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渤海考 (발해고) ◈
◇ 臣考 ◇
해설   목차 (총 : 8권)   서문     이전 2권 다음
1784년
유득공
목   차
[숨기기]
 

1. 大門藝大壹夏馬文軌蔥勿雅

2
門藝武王弟也 武王使門藝擊黑水靺鞨 門藝嘗質於唐智利害 謂王曰 黑水請吏而我擊之 是背唐也 唐大國 兵萬倍我 與之産怨我且亡 昔高句麗盛時 士三十萬 抗唐爲敵 可謂雄强 唐兵一臨 掃地盡矣 今我衆比高句麗三之一 王將違之不可 王不從强遣之 兵至黑水境 又以固謙 王怒遣從兄壹夏代將 將召文藝而殺之 門藝懼 棄其衆儳路奔唐 玄宗拜爲右驍衛將軍 王遣馬文軌蔥勿雅 上書極言門藝罪狀 請殺之 唐處門藝安西 好報曰 門藝窮來歸我 誼不可殺 已投之嶺南矣 並留文軌物雅 別遣鴻臚少卿李道邃源復諭旨 王知之 上書言大國示人以信 豈有欺誑之理 今聞門藝不向嶺南 伏請依前殺却 玄宗怒道邃復 不能督察官屬 致有漏泄 左除道邃曹州刺史 復同州刺史 暫遣門藝詣嶺南以報之 王望門藝不已 密遣使入東都募客 刺門藝於天津橋南 門藝格之得不死 玄宗勅河南 捕刺客悉殺之
 
 

2. 大野勃大宏臨大新德

4
野勃高王弟也 宏臨文王世子也 新德宣王世子也
 
 

3. 任雅相張文休

6
雅相武王舅也 文休武王大將也
 
 

4. 大常淸大貞翰大淸允

8
貞元七年正月 文王使常淸朝 唐授衛尉卿同正 還國 貞翰淸允 皆文王時王子也 貞翰貞元七年八月朝唐 請備宿衛 淸允貞元十年正月朝唐 唐授右衛將軍同正 其下三十餘人拜官有差
 
 

5. 大能信茹富仇

10
能信康王姪也 富仇官虞侯婁蕃長都督 貞元十四年 康王遣使朝唐 是年十一月 唐授能信左驍衛中郞將 授富仇右武衛將軍 放還國
 
 

6. 大叡

12
長慶四年二月 宣王遣叡等五人朝唐 請備宿衛
 
 

7. 大明俊高寶英大先晟

14
明俊彛震時王子也 大和六年 王遣明俊等朝唐 寶英官同中書右平章事 大和七年正月 王遣朝唐 謝冊命 因遣學生三人 請赴上都學問 先遣學生三人 事業稍成請歸本國 唐許之 先晟亦彛震時王子也 是年二月 王遣先晟等六人朝唐 唐詩人溫庭筠送渤海王子歸本國詩曰 疆理雖重海 車書本一家 盛勳歸舊國 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 開帆到曙霞 九門風月好 回首是天涯
 
 

8. 高元固

16
元固訪唐進士徐寅於閩中 爲道本國人 以金書寅斬蛇劒御溝水人生幾何三賦 列爲屛障 寅喜而贈詩 稱爲渤海賓貢高元固先輩 其詩曰 折桂何年下月中 閩山來問我雕蟲 宜銷金翠書屛上 誰把蒭蕘過日東 剡子昔時遭孔聖 由余往代諷秦宮 嗟嗟大國金門土 幾箇人能振素風 其曰先輩曰折桂 已成進士之稱也 徐寅中乾寧進士 時依王審 知元固當諲譔詩人
 
 

9. 大元兼

18
諲譔侄也 官學堂親衛 後唐同光二年 王遣朝唐 試國子監丞
 
 

10. 高仁義德周舍那婁高齋德

20
仁義官寧遠將軍郎將 德周游將軍果毅都尉 舍那婁別將 齋德首領 武王時同使日本 着蝦夷境 仁義以下十六人被殺害 齋德與八人走出羽國菫免 致國書 與其使朝臣蟲麻呂俱來 獻綵帛一十疋綾一十疋絁二十疋絲一百鉤綿一百屯
 
 

11. 胥婁德已珍蒙已閼棄蒙

22
婁德官若忽州都督忠武大將軍 珍蒙雲麾將軍 棄蒙首領 文王時同使日本 婁德船覆 與棄蒙等四十人俱死 倭皇御太極殿 觀珍蒙射 又御中宮 使珍蒙奏本國樂聽之 附獻美濃絁三十疋絹十疋絲一百五十鉤調綿二百屯 初日本人朝臣廣成等朝唐回 從蘇州入海 漂着崐崙國 多被殺執 廣成與八人 僅免復歸唐 從登州入海 到渤海界 王令隨要德等歸國
 
 

12. 慕施蒙

24
官輔國大將軍 文王時 率七十五人使日本 以王旨問十餘年無使之故 倭皇答書援高句麗舊記 責國書違例
 
 

13. 楊承慶楊泰師馮方禮

26
承慶官輔國將軍 泰師歸德將軍 方禮判官 文王時同使日本 初日本使朝臣田守等 來問大唐消息 歸言於倭皇曰 天寶十四載歲次乙未十一月九日 御史大夫兼范陽節度使安祿山 擧兵作亂 自稱大燕聖武皇帝 改范陽爲靈武郡 其宅爲潛龍宮 年號聖武 留其子安慶緖 知范陽郡事 自將精騎二十餘萬南下 直入洛陽 署置百官 天子遣安西節度使哥舒翰 將三十萬衆 守潼津關 使大將封常淸 將十五萬衆 別圍洛陽 天寶十五載 祿山遣將軍孫孝哲等 率二萬騎攻潼津關 哥舒翰壞潼津岸墜黃河 絶其通路而歸 孝哲鑿山開路引兵入至新豐 六月六日天子游于劒南 七月甲子 皇太子璵 卽皇帝位于靈武都督府 改元至德矣 並言安東都護王志玄 聘渤海 天子賜渤海勅勅書事 倭皇下令于太宰府曰 安祿山者是狂胡狡竪也 違天起逆 事必不利 疑其不能西 必還掠海東 大貳吉備朝臣眞備 俱是碩學 委以重任 宜知此狀 預設奇謀 縱使不來 儲備無悔 其所謀上策及應備雜事 一一俱錄報來 至是承慶等至日本 倭皇授承慶正三位 泰師從三位 方禮從五位 下賜錄事以下十九人 仍使忌村全成 隨承慶來 欲自渤海迎其入唐大使朝臣河淸 獻絹三十疋美濃絁三十疋絲二百鉤綿三百屯錦四疋兩面二疋纈羅四疋白羅十疋綵百三十疋白錦一百帖
 
 

14. 高南甲高興福李能本安貴寶

28
南甲官輔國大將軍兼將軍玄菟州刺史兼押衛官開國公 興福副使 能本判官 貴寶解臂 文王時同使日本 以中臺牒報曰 迎藤原河淸使總九十九人 大唐祿山思明 前後作亂 內外騷荒 恐被害殘 只遣頭首高元度等十一人 往迎河淸 卽差此使同爲發遣 南甲等與其使陽侯史玲璆俱來 獻絁三十疋美濃絁三十疋絲一百鉤綿三百屯 能本後爲王新福副 再使日本
 
 

15. 楊方慶

30
文王時 以賀正使朝唐 日本迎河淸使高元度隨往
 
 

16. 王新福楊懷珍達能信

32
新福官紫綬大夫行政堂左允開國男 懷珍判官 能信品官著緋 文王時率二十三人 同使日本 新福爲倭皇言唐事曰 李家太上少帝並崩 廣平王攝政 年穀不登 人民相食 史家朝議稱聖武皇帝 性有仁恕 人物多附 兵鋒甚强 無敢當者 鄧州襄陽已屬史家 李家獨有蘇州 朝參之路固未易通 是行也李能本爲副
 
 

17. 壹萬福慕昌拜

34
萬福官靑綬大夫 昌拜副使 文王時率三百二十五人 駕船七十隻 同史日本 着出羽國 倭皇以國書違例 並信物不受 萬福再拜據地而泣曰 君者彼此一也 臣等歸國 必當有罪 遂改修國書 代王申謝 倭皇授萬福從三位 與王書曰 今省來書頓改文道 日下不註官品姓名 書尾虛陳天孫僭號 且高氏之世 兵亂無休 爲假朝威 彼稱兄弟 今王曾無事故而稱甥 於禮失矣 後歲之使不可更然 獻美濃絁三十疋絹三十疋絲一百鉤調綿二百屯 昌拜卒於日本 萬福與其使武生鳥守俱來 遭風漂着能登國 客主僅免 日本遣渤海船名能登 以禱于船神有驗 授其船從五位下賜錦冠 其冠錦表絁裏 紫組纓
 
 

18. 烏須弗

36
文王時使日本 着能登國 國司問故 須弗以書報曰 渤海日本久未好隣 往來朝聘如兄如弟 近年日本內雄等住渤海國 學問音聲 却返本國 今經十年 未報安否 由是差大使壹萬福等 遣向日本國 擬於朝參 稍經四年未返本國 更差大使烏須弗等四十人 面奉詔旨 更無餘事 所附進物及來書 並在船內 大政官以表函違例不受 又曰渤海使取此道而來 前有禁斷 自今以後宜依舊例 從筑紫道來
 
 

19. 史都蒙高祿思高鬱琳高淑源史道仙高珪宣

38
都蒙官獻可大夫司賓少令開國男 祿思大判官 鬱琳少判官 淑源判官 道仙大錄事 珪宣少錄事 文王時率一百八十七人 同使日本 赴王妃喪 兼賀倭皇卽位 遭風漂沒 僅存四十六人 淑源及少錄事一人亦死 日本人問烏須弗歸時 大政官處分 渤海使宜依舊例向太宰府 不得取此路而來 今違約束 其事如何 都蒙等對曰 實承此旨 故都蒙等發自獘邑南府吐號浦 西指對馬島竹室之津 而海中遭風 着此禁境 失約之罪更無所避 日本又欲以十六人別留海岸 都蒙曰 此猶割一身而分背 失四體而蒲伏 日本乃聽同入 倭皇御重閣 觀騎射 都蒙與焉 與其使朝臣殿繼俱來 獻絹五十疋絲二百鉤綿三百屯 都蒙請加附 又獻黃金小一百兩水銀大一百兩金漆一缶漆一缶海石榴油一缶水精念珠四貫檳櫛扇十枚 賻王后絹二十疋絁二百疋綿二百屯
 
 

20. 張仙壽

40
官獻可大夫司賓少令 文王時使日本 以王旨言朝臣殿繼等失路 漂着遠夷之境 船破 爲造船二艘領歸 倭皇內射 先壽與焉
 
 

21. 高伴粥高說昌

42
伴粥押領 說昌通使 文王時同使日本 以國書違例不受 又責不由筑紫道 銕利官人爭坐說昌之上 大政官爲異其班位 伴粥船破 日本給船九隻以歸
 
 

22. 呂定琳

44
官庭諫大夫工部郎中 康王時率六十人使日本 漂着夷地志理波村被掠 人多散亡 出羽國言狀 倭皇置越後國供給 定琳置在唐學問日本僧永忠書於倭皇 倭皇附答書
 
 

23. 大昌泰

46
官慰 〔疑卽衛〕 軍大將軍左熊衛都將上柱國開國子 康王時使日本 倭皇御太極殿引見 爲减四拜爲二拜不拍手 又構綵殿以享之 渤海使舶 多着能登國 倭修飾其停宿之處
 
 

24. 高南容高多佛 此下七人不知何王時

48
南容再使日本 其國或宴於鴻臚館 或宴於朝集院 與其使宿彌東人俱來 東人以國書不據 棄之而去 多不以酋領隨 南容脫留越前國 倭置之越中國給食 使習語生等學渤海語
 
 

25. 王孝廉高景秀高莫善王昇基

50
孝廉大使 景秀副使 莫善昇基判官 同使日本 倭皇授孝廉從三位 景秀正四位下 莫善昇基正五位下 又賜錄事以下祿 唐越州人周光翰言升則等 自日本隨使者來
 
 

26. 王文矩

52
使日本 倭皇於豐樂殿 宴五位以上 文矩爲擊毬 倭皇賜綿二百屯
 
 

27. 衛鈞

54
官銕州刺史 遼天顯元年正月 忽汗城破 七月鈞城守 遼大元率堯骨帥師來攻 乙丑城陷
 
 

28. 大素賢

56
官司徒 忽汗城破 素賢降遼 遼拜爲東丹國次相 太宗會同三年 東京宰相耶律羽之 言其貪墨見黜
 
 

29. 高模翰

58
一名松 有膂力善騎射 好讀兵 忽汗城破 避地高麗 高麗王妻以女 因罪亡歸遼 屢立戰功 官至中臺省左相 封悊郡開國公 遼史自有傳
 
 

30. 諲譔諸臣史失名者

60
遼天顯元年正月庚申 扶餘城陷 守將死之
 
61
天顯元年正月丙寅 王使老相統兵三萬禦遼 遼先鋒惕隱安端 北部宰相蕭阿古只將萬騎至 老相戰敗降于遼 遼拜爲東丹國右大相
 
62
遼天顯元年二月庚寅 安邊鄚頡南海定理四府節度使 皆降于遼
 
63
遼天顯元年三月 安邊鄚頡定理三府復城守 遼惕穩安端帥師來攻 丁丑三府皆敗 壬午安邊將二人死之
 
64
遼天顯元年五月 南海定理二府復城守 遼大元帥堯骨帥師來攻 六月丁酉 二府皆敗
 
65
長嶺府 自忽汗城始破時 城守不下 遼天顯元年三月戊午 遼夷离畢康黙記左僕射韓延徽 帥師來攻 至七月辛巳遼主殂 述律后決軍國事 八月辛卯城陷
 
66
忽汗城破後 已降郡縣復城守 諸部蜂起 遼阿古只與康黙記討之 有遊騎七千自鴨綠府來 勢張甚 阿古只一戰克之 斬二千餘級 進軍破回跋城
 
 

31. 申德

68
官將軍 高麗太祖八年九月丙申 與其屬五百人 奔高麗 是歲遼攻渤海 明年忽汗城破
 
 

32. 大和鈞大均老大元鈞大福謨大審理

70
和鈞 均老 官禮部卿 元鈞官司政 福謨官工部卿 審理官左右衛將軍 高麗太祖八年九月庚子 率民一百戶奔麗
 
 

33. 冒豆干朴漁

72
冒豆干官左首衛小將 漁官檢校開國男 高麗太祖八年十二月戊子 率民百戶奔高麗
 
 

34. 吳興僧載雄

74
興官工部卿 高麗太祖十年三月甲寅 與其屬五千人奔高麗 載雄亦與其徒六十人 隨興奔高麗
 
 

35. 金神

76
高麗太祖十日年三月戊申 率六千戶奔高麗
 
 

36. 大儒範

78
高麗太祖十一年七月辛亥 率民奔高麗
 
 

37. 隱繼宗

80
高麗太祖十一年九月丁酉 與其屬奔高麗 太祖引見於天德殿 繼宗等三拜 人謂失禮 太相含弘曰 失土人三拜 古之禮也
 
 

38. 洪見

82
高麗太祖十二年六月庚申 以船二十艘載人物奔高麗
 
 

39. 大光顯光顯子道秀 顯宗時爲大將 後孫金就 高宗時爲大將 伐蒙古有功 封永順君 爲永順太氏 其以大爲太 未知在何時

84
諲譔世子也 高麗太祖十七年七月 率衆數萬奔高麗 太祖賜姓名王繼 附之宗籍 特授元甫守白州 以奉其祀 賜僚佐爵軍士田宅有差 其後遼遣使 遣高麗太祖槖駝五十匹 太祖以契丹與渤海嘗連和 忽生疑貳 不顧舊盟 一朝殄滅 此爲無道之甚 不足遠結爲隣 絶其交聘 流其使三十人于海島 繫槖駝萬夫橋下 皆餓死
 
 

40. 陳林

86
高麗太祖十七年十二月 與其屬一百六十人奔高麗
 
 

41. 朴昇

88
高麗太祖二十一年 率三千餘戶奔高麗
 
 

42. 崔烏斯文獻通考曰 烏斯羅

90
周世宗顯德初 烏斯與其屬三十人歸周 蓋其酋豪也
 
 

43. 大鸞河李勛

92
宋太祖太平興國四年 平晉陽 移兵幽州鸞河率小校李勛等十六人部族三百騎投降 太宗以爲渤海都指揮使 九年春 太宗宴大明殿 召鸞河慰撫久之 謂殿前都校劉延翰曰 鸞河渤海豪帥 束身歸我 嘉其忠順 夫夷落之俗 以馳騁爲樂 俟高秋戒侯 當與駿馬數十匹 令出郊遊獵 以遂其性 因以緡錢十萬並酒賜之
【원문】臣考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한국역사〕
▪ 분류 : 한국역사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123
- 전체 순위 : 564 위 (2 등급)
- 분류 순위 : 8 위 / 298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내서재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발해고(渤海考) [제목]
 
  유득공(柳得恭) [저자]
 
  1784년 [발표]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유득공의 저서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백과사전 으로 가기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한국고전 > 한국역사 해설   목차 (총 : 8권)   서문     이전 2권 다음 한문 
◈ 渤海考 (발해고)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1년 09월 15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