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眞表律師>, <全州><碧骨郡><都那山村><大井里>人也. 年至十二, 志求出家, 父許之. 師往<金山藪><順濟法師>處零染, <濟>授沙彌戒法, 傳敎《供養次第秘法》一卷‧《占察善惡業報經》二卷曰: 『汝持此戒法, 於彌勒‧地藏兩聖前, 懇求懺悔, 親受戒法, 流傳於世.』 師奉敎辭退, 遍歷名山. 年已二十七歲, 於<上元>元年庚子, 蒸二十斗米, 乃乾爲粮, 詣<保安縣>, 入<邊山><不思議房>, 以五合米爲一日費, 除一合米養鼠, 師勤求戒法於彌勒像前, 三年而未得授記. 發憤捨身嵓下, 忽有靑衣童, 手捧而置石上. 師更發志願, 約三七日, 日夜勤修, 扣石懺悔, 至三日手臂折落. 至七日夜, 地藏菩薩手搖金錫, 來爲加持, 手臂如舊. 菩薩遂與袈裟及鉢. 師感其靈應, 倍加精進, 滿三七日, 卽得天眼, 見<兜率天>衆來儀之相. 於是, 地藏‧慈氏摩師頂曰: 『善哉大丈夫! 求如是戒, 不惜身命, 懇求懺悔.』 地藏授與戒本. 慈氏復與二栍, 一題曰九者, 一題八者, 告師曰: 『此二簡子者, 是吾手指骨, 此喩始本二覺. 又九者法爾, 八者新熏成佛種子, 以此當知果報. 汝捨此身, 受大國王身, 後生於<兜率>.』 如是語已, 兩聖卽隱, 時壬寅四月二十七日也. 師受敎法已, 欲創<金山寺>, 下山而來, 至<大淵津>, 忽有龍王, 出獻玉袈裟, 將八萬眷屬, 侍往<金山藪>, 四方子來, 不日成之. 復感慈氏從<兜率>駕雲而下, 與師受戒法, 師勸檀緣, 鑄成彌勒丈六像, 復畵下降受戒威儀之相於金堂南壁, □於甲辰六月九日鑄成, 丙午五月一日, 安置金堂, 是歲<大曆>元年也. 師出<金山>, 向<俗離山>, 路逢駕牛乘車者, 其牛等向師前, 跪膝而泣, 乘車人下問: 『何故此牛等見和尙泣耶? 和尙從何而來?』 師曰: 『我是<金山藪><眞表>僧, 予曾入<邊山><不思議房>, 於彌勒‧地藏兩聖前, 親受戒法眞栍, 欲覓創寺鎭長修道之處, 故來爾. 此牛等外愚內明, 知我受戒法, 爲重法故, 跪膝而泣.』 其人聞已, 乃曰: 『畜生尙有如是信心, 況我爲人, 豈無心乎!』 卽以手執鎌, 自斷頭髮, 師以悲心, 更爲祝髮受戒. 行至<俗離山>洞裏, 見吉祥草所生處而識之. 還向<溟州>海邊, 徐行次, 有魚鼈黿鼉等類, 出海向師前, 綴身如陸. 師踏而入海, 唱念戒法還出. 行至<高城郡>, 入<皆骨山>, 始創<鉢淵藪>, 開<占察法會>, 住七年. 時<溟州>界年穀不登, 人民飢饉, 師爲說戒法, 人人奉持, 致敬三寶. 俄於<高城>海邊, 有無數魚類, 自死而出, 人民賣此爲食, 得免死. 師出<鉢淵>, 復到<不思議房>, 然後往詣家邑謁父, 或到<眞門>大德房居住. 時<俗離山>大德<永深>與大德<融宗>‧<佛陀>等, 同詣律師所, 伸請曰: 『我等不遠千里, 來求戒法, 願授法門.』 師黙然不答. 三人者乘桃樹上, 倒墮於地, 勇猛懺悔. 師乃傳敎灌頂, 遂與袈裟及鉢‧《供養次第秘法》一卷‧《日察善惡業報經》二卷‧一百八十九栍, 復與彌勒眞栍九者‧八者, 誡曰: 『九者法爾, 八者新熏成佛種子. 我已付囑汝等, 持此還歸<俗離山>, 山有吉祥草生處, 於此創立精舍, 依此敎法, 廣度人天, 流布後世.』 <永深>等奉敎, 直往<俗離>, 尋吉祥草生處, 創寺名曰<吉祥>, <永深>於此始設<占察法會>. 律師與父復到鉢淵, 同修道業而終孝之. 師遷化時, 登於寺東大巖上示滅, 弟子等不動眞軆而供養. 至于骸骨散落, 於是以土覆藏, 乃爲幽宮, 有靑松卽出, 歲月久遠而枯. 復生一樹, 後更生一樹, 其根一也, 至今雙樹存焉. 凡有致敬者, 松下覓骨, 或得或不得. 予恐聖骨堙滅, 丁巳九月, 特詣松下, 拾骨盛筒, 有三合許, 於大嵓上雙樹下, 立石安骨焉.」云云. 此錄所載<眞表>事跡, 與鉢淵石記, 互有不同, 故刪取<瑩岑>所記而載之, 後賢宜考之. 無極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