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三國時。高句麗則跨鴨江而有之。新羅則北至漢江。東南傅于海。地固倍於百濟矣。百濟卽今全羅忠淸二道之境。局蹙數百里之地。而能無二國戰爭。何哉。俗性强悍。兵卒武耶。抑地小而民衆甲二國耶。皆不可知。
3
○ 三國之地。合而方不過數千里。國史各記災祥休咎。固不同矣。至於日月之食。則新羅有之。百濟高麗未必不見。而或書或不書。何耶。
4
○ 俗以慶州爲東京。平壤爲西京。開城爲松京。予皆遊歷焉。東京之五陵巫山靈廟鮑石亭瞻星臺。西京之井田密臺觀風殿麒麟窟。故都遺跡。千載而下。彷像其一二。若松都之毀。則近在百餘年前。三十二王之陵墓。名公巨卿之宅舍亭臺。宜無不存。而求殘碑短碣於丘壟之下。不可多得。豈麗俗不尙表豎哉。今人一命之士歿。則皆有埋碣表石。後世見之。必興遐想。不須多誚。
5
○ 英陵甲辰歲。孝寧大君得西湖之勝處構亭。時方旱。而上臨行適得雨。遂以喜雨名亭。成宗癸卯歲。亭自毀。明年甲辰月山大君得之於孝寧。再起亭。而名以望遠。御製三律詩爲額板。適環一甲而亭之。興廢未必非數也。
6
○ 河文孝公演爲慶尙監司。聞南智新授都事憂之曰。此年少閥閱子。必不事事。吾其奈何。南初至謁入座。公欲試之。乃抄難判公事卷宗付之曰。君試剖折來。及退。使人察其所爲。方與客轟飮于帳中。公歎曰。果如吾所料。明日南酒醒。起披卷宗一過。以爪甲畫標。進于公曰。其字失當錯。某事錯當辨。公不覺驚服。自是款待特異。南眷一妓有娠。一日封貢梨有剩。公故謂南曰。吾有親友病。欲寄梨。君亦應有之。卽起對曰有之。乃分與一器。陰使觀之。則啖其妓矣。南後察知爲公所弄。到晉陽登矗石樓。公顧南曰。吾鄕山水信奇哉。南仰曰。山川則美矣。但品官好事耳。相謔而罷。後河在相府。而南及登相位。河曰。監司非急足。幾爲都事所躡。
7
○ 西河任公元濬字子深。聰明絶世。嘗遭譴謫密陽府。觀察使姓朴巡至府。試其文章。應之如響。又欲試其强記。乃取官妓籍無慮五百人。命公一寓目後。幷其籍使呼入之。無一遺者。而不亂其次。朴公歎服。乃馳馹上言。此人於東方不可多得。雖有微罪。終不可棄。願速徵召。英廟卽命召來。詣闕之日。上在燕寢。隔窓謂東宮曰。古人有擊鉢催詩七步成詩者。宜以雲爲題。呼韻詩。此措大作詩。公卽應製云。
16
上卽命以白衣。參集賢殿撰書局。英宗皇帝復正之日。世廟欲進賀表。時崔寧城掌文柄。撰進表文。上促召任元濬。適間出。赴召稍遲。上命鞠之。旣至之。則傳。召汝無時。豈宜投暇。已命鞠汝矣。賀復位表。則宜卽製進。元濬謝死罪。遑遽撰表而進。有曰十八載垂衣之化。久浹於烝黎。千万年曆服之長。復歸于一德。普天之下如日再中之句。上喜曰。主文之作。不可棄之。於其表文內。可塡此而用之。攸司上讞。御批曰。才高一國。功可掩罪。
17
○ 金宗瑞爲相。事多自擅。六曹之事。皆由相府。文成爲兵判。獨非不受曰。相府自爲相府。兵曹自爲兵曹。何相干耶。雖同廳語或相聞。不恤也。宗瑞憚之啓曰。鄭麟趾久於六卿。宜優賢崇秩。於是陞授判中樞。遞兵權矣。
18
○ 李文順公評論東國書訣。以金生處神品第一。僧坦然居第二。晉陽公崔瑀爲第三。柳伸第四。又以學士洪灌。宰相文公裕。宗室僧仲曦道休。侍郞朴孝文。宰相柳公權。邰城侯金居實。宰相奇洪壽。學士張自目。山人悟生了然。爲妙品絶品之次序焉且云。予有未見其書者。故今不得優劣之。吾東方少文雅。罕傳書畫。文順公時猶有未見其書者。今則無一留蹟。可勝歎哉。麗之名書。柳巷韓修獨谷成石璘僧幼菴。近在百餘年間。而傳播不多。本朝杏村李岩直提學崔興孝安平大君瑢仁齋姜希顏成三宰任鄭判書蘭宗朴司諫孝元任士洪朴耕。皆工書。崔之草書。瑢之行書。成行于世。而今已稀貴矣。
24
慨然以興起斯文爲己任。納臧獲百口于成均館。卒後配享文廟。血食中外。至今公之承祀宗子。連十代登科第。可謂食其報矣。公鎭合浦數月。朝廷將取士。促召之使主試席。時霖潦水漲。公間關至星州。作詩贈李東菴曰。
33
公之父子相繼爲合浦都節制使。而九代孫琛亦爲節度使。次公詩云。文成公後耳孫來。黑槊紅旗訪古臺。詩禮我家能積善。武文何代不生才。勤王一寸丹心在。戀闕千莖白髮摧。傳世靑氈期勿失。黃金不屑謾成堆。
34
○ 木綿。產閩廣交趾等處。其大如盃。土人爲布。名曰吉貝。松江人始種於烏泥涇。初無踏車推弓之製。用手剖去子。線弦竹弧置案間。振掉成劑。其功甚艱。元初有嫗名黃道婆者。自崖州來。敎以捍彈紡績之具。至於錯紗配色綜綫挈花。各有其法。織成被褥帶帨。人旣敎。競相作爲。轉貨他郡。及嫗死。人皆感恩共葬之。又爲立祀祭之。今北京一路關外遼陽等處。男女常服。皆是綿布。本國舊無木綿。只用麻苧繭絲爲布。高麗末。晉州人文益漸嘗入朝。取木綿種。潛貯囊中。並製取子車繅絲車而來。國人競傳其法。未百年。流布中外。國人上下所服。大抵皆是。轉貨居積。盛行於世。比麻布倍屣。初生閩越極南之地。遍滿天下。利益於人。未有如此物者。及今盛於東方。益漸之功。不下黃道婆。國家嘗錄用其子孫云。盛於盛一作作 古云。問國之富。數馬以對。中國人例以銅錢金銀多少較貧富。吾東方不產金銀。本朝不行錢法。只以綿布爲貨。綿布三十五尺一疋。五十疋爲一同。居積者多不過千同。近代宰相尹坡平。商賈沈金孫。積綿布無慮千餘同。甲子丙寅年間。並罹奇禍。
35
○ 按牧隱集。公以洪武己巳十二月被謫。出居長湍。庚午四月又論前事付處咸昌。八月到咸昌。寄三峯詩曰。
45
詩止於此。寄省郞諸兄詩十二絶。皆極悽惋感怨之思。有云。
70
太祖嘗就李穡問其字。及居室名。穡取桂花秋皎潔。字之曰仲潔。配桂莫如松。公所重者節義也。故扁其居。曰松軒。云云。太祖崇儒重道。素厚牧老。牧老晩年遭謗狼狽。幾至阽危。而卒保全之者。豈非素厚之力也歟。今之稱及第爲先達。未知從何時而然泰齋酬趙壯元瑞康詩曰。
75
○ 弘治己酉五月二十日。傳旨禮曹曰。廢妣之惡。昭著史策。而非惟國人之所共憤也。是亦天王之許貶黜者也。烏可更論。予以薄德。配不得良。上累我祖宗之大德。下負我臣民之顒望。慙赧之心。曷有其極。然賴天地祖宗之陰佑。承三殿訓誨之丁寧。身旣免唐之中宗罪己明晉之賈后。此大臣之所共懽而賀者。予於今思昔之事。而中夜歔欷。獨坐不眠者。不知其幾日也。雖永不賜食。魂豈有冤。我何矜恤。但母以子榮君之惠也。而防其後姦君之政也。顧念儲君之情。寧不惻然。今特命其墓。曰尹氏之墓。定墓直二人。仍令所在俗節致祭。以慰子心。且感魂情。而雖予百年之後。永不改易。以遵父志。丙辰春燕山議遷墓。申公從濩時爲禮曹參判。獨持成宗遺敎。極言不可。天威雖震。不少撓。及議立廟立主。援據古制。言葬則有必主以安神。必有廟以奉祭。尹氏誕育聖躬。宜尊廟貌而奉之。然得罪先朝。揆之於禮。有所未安。謹按。漢昭帝母趙婕妤爲置園邑。又令長承奉守如法然。立廟則無考。唯韋玄成傳以爲勿修孝昭太后寢祠。園則只有寢祠。而無廟於京師。明矣。魏明帝母甄后。有司請依周姜嫄。別立寢廟。奏可。夫姜嫄帝嚳之妣。后稷之母也。周尊后稷爲始祖。則姜嫄無所配。故特立廟而祭。其事不同。而魏之臣子。援以爲例。蓋出於一時傅會之說也。如欲效漢。則園寢非我朝之制。效魏則未免傅會之謬。況漢武魏文皆無遺敎。與今事體不類。廢妃旣與廟絶。殿下不可以私恩而害禮。雖不立廟立主。只祭於墓。亦足以盡其孝矣。議雖不見用。持論甚正。群議不能屈。
76
○ 王都距燕京。三千二百四十五里。都門至義州。一千一百四十里。義州至遼東。五百五十里。東至山海關。有鞍山海州衛牛家莊沙嶺高平盤山廣寧衛閭陽十三山凌河杏山連山曹莊東關沙河高嶺等十六驛。共八百八十里。關內至燕京。有遷安楡關蘆峯口灤河七家嶺義豐永濟陽樊漁陽公樂夏店潞河等十二驛。共六百七十餘里。
77
○ 高麗時。用銀甁爲貨。名闊口。象我國地形云。今未見闊口之制。蓋我國地勢狹而長。王都南距長興。九百七十五里。北距江界。一千三百五十九里。西南距珍島。九百里。西北距義州。一千一百四十里。東南距蔚山。九百二十里。東距寧海。五百四十里。西距高陽。三十里。則可知闊口之橢形也。
78
○ 王都至琉球國。五千四百三十里。自東萊釜山浦舟行至對馬之都要沙只。四百八十里。自此至舡越浦。一百九十里。至一岐島之風本浦。四百八十里。至毛都里浦。五十里。至肥前州之上松浦。一百三十里。至惠羅武。一千六百五十里。至大都。一千四百五十里。至度九島。三百里。至輿論島。五百五十里。至琉球。一百五十里。陸路十里爲水路一里。則水路共五百四十三里也。日本國共有八道六十六州。畿內五州。山城州屬郡八。大和州屬郡十三。和泉州屬郡三。河內州屬郡十二。攝津州屬郡十四。國都在山城州。有山如城。自北而南。東西回抱。至南而末合。別有圓山。其當口二川。東西而下。至圓山合流。南入于海。都中閭巷道路。傍通四達。大路九條。戶二十萬六千餘。巷有市。國王以下諸大臣皆爲分地世襲。雖居外州。亦置京邸。天皇宮在東北隅。國王殿在宮之西北。畠山殿在宮之東南。細川殿居國王殿西。式武衛殿居國王殿南。右三殿相遞爲管提。管提卽管領。佐國王秉政者也。京極殿在畠山殿南。世掌刑政。山名殿居國王殿西。右武衛殿與我國相厚。東山道八州。東海道十五州。鎌倉殿所居。國人謂之東都。山陽道八州。大內殿居周防州大內縣山口多多良民稱百濟之後。兵最强。南海道六州。北六一北陸 道七州。山陰道八州。西海道九州。小二殿居築前州之宰府。距博多三里。源氏民戶二千二百餘。對馬島所屬。大友殿居豐後州。在博多之東。源氏民戶萬餘。博多在築前州。或稱霸家臺。或稱石城府。或稱冷泉津或稱莒崎津。民戶莒崎津。民戶萬餘。小二殿與大友殿分治。小二主西南四千餘戶。大友主東北六千餘戶。居人業行商。琉球南蠻商船所集之地。北有白沙三十里。松樹成林。通行我國者。於九州中。博多最多。千葉殿在肥前州。北距博多十五里。民戶千二百餘。菊地 一作池 殿在肥後州。管兵二千餘。正統八年癸亥。本國申文忠公奉使之後。今不通信。文忠公云。日本之地。始于黑龍江之北。至于我濟州之南。與琉球相接。其勢甚長。厥初處處保聚。各自爲國。周平王四十八年。其始祖狹野起兵誅討。始置州縣。大臣各占分治。猶中國之封建云。
79
○ 對馬島有郡八。凡八十二浦。戶八千三百七十。島主宗氏。其先宗慶死。子靈鑑嗣。子貞茂嗣。子貞盛嗣。子盛職死而無子。成化丁亥。島人立貞盛母弟盛國之子貞國。爲島主。貞國死。子貞秀嗣。郡守以下士官。皆島主差任。亦世襲。以土田鹽戶分屬之。爲三番。七日相遞。令守衛島主之家。郡守收田稅三分之一。又三分而輸于島主。自用其一。牧場四。有馬可二千匹。豐崎郡在島之東北。豆豆郡在正南。伊乃郡在北稍西。掛老郡在西。要羅郡。在西稍南。美女郡在西南。雙古郡在北。右三郡島主自守。尼老郡在雙古之南。一歧島有鄕七。凡十三里。人戶一千三百六十餘。十四浦。人戶七百餘。水田六百二十町。土宜五穀。有市三所。志佐佐志呼子鴨打鹽留分治之。收稅如馬島。地之廣輪。東西半日程。南北一日程。比馬島小一半。予嘗六赴燕京。三往馬島。有問馬島之文物風嗇。則曰。以馬島視我國。如以我國視中華。
80
○ 燕山之妣。愼相承善之女也。燕山荒悖日甚。母陳規諫。屢遭非理凌辱。時稱淑儀殿奴子者散在四方。推貨求利。占奪平人田地奴婢。公私莫敢誰何。妃每以爲歎曰。諸宮人亂國政。予不可效尤。嘗切戒內需司曰。如聞本宮奴子。橫暴者必先杖殺之。由是本宮奴子則不敢然。燈明師學祖在直旨寺。寺有好圓柹。每進二駄于內殿。密啓曰。弊寺距京都僻遠。願令本宮奴子歲來受兩三駄輸進。妃下懿旨曰。此甚易事。但慮樹菓歲或實有不實。如値不實之年。而宮奴往徵。依數駄載。則永爲無窮之弊矣。其長慮如是。有戚屬爲外郡宰。進紅藍數斛雪綿子數十斤。妃却之曰。生民嗷嗷。此物從何而出。予不忍留之。
81
○ 燕山平日所爲。想其無限忍戾。視刑戮無忌憚。及至遷出之時。惶怖特甚。請知應受刑名。是曰大風舟幾覆。艱達于喬桐。擁入縣庭。將卒圍立。燕山俯伏流汗。不敢仰視。何其恧哉。其出宮也。愼妃以爲必不得免。及其喬桐。安頓無他。妃乃歎曰。恨不得其時。請于諸師。往從遷所矣。
82
○ 梅溪公字太 一作大 虛。自童稚時。人皆期以遠到。旣筮仕。大被成廟之知。奬愛特甚。爲親乞郡。特賜一級。陞四品。守咸陽。在郡時。下書褒諭曰。爾以文章致身。陪侍帷幄。爲予所器者久矣。以親老辭職求侍。得除近郡守令以資奉。蓋出於不得已也。予以侍從之故。下諭監司。令略致餼于爾親。使鄕里知爾以稽古之力。榮及其親。爾其知悉。公上箋陳謝。前此令上歲抄所製詩稱旨。命賜父母米豆。在郡秩滿而丁憂。又賜賻祭米豆。外官賻典。前所無也。官至參判。燕山朝。以修撰佔畢齋詩藁。定罪謫義州。移配順天。弘治癸亥感疾卒。享年五十。所交結 一無結字 皆一時名流鉅公。相與講論朝典。切磨文史。亹亹不倦。雖以文事廢謫。猶手不釋卷。著述頗多。嘗草梅溪叢話十餘事。未成藁以卒。
88
自註曰。時相鄭笨。以三朝元老佐幼主。不能補導德義。以土木相尙。癸酉六月。昌德宮殿成。民力大困。或有言者。則曰。當今太平。捨此無餘大臣云。予聞之西河任公。
89
○ 文靖公安止。號皐隱。爲集賢殿大提學。時方文士趨附安平大君。獨不能致公。屢折簡邀請。或書屛簇以寄之。則曰。大君簡何可遙答。當親謝謁云。而竟不至。一日諸文士有製述。爭其高下曰。此老當知之。爲質之。公故以高者爲下。下者爲高。諸士大夫笑曰。此老衰耗喪心不足較。遂絶延請。光廟卽位甚重之。以閔粹史事。公爲提調不免論。貶于全羅道本貫康津縣。下諭監司。每進膳封必賜。公受答以啓。如是優遊數年。一日朝參。上至御座。而申文忠公叔舟韓忠誠明澮諸公不及班。乃進謝曰。適有故友。自遠方至。共訪款懷。不覺晩到。死罪。上問曰遠方之友誰也。對曰安止。上喜曰。吾亦欲見。火急召來。當爲此人設宴。卽令進豐呈。終日歡洽。命陞秩崇政。
90
○ 申文忠公叔舟病革。成廟使問所欲言。對曰。交隣之義。不可不通信于日本。由是成化己亥。遣通信使副使書狀官。又命加定文士。時洪文匡兼善蔡仁川。耆之爲承旨。共薦余。徵召至京。上御札出五題令製進。又命六承旨。各出險題試之。明日又出御題。五篇製進皆稱善。遂除職。充通信使押物而行。佔畢齋贈詩曰。
141
梅溪及仲兄子眞皆有詩。及在舟中閒暇。各出送行詩。積成卷軸。怪余獨少。余曰。吾一家詩三篇足矣。奚以多爲。甲寅歲。余又從權參判支卿。赴對馬島。文匡作適菴賦贈行曰。
145
○ 月山大君婷。字子美。號風月亭。喜酒好文雅。成化乙巳丙午年間。屢陪詩酒。嘗贈予詩曰。
155
○ 成化丁未冬。校理崔溥承差往濟州。明年正月聞父喪。閏月初三日發船。遇風飄流。在船四十三人。飢渴待死。十一日泊一島。始得水而飮。十三日到中國寧波府界下山之地。遇賊盡被劫奪。而截斷碇櫓。牽船放于海中而去。又飄流東西十六日。乃泊于台州臨海縣界牛頭外洋之地。又爲漁船所圍。指爲倭賊。十七日冒雨暫躱。出投 一作出沒 于村舍。里人相遞驅率。或被亂打。十八日至浦蓬里。遇守塘頭寨千戶許淸來邀。詰問驅去。跛行困頓。辛苦萬狀至桃渚所。二十一日松門備倭指揮劉澤來取供招。使千戶翟勇護送。二月初四日。到紹興府。備倭署都指揮及布政司官等。引溥質問本國事。以辨非倭。初六日到沆州遣指揮楊旺押赴起行。歷嘉興蘇州常州楊子江楊州高郵州淮安府郅州徐州沛縣濟寧州東昌府德州滄州靜海縣天津衛漷縣張家灣。三月二十八日至北京。四月發。六月初四日入本國。十四日到靑坡驛。命修漂流日記以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