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新羅本記》第四云: 「第十九<訥祗王>時, 沙門<墨胡子>, 自<高麗>至<一善郡>, 郡人<毛禮>(或作<毛祿>), 於家中作堀室安置. 時<梁>遣使賜衣著香物(<高得相>詠史詩云: 「<梁>遣使僧曰<元表>, 宣送溟檀及經像.」), 君臣不知其香名與其所用, 遣人齎香遍問國中. <墨胡子>見之曰: 「此之謂香也. 焚之則香氣芬馥, 所以達誠於神聖. 神聖未有過於三寶, 若燒此發願, 則必靈應.」(<訥祗>在<晋>‧<宋>之世, 而云<梁>遣使, 恐誤.) 時, 王女病革, 使召<墨胡子>焚香表誓, 王女之病尋愈. 王喜, 厚加賚貺, 俄而不知所歸. 又至二十一<毗處王>時, 有<我道和尙>, 與侍者三人, 亦來<毛禮>家, 儀表似<墨胡子>, 住數年, 無疾而終. 其侍者三人留住, 講讀經律, 往往有信奉者.(有注云, 與本碑及諸傳記殊異. 又《高僧傳》云<西竺>人, 或云從<吳>來.) 按<我道>本碑云: 「<我道><高麗>人也, 母<高道寧>. <正始>間, <曹魏>人<我(姓<我>也)堀摩>奉使<句麗>, 私之而還, 因而有娠. 師生五歲, 其母令出家. 年十六歸<魏>, 省覲<堀摩>, 投<玄彰和尙>講下就業, 年十九又歸寧於母. 母謂曰: 「此國于今不知佛法, 爾後三千餘月, <鷄林>有聖王出, 大興佛敎. 其京都內有七處伽藍之墟, 一曰<金橋>東<天鏡>林(今<興輪寺>. <金橋>謂<西川>之橋, 俗訛呼云<松橋>也. 寺自<我道>始基而中廢, 至<法興王>丁未草創, 乙卯大開, <眞興王>畢成), 二曰<三川>歧(今<永興寺>, 與<興輪>開同代), 三曰<龍宮>南(今<黃龍寺>, <眞興王>癸酉始開), 四曰<龍宮>北(今<芬皇寺>, <善德>甲午始開), 五曰<沙川>尾(今<靈妙寺>, <善德王>乙未始開), 六曰<神遊>林(今<天王寺>, <文武王>己卯開), 七曰<婿請>田(今<曇嚴寺>). 皆前佛時伽藍之墟, 法水長流之地, 爾歸彼而播揚大敎, 當東嚮於釋祀矣.」 <道>禀敎至<雞林>, 寓止王城西里, 今<嚴莊寺>, 于時<未雛王>卽位二年癸未也. 詣闕請行敎法, 世以前所未見爲嫌, 至有將殺之者, 乃逃隱于<續林>(今<一善縣>)<毛祿>家(「祿」與「禮」形近之訛. 古記云: 『法師初來<毛祿>家, 時天地震驚, 時人不知僧名而云<阿頭彡麽>, 「彡麽」者乃鄕言之稱僧也, 猶言沙彌也.』)三年. 時, <成國公主>疾, 巫醫不效, 勅使四方求醫, 師率然赴闕, 其疾遂理. 王大悅, 問其所須, 對曰: 『貧道百無所求, 但願創佛寺於<天鏡>林, 大興佛敎, 奉福邦家爾.』 王許之, 命興工, 俗方質儉, 編茅葺屋. 住而講演, 時或天花落地, 號<興輪寺>. <毛祿>之妹名<史>氏, 投師爲尼, 亦於<三川>歧, 創寺而居, 名<永興寺>. 未幾, <末雛王>卽世, 國人將害之, 師還<毛祿>家, 自作塚, 閉戶自絶, 遂不復現. 因此大敎亦廢, 至二十三<法興大王>, 以<蕭梁><天監>十三年甲午登位, 乃興<釋氏>, 距<末雛王>癸未之歲二百五十二年, <道寧>所言三千餘月, 驗矣.」 據此,《本記》與本碑, 二說相戾不同如此. 嘗試論之, <梁>‧<唐>二《僧傳》, 及《三國本史》皆載, <麗>‧<濟>二國佛敎之始, 在<晋>末<大元>之間, 則二<道>法師, 以<小獸林>甲戌, 到<高麗>明矣, 此傳不誤. 若以<毗處王>時方始到<羅>, 則是<阿道>留<高麗>百餘歲乃來也. 雖大聖行止出沒不常, 未必皆爾, 抑亦<新羅>奉佛, 非晩甚如此. 又若在<末雛>之世, 則却超先於到<麗>甲戌百餘年矣. 于時, <雞林>未有文物禮敎, 國號猶未定, 何暇<阿道>來請奉佛之事? 又不合<高麗>未到而越至于<羅>也. 設使暫興還廢, 何其間寂寥無聞, 而尙不識香名哉! 一何大後, 一何大先, 揆夫東漸之勢, 必始于<麗>‧<濟>而終乎<羅>. 則<訥祗>旣與<獸林>世相接也, <阿道>之辭<麗>抵<羅>, 宜在<訥祗>之世. 又王女救病, 皆傳爲<阿道>之事, 則所謂「墨胡者」非眞名也, 乃指目之辭. 如<梁>人指<達摩>爲「碧眼胡」, <晋>調釋<道安>爲「柒道人」類也. 乃<阿道>危行避諱, 而不言名姓故也. 蓋國人隨其所聞, 以<墨胡>‧<阿道>二名, 分作二人爲傳爾. 況云<阿道>儀表似<墨胡>, 則以此可驗其一人也. <道寧>之序七處, 直以創開先後預言之, 兩《傳》失之, 故今以<沙川尾>躋於五次, 三千餘月, 未必盡信書. 自<訥祗>之世, 抵乎丁未, 无慮一百餘年, 若曰一千餘月, 則殆幾矣. 姓<我>單名, 疑贗難詳. 又按<元魏>釋《曇始(一云<惠始>)傳》云: 「<始><關中>人, 自出家已後, 多有異迹. <晋><孝武><大元>九年末, 齎經律數十部, 往<遼東>宣化, 現授三乘, 立以歸戒, 蓋<高麗>聞道之始也. <義熙>初復還<關中>, 開導<三輔>. <始>足白於面, 雖涉泥水, 未嘗沾濕, 天下咸稱<白足和尙>云. <晋>末, 朔方凶奴<赫連勃勃>, 破獲<關中>, 斬戮無數, 時<始>亦遇害, 刀不能傷, <勃勃>嗟嘆之, 普赦沙門, 悉皆不殺. <始>於是潛遁山澤, 修頭陁行. <拓拔燾>復剋<長安>, 擅威<關>‧<洛>, 時有<博陵><崔皓>, 小習左道, 猜嫉釋敎. 旣位居僞輔, 爲<燾>所信, 乃與天師<寇謙之>說<燾>, 佛敎無益, 有傷民利, 勸令廢之云云. <大平>之末, <始>方知<燾>將化時至, 乃以元會之日, 忽杖錫到宮門. <燾>聞令斬之, 屢不傷, <燾>自斬之亦無傷, 飼北園所養虎, 亦不敢近. <燾>大生慚懼, 遂感癘疾, <崔>‧<寇>二人, 相次發惡病. 燾以過由於彼, 於是誅滅二家門族, 宣下國中, 大張佛法.」 <始>, 後不知所終. 議曰: <曇始>以<大元>末到海東, <義熙>初還<關中>, 則留此十餘年, 何東史無文? <始>旣恢詭不測之人, 而與<阿道>‧<墨胡>‧<難陁>, 年事相同, 三人中疑一必其變諱也. 讚曰: 雪擁<金橋>凍不開, <雞林>春色未全廻. 可怜靑帝多才思, 先着<毛郞>宅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