未可知矣
 
101
臣以倭奴之形勢觀之。則爲我國之計。不可不洞燭。賊奴情狀。爲操縱伸縮之宜。故於是時。備書倭奴形勢。濫畫三策。共謀資送舌人。乘往來倭船。使之上達于疆域之外。舌人未及發。而羣倭盡撤還。戊戌年臘月望後。淸正與甲斐守。先到倭京。行長及義弘。以臘月之末。追到倭京 淸正先至笑行長之懦怯行長旣到則又宣言曰淸正不待朝鮮王子焚營遽退使和議一事敗於垂成我與島津領唐質官從容殿後來我爲怯乎淸正爲怯乎輝元等以和事不成歸咎於淸正右淸正者亦以行長之貳於我國爲咎論議紛紜釁隙益深 石田治部少輔者。賊魁之甚寵臣也。食邑在近江州。膏腴甲倭國。與增田衛門正淺野彈正德善院玄以長束大藏頭等。爲五奉行。專執國論丁酉役。還福原。右馬助者因治部以逗撓不進。盡訴諸將阿波守甲斐守佐渡守淸正主馬頭長政竹中源介等。並被謫。賊魁奪主馬頭及源介等豐後六萬石之地。以賞右馬助。及淸正等盡撤還。因賊魁之已斃。必欲搆殺右馬助而後已。治部之黨。亦救右馬助。黨與益分 家康與淸正及長崗越中守福島大夫甲斐守阿波守佐渡守淺野彈正父子等爲一黨諸小將不可勝數輝元與備前中納言筑前中納言石田治部增田衛門正常州之佐竹奧州之政宗及最上出羽之景勝長束大藏島津義弘及行長等爲一黨附者益衆晨夜聚謀有同鬼蜮 己亥正月十二日。家康稱賊魁遺令。送秀賴居大坂。身留伏見。變萌將作。一日屢驚。市肆半撤。至閏三月初九日。淸正領甲兵上伏見。 倭曆有閏三月故曰閏三月 欲攻治部。輝元之謀主僧安國寺者。說輝元曰關伯攝政。但一人耳。人臣之富。莫踰於公。戰欲何爲。輝元心然之。遂令安國寺。往說家康。家康許之。長束大藏者。治部之婚家也。亦說治部使往謝家康。輝元等遂推家康爲盟主。使入居伏見城。以治部權首也。質其子于家康。家康黜治部于其食邑。以右馬助禍的也。奪其土地。還付主馬頭等。右馬助者。剃頭髮爲僧。更名曰綠雲。創山寺居之。蓋其氣像。酷似春秋戰國之世。 治部者禮部也小輔者員外郞也
 
102
淸正者性本凶鷙。故勸家康攻治部。因欲作亂。及家康與治部釋憾。旣不得逞其禍心。多出忿言。遂畔家康。與前田肥前守 備前中納言中將政宗長岡越中守黑田甲斐守淺野彈正父子 等。刺血同盟。期共滅家康。而分其地。 不參其謀者惟輝元金吾等五六人盟約已定而地醜德齊莫相統屬肥前守淸正等太半告歸私邑 己亥九月九日家康朝秀賴於大坂。肥前之黨豫知之。將伏兵道左以邀之。土肩勘兵者請身賴家康。石田治部者旣與淸正等有隙。又欲求媚於家康。潛以書告家康。家康以問彈正。彈正固諱之。 初秀吉之養子關白爲秀吉所殺彈正以關白之黨被逮將死家康力救得免故家康以心腹待彈正及是首問彈正彈正已與肥前有盟故匿不以告 次問衛門正。答曰。吾亦聞之。 餘在肥前守下 家康大怒。使彈正自決。彈正曰。秀賴雖小主也。秀賴賜吾死。吾當聞命。內府雖大班也。內府賜我死。我不可從。家康遂逐彈正。使歸其邑甲斐州。家康又以秀吉之遺命。欲室秀賴之母。秀賴之母。方與大野修理等通。有身。故辭不從。家康益怒。執修理竄于關東。又賜死於道中。執土肩勘兵。又竄于關東。使其關東諸將領兵甲守肥前上來之路。身居大坂。以鎭危疑。 使其長子三河守小子壹岐守留守伏見城中中子江戶中納言守關東根本 急招歸郡諸倭將。以觀其去就。附家康者欲求媚。忤家康者欲自明。一時進道。惟淸正聞命退伏。越三月乃上來。越中守繕丹後私城曰。守此足矣。焉用內府爲。當是時也。輝元若撓一足。則勝敗立決。而二酋旣睦。諸倭莫敢動。因使備前中納言。筑前中納言往鎭伏見。備前者辭曰。大閤遺命。肥前守我二人。共戴秀賴。守大坂。言猶在耳。未敢聞命。家康固拒不聽。秀家不得已。移駐伏見。 始秀吉賜諸倭第舍於王京伏見大坂三處使隨身往來居之及家康居大坂諸倭一時下去伏見一空矣 家康私邑在關東。 自關東至倭京遠地則不下二十日程近地須費十五日 輝元私邑在山陽山陰。 自山陽山陰至倭京遠地則不下十五日程近地須費七八日 倭人皆曰。自關東至倭京。家康可以米斛作陸路。自山陽山陰至倭京。輝元可以銀錢作海橋。古之所謂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不能遠過。其餘諸倭。視兩倭萬萬不敵。而次次推之。槪可想見。 一千石之地養精卒五十人一萬石之地養精兵五百人甲兵之數據穀數可知 家康輝元景勝佐竹政宗最上。義弘龍藏寺生田崛尾崛里筒井眞田土佐之盛親讚岐之雅樂。則土地皆世襲。部曲皆世臣。主將戰敗自裁。其下盡自引決。五百義士之死田橫。特一等閑事。 古之所謂桓文之節制齊楚之枝擊無以踰此 其餘諸倭皆以備奴下賤。因秀吉崛起。以膂力勇悍自致富貴。土地皆新得。部曲皆烏合。雖大如秀家金吾。勇如淸正長岡。主將戰敗自裁。則其下或散或降云。嘗問倭將倭卒曰。好生而惡死。人物同此心。而日本之人。獨好死惡生何也。皆曰。日本將官榷民利柄。一毛一髮。不屬於民。故不寄口於將官之家。則衣食無從出。已寄口於將官之家。則此身非我身。一名膽薄。則到處不見容。佩刀不精。則人類不見齒。刀搶之痕在面前。則指爲勇夫而得重祿。在耳後。則指爲善走而見擯斥。故與其無衣食而死。不若赴敵而爭死。力戰實爲身謀。非爲主計也。蓋其蛇虺之毒。虎狼之貪。阻兵安忍。囂然好戰之心。不惟得之天性。慣於耳目。而其法令又從以束縛之。賞罰又從驅使之。故其將太半奴才。而皆能得人死力。其卒太半脆弱。而皆能向敵爭死。滿萬不能敵者。此奴之謂也。而況於數十餘萬乎。天下之禍。例生於所忽。我國之防備野人。設南北二兵使。皆以二品重秩。設西北二評事。皆以名望文官。至湖嶺邊將。則循例而已。二品重秩。名望文官。無補於防禦。而其輕南重北。則擧此可知。竊嘗以爲百萬野人。不敵十萬倭卒。而國家之輕南重北。未知其故。謀之於心。詢之於倭。則數百年前倭國法令。槪與天朝及我國無異。貴家之有私奴。凡民之有私田。守宰之更遞。科目之取材。大略相同。蓋數千里一樂國也。而自關東將軍賴朝爭戰以來。遂成一戰國。其所謂炮手者在前無之。只以槍劍爲長技而已。退計五十年前。南蠻船壹艘漂到倭中。滿載砲矢及火藥等物。倭人從此學放砲。倭性伶俐善學。四五十年之間。妙手遍一國。今之倭奴。非古之倭奴也。而我國之防禦。又非古之防禦也。則疆域之憂不可不百倍於前日。伏願繼今以往。痛革輕南重北之弊。一以結人心。壯邊維擇邊將。修城隍理舟楫。謹烽火訓軍卒修器械爲務。不勝幸甚。大槪禦戎。與救荒一樣。救荒只有兩說。一是感召和氣。以致豐穰。其次只有儲畜之計。若待他飢餓時理會。更有何策。禦戎亦有兩說。一是春秋有道守在西夷。其次只有壯邊之計。若待他衝突然後理會。更有何謀。小臣自來倭京。欲得倭中虛實。間日與倭僧相接。其中解文字識事理者不無其人。有醫師意安理安者。數來見小臣於琅璫中。又有妙壽院僧舜首座者。京極黃門定家之孫。而但馬守赤松左兵衞廣通之師也。頗聰明解古文。於書無不通。性又剛峭。於倭無所容。內府家康聞其才賢。築室倭京。歲給米二千石。舜首座者捨室不居。辭粟不受。獨與若州小將勝俊左兵廣通遊。 廣通者其國桓武天皇之九世孫也篤好六經雖風雨馬上未嘗釋卷而其性鈍魯捨其諺譯則不能讀一行云 舜首座者嘗曰。日本生民之憔悴。未有甚於此時。朝鮮若能共唐兵。弔民伐罪。先令降倭及舌人。以倭諺揭榜知委。以示救民水火之意。師行所過。秋毫不犯。則雖至白河關可也。若以倭人之殺掠朝鮮人物。換手於此則雖對馬不濟矣。 又問臣以我國科擧節次及春秋釋奠經筵朝著等節目臣答以草茅之人未及豫聞但告以科擧釋奠等大槩僧必憮然長嘆曰惜乎吾不能生大唐又不得生朝鮮而生日本此時也吾辛卯年三月下薩摩隨海舶欲渡大唐而患瘵疾還京待病小愈欲渡朝鮮而繼有師旅恐不相容故遂不敢越海其不得觀光上國亦命也 又曰。日本將官盡是盜賊。而惟廣通頗有人心。日本素無喪禮。而廣通獨行三年喪。篤好唐制及朝鮮禮。於衣服飮食末節。必欲效唐與朝鮮。雖居日本。非日本人也。遂以臣事語廣通。廣通時相候問。而自以爲淸正佐渡等有隙。絶不令佐渡家知。又嘗從我國士人之在俘虜者及臣兄弟。求書六經大文。潛以銀錢助臣等羈旅之費。以資歸路。 又嘗得我國五禮儀郡學釋菜儀目於其但馬私邑督立孔子廟又制我國祭服祭冠間日率其下習祭儀 至今年二月初九日。佐渡者自其私邑。應家康命來伏見。大丘被擄人金景行稍解書倭諺。臣等倩其人。以倭諺書贈佐渡曰。十口空養。爾無所益。四年孤囚。我不如死。倘不欲殺則願許出門。不許出門則生無所欲云則倭僧慶安。力勸佐渡曰。思親懷土。彼此一樣。倘許出門。或有歸便。佐渡者卽將臣一家。出其門外。臣收合我國士人之曾結約束者。引出篙卒之在倭家者。收前後所得銀錢。潛買一船及船粮。異國之人。獨經虎穴千里。恐有意外不測之患。遂往見舜首座及廣通。願借力出疆。則廣通求寺澤志摩手書。以備關市之譏察。舜首座且許篙師一人。以敎水路。至對馬乃許其還。臣遂率臣家屬十人。被擄士人及篙卒其妻女三十八人同船。四月初二日發倭京。船卒齟齬。風勢又不利。五月十九日始到釜山。被據人欲出來者。例以馬島爲鬼門限。故臣爲一檄開陳而曉告之。勖以歸正之義。使無以馬島爲疑阻矣。
 
103
自賊中聞見錄至此乃庚子歸國日所封進者也
【원문】聞見錄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견문록〕
▪ 분류 : 지리/여행기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81
- 전체 순위 : 733 위 (2 등급)
- 분류 순위 : 5 위 / 10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1) 봄비
• (1) 다듬이
• (1) 미스터 방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간양록(看羊錄) [제목]
 
  강항(姜沆) [저자]
 
  1656년 [발표]
 
  # 견문록 [분류]
 
◈ 참조
  1597년
 
  1598년
 
  1599년
 
  1600년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백과사전 으로 가기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한국고전 > 지리/여행기 해설   목차 (총 : 6권)     이전 2권 다음 한문 
◈ 看羊錄 (간양록)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2년 02월 16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