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祇摩>尼師今立(或云<祇味>), <婆娑王>嫡子. 母<史省>夫人, 妃<金>氏<愛禮>夫人, 葛文王<摩帝>之女也. 初, <婆娑王>獵於<楡湌>之澤, 太子從焉. 獵後過<韓歧部>, 伊湌<許婁>饗之. 酒酣, <許婁>之妻携少女子出舞, <摩帝>伊湌之妻亦引出其女, 太子見而悅之. <許婁>不悅. 王謂<許婁>曰: 「此地名<大庖>, 公於此置盛饌美醞, 以宴衎,之 宜位酒多在伊湌之上.」 以<摩帝>之女配太子焉, 酒多後云角干.
5
二年春二月, 親祀始祖廟. 拜<昌永>爲伊湌, 以參政事; <玉權>爲波珍湌; <申權>爲一吉湌; <順宣>爲級湌. 三月, <百濟>遣使來聘.
6
三年春三月, 雨雹, 麥苗傷. 夏四月, 大水. 慮囚, 除死罪餘悉原之.
7
四年春二月, <加耶>寇南邊. 秋七月, 親征<加耶>, 帥步騎度<黃山河>, <加耶>人伏兵<林薄>以待之. 王不覺直前, 伏發圍數重, 王揮軍奮擊, 決圍而退.
8
五年秋八月, 遣將侵<加耶>, 王帥精兵一萬以繼之, <加耶>嬰城固守. 會, 久雨乃還.
9
九年春二月, 大星墜<月城>西, 聲如雷. 三月, 京都大疫.
10
十年春正月, 以<翌宗>爲伊湌; <昕連>爲波珍湌; <林權>爲阿湌. 二月, 築<大甑山城>. 夏四月, <倭>人侵東邊.
11
十一年夏四月, 大風東來, 折木飛瓦, 至夕而止. 都人訛言, <倭>兵大來, 爭遁山谷. 王命伊湌<翌宗>等諭止之. 秋七月, 飛蝗害穀, 年饑, 多盜.
12
十二年春三月, 與<倭>國講和. 夏四月, 隕霜. 五月, <金城>東民屋陷爲池, 芙蕖生.
14
十四年春正月, <靺鞨>大入北境, 殺掠吏民. 秋七月, 又襲<大嶺>柵, 過於<泥河>. 王移書<百濟>請救, <百濟>遣五將軍助之, 賊聞而退.
16
十七年秋八月, 長星竟天. 冬十月, 國東地震. 十一月, 雷.
17
十八年秋, 伊湌<昌永>卒. 以波珍湌<玉權>爲伊湌, 以叅政事.
20
二十三年, 春夏旱. 秋八月, 王薨, 無子.
|
|
|
|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
글쓰기
】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
▣ 참조 지식지도
|
▣ 기본 정보
|
|
|
◈ 기본
◈ 참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