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한글 
◈ 口外異聞(구외이문) ◈
해설   본문  
1780년(정조 4)
박지원(朴趾源)
목   차
[숨기기]
 

1. 口外異聞

 

1.1. 盤羊

3
盤羊 鹿身細尾 兩角盤 背上有蹙文 夜則懸角木上以防患 狀若騾 群行 暑天塵露相團 角上生草 或曰麢羊 或曰羱羊 說文麢大羊而細角 陸佃埤雅 羱羊 似吳羊而大 今萬壽節 蒙古來獻 皇帝以供班禪
 
 

1.2. 彩鷂蝴蝶

5
康煕四十年 帝避暑口外 喇里達番頭人 進彩鷂一架 靑翅蝴蝶一雙 鷂能擒虎 蝶能捕鳥 見王貽上香祖筆記
 
 

1.3. 高麗珠

7
中國人寶東珠 以爲高麗珠 色淡白如硨磲 今帽前簷端嵌安一箇 以表南北 東珠八分已上爲寶 皇帝有東珠七錢重 爲鎭夢魘寶 皇后東珠六錢四分重 形如白茄子 乾隆三十年 皇后失東珠 回后讒 皇后搜得東珠鑾儀衛卒家 后遂廢幽之冷宮 貴州按察使奇豐額帽簷東珠 色殊不佳 奇言珠六七釐 價銀四十兩 余言珠非土產 或有食蛤得之牙頰間 謂之陸珠 瑣細不足珍 婦女簪珥所粧 皆倭珠 有紅光可寶 奇按察笑曰 否也 這是蠣房磨圓 非珠也 所寶東珠者 無貝氣 自有天然寶光 此言殊有理 然吾未知東珠產於何處 而誰能採之而遍於天下乎
 
 

1.4. 崇禎相臣

9
崇禎十七年間 相臣拜罷五十人 邊帥少失廷旨 輒傳首九邊 當時師律之嚴 歷代所罕 而亦無補於勝敗存亡之數
 
 

1.5. 伊桑阿舒赫德

11
康煕時相業文章學問 皆推伊桑阿 滿洲人 康煕戊辰 以禮部尙書大拜 在相位十五年 卒年八十六 謚文端 六十三 援歐陽乞休 章三十上 彌出彌懇 得請 近歲相業之盛 舒赫德爲首 舒亦滿洲人也 處相府四十餘年 去歲卒 年八十八時 人比之文潞公
 
 

1.6. 王振墓

13
去年乃乾隆己亥 得王振墓於西山 剖其棺 數其罪而磔之 並掘其黨與二十餘塚 皆斬之 按明史 駕至土木 振輜重千餘兩 敵四面追之 一時從官及兵將皆沒 振安得獨脫 且當時族誅振家 歐殺馬順長 磔振侄王山於市 則其黨與安得有墓 天順旣復位 復振官爵 立祠祀之 然則振之有墓 亦無足恠也已
 
 

1.7. 曹操水葬

15
乾隆戊辰 漁於漳河 泅水者腰斷浮水 帝發卒數萬 塹河傍 別疏之 視河中 萬弩俱張 其下有塚 遂掘得其棺 銀海金鳧具帝者冕服 乃曹操屍也 帝親至關廟昭烈像前 跽其屍而斬之 此擧非但雪千古神人之憤 快破七十塚之疑
 
 

1.8. 魏忠賢

17
崇禎初 謫魏忠賢于鳳陽 籍其家 忠賢擁徒衆 上震怒 命逮 忠賢知不免 自經死 磔忠賢屍於河間 然則忠賢安得有墓 康煕中 江南道監察御史張瑗疏言 皇上前歲南巡 命修岳飛之墓 賜題于謙之碑 誠以此二臣者 忠貫日月 義壯山河 故表而揚之 風示天下 臣奉命巡視西城 前往西山 一帶査閱 至香山碧雲寺 寺後峻宇繚墻 覆壓數里 鬱葱綿亘 金碧輝暎 乃故明逆璫魏忠賢之墓也 墓上有二穹碑 屹然並立 合書欽差總督東廠官旗辦事 掌惜薪司內府供用庫 尙膳監印務 司禮監秉筆 總督南海子 提督保和等殿完吾魏公忠賢之墓 畿輔近地 尙留此穢惡之蹟 僭越之制 何以儆大憝昭公法哉 况當奉旨纂修明史 凡明季被禍忠良諸臣 無不立傳 光天化日之下 豈容奸孽餘黨 膽大潑天 目無三尺 仰祈天威 勅地方有司 仆碑剗墓 奉旨交與該城官員 仆毁剗平 由是觀之 王振亦應有墓 余玆並錄之 以見明季尙法之嚴 而紀綱不立 有如此者
 
 

1.9. 楊貴妃祠

19
淸之立國 專以表賢癉惡之典 服天下心而薊州盤山 有安祿山廟 董卓 曹操 吳元濟 黃巢輩 往往有廟 而何不所在毁撤 是未可曉也 口外路傍 有楊貴妃祠 並塑祿山 馬頭輩入見之 貴妃像妖艶如生 而祿山像胖大 皤然露腹 備極醜態云 不毁此淫祠者 所以鑒戒後人歟
 
 

1.10. 樵史

21
樵史一卷 不知何人所著 記明室亂亡之由 以寓悲憤 其載客氏及殺熊廷弼事 頗多異聞 又咎萬曆自救朝鮮 府庫空虗 人民流離 而在朝之臣 罔知所措手 有一妄人 言釆礦于時相 遂欣然行之 民益大困 皆化爲盜賊 以至於亡 言多悲切 與正使讀之 不覺涕零 第緣行忙 未之謄 此係禁書 只此謄本云
 
 

1.11. 麈角解

23
惟天子可以議禮 今皇帝改月令可徵焉 余燕巖艸堂 甞有蒼鹿來飮前澗 頭如紡車 欲詳觀其毛角 徐往臨觀 鹿大驚超去 竟不得詳 今出長城外 日閱貢獻鹿群 大者如騾 小者如驢 及還入塞 坐一藥舖 見鹿角扶疎 長皆四五尺 充溢棟宇 皆稱鹿茸 余曰 此皆麋茸耳 願得鹿茸 舖主大笑曰 豈不聞麋鹿之大者乎 鹿之大者爲麋 則麋之小者爲鹿爾 角豈有異哉 余曰 夏至鹿角解 在易爲姤 一陰生 爲補陰之劑 冬至麋角解 在易爲復 一陽生 爲補陽之劑 功用顯殊 舖主曰 足下未見時憲書耶 已改月令矣 萬歲爺嘗有疑麋鹿之茸 令天下凡文字之持鹿傍而有角者 皆生致之 養之海子 中區而別之 不相亂倫 及夏至 麋與鹿 皆同時解角 冬至解角者 麈爾 遂改十一月令麋角解曰麈角解 由此觀之 我國關北所出鹿茸 未必是鹿茸 而國中鹿茸日貴 可勝歎哉 余曰 麈形何如 舖主曰 未曾見 或曰 前鹿後馬 大約改月令 非天子之威勢 無以服信天下 故曰唯天子可以議禮
 
 

1.12. 荷蘭鹿

25
舖主又道 鹿亦有至小 自視其拳曰 不過如許 曾見荷蘭貢鹿一雙 蒼質雪斑
 
 

1.13. 砟答

27
余問 舖中藥料希奇俱全否 舖主曰 無論艸木金石 指名要看 輒敢奉正 余曰 稀奇珍品 偶未思名 舖主指東壁下紅漆樻子曰 這裡砟答一枚 眞是稀奇難得之料 余問砟答何物 舖主笑而起曰 第不妨觀看 開櫃出一團石 大如數升匏子 形似鵞卵 余曰 此水磨石也 何相戱耶 舖主曰 何敢故慢無禮 這是駝卵 能治難名奇疾
 
 

1.14. 入定僧

29
長城外白雲塔石龕中 有遼時入定僧肉身 至今不壞 微溫柔澤 但瞑目無氣息
 
 

1.15. 別單

31
北京卑流 解字者甚鮮 所謂筆帖式序班 多是南方窶人子 顔貌憔悴尖削 無一厖厚者 雖有廩食 極爲凉薄 萬里覊旅 生理蕭條 艱難貧窘之色 達於面目 使行時書冊筆墨賣買 皆序班輩主張 居間爲駔儈 以食剩利 且譯輩欲得此中秘事 則因序班求知 故此輩大爲謊說 其言務爲新奇 皆恠恠罔測 以賺譯輩賸銀 時政則隱沒善績 粧撰粃政 天災時變 人妖物恠 集歷代所無之事 至於荒徼侵叛 百性愁怨 極一時騷擾之狀 有若危亡之禍 迫在朝夕 張皇列錄 以授譯輩 譯輩以呈使臣 則書狀揀擇去就 作爲聞見事件 別單書啓 其不誠若此 告君之辭 何等謹嚴 而豈可浪費銀貨 買得虗荒孟浪之說 以爲反命之資耶 使价頻繁 百年如此 所可慮者 此等文書 不幸閪失遺落彼中 其爲患害 當復如何 雖以今番熱河往來言之 事皆目擊 雖最爲實錄 然先來狀啓附奏一二事件 不無忌諱 則渡江之前 無非飮氷之日也 愚意彼中消息 無論虗實 附奏先來者 皆以諺書狀啓 到政院 翻謄上達爲妙耳
 
 

1.16. 籐汁膠石

33
王三賓言 滇黔中 有續石籐 名羊桃籐 取汁膠石 山中架空造梁 雖數十丈 聯續不斷 如糊紙膠板 然黔人呼黏石膠云 其言殊極荒唐 姑錄之 以資他考
 
 

1.17. 照羅赤

35
蒙古譯言必闍赤者 書生也 八合識者 師傅也 我國內三廳下隷 號照羅赤 此當因襲高麗之舊 麗世多習畏兀語 照羅赤者 必蒙語也
 
 

1.18. 元史天子名

37
看元史 自天子號名殊不類 常恨艱讀 口外有一廢刹 元舊也 斷碑有歷叙元諸帝功德 有曰 成吉思者 太祖也 窩濶台者 太宗也 薛禪者 世祖也 完澤者 成宗也 曲律者 武宗也 普顔篤者 仁宗也 格堅者 英宗也 忽都篤者 明宗也 亦憐眞班者 中宗也
 
 

1.19. 蠻語

39
蠻語 愛莫離者 華語有宿緣也 落勿渾者 華語沒廉恥也 曳落河者 滿語壯士也
 
 

1.20. 麗音離東頭登切

41
驛卒刷驅輩 所學漢語 皆訛謷 渠輩語 渠輩不覺而恒用也 臭之甚穢曰高麗臭 謂高麗人不沐浴 足臭可惡也 有失物則曰東夷 謂東夷偸去也 麗音離 東 頭登切 我人殊不識此 聞臭之不善則稱高麗臭 疑人偸物則稱某也東夷 東夷遂爲偸物之號 可勝嘆哉
 
 

1.21. 丙午乙卯元朝日食

43
皇帝卽位之日 叩頭香案 以謝天夢上帝 錫帝百齡 帝復詣香案前 叩頭謝天曰 願以來乙卯歲傳位 俾御極之年 少皇祖一歲 至今年欽天監奏 後六年丙午歲元朝當日食 後十年乙卯元朝當日食 皇帝變計言 乙卯年若禪位 則新天子元年 適當日食 元朝朝賀 因此當停 是若宋高宗以禪位爲名 而其實不欲當金人也 若又挨過乙卯 則是御極之年 反多于皇祖二歲 以是不安云 此說極妖妄 必非皇帝之言也 自古帝王 御宇旣久 則四方爭獻符瑞 群下希旨飾慶 不無矯誣之事 而豈若今日預占未來之日食 進退其禪傳之年歲耶 此必海內奸佞之徒 借聖人九齡之夢 以文皇帝鍾漏之嫌耳
 
 

1.22. 六廳

45
熱河太學大成門外東壁坎 置乾隆四十三年上諭曰 京畿東北四百里熱河地方 在古北口以北 卽禹貢冀州邊末 而虞及殷周 幽州之境也 秦 漢以來 未入版圖 元魏時 建安營二州 唐有營州都督府 然不過僑置治所於內地 遼金及元 始鄕其名 而古地旋荒 明棄大寧 視爲別域 向者曾設承德州 今宜陞爲府 卽以同知改設 而其餘六廳 如喀喇河屯廳 改爲灤平縣 四旗 改爲豐寧縣 八溝廳 其地較廣 改爲平泉州 烏蘭哈達廳 改爲赤峯縣 塔子溝廳 改爲建昌縣 三座塔廳 改爲朝陽縣 並屬承德府統轄云云
 
 

1.23. 三學士成仁之日

47
彌串僉使張超日記 吳學士達濟 尹學士集 以丁丑四月十九日被害云 故兩家據日記 以十九日祭之 丁丑乃皇明崇禎十年 而兩學士遇害 於淸人之在瀋陽時也 洪學士翼漢 不載日記 則不詳其成仁之日 的在何辰 故亦從兩學士 祭以十九日 今覽淸人所撰淸太宗文皇帝特書 崇德二年三月甲辰 殺朝鮮臣洪翼漢等 以正敗盟搆兵倡議袒明之罪 崇德 乃淸太宗年號 而三月甲辰 考之日干 爲初六日 以所謂等字觀之 吳 尹兩學士之遇害 亦當同是三月初六日也
 
 

1.24. 當今名士

49
當今海內名士 梁國治 彭元瑞 紀勻號曉嵐 吳聖欽 戴衢亨 其兄心亨 俱吳人 祝德麟 李調元 並蜀綿竹人 余有戴心亨所書柱聯一對 開帙群言守其雅 撫琴六氣爲之淸
 
 

1.25. 明璉子封王

51
仁廟甲子 龜城府使韓明璉 與平安兵使李适同叛 擧兵犯闕 兵敗走 皆擒誅 明璉二子潤 瀾 雪上倒着芒鞋 亡入建州爲將 其後十三年 從淸太宗東來云 此出當時傳說 其眞僞未可知 今覽新刊太宗實錄 果言朝鮮將韓明璉爲其下所殺 其子潤 義來降 封義怡親王 瀾似改名爲義 昭代叢書中謚號錄 當載其名 後當考 吁 我朝立國四百年來 不無凶逆之誅殛 而未有如兩賊之擧兵犯闕者 其凶醜遺孽 投虜爲將 借兵猖獗 至於此極 當時建州爲逋逃之淵藪 而足想平日邊門之不嚴 沿江守禦之疎虞 强隣憑陵 而其用事將率之姓名 不識誰某 則何况其材勇謀猷之所出乎 如此而徒欲以空談摧大敵 隻手扶大義 嗚呼難矣哉
 
 

1.26. 古兒馬紅

53
古兒馬紅者 義州官奴鄭命壽也 姜功烈者 都元帥姜弘立也 皆改名投虜 命壽最凶惡 陵虐其父母之邦 無所不至 鄭弼善雷卿不勝忿 欲刺殺命壽 與其院吏姜孝元謀 乃使人告命壽諸姦利事于淸人 淸人斬上書者 而鄭雷卿 姜孝元坐死 使命壽監刑 極甚慘酷 後淸人亦覺命壽稔惡於本國 遂斬之 姜弘立光海時爲都元帥 深河之役 降於虜 及仁朝改玉 聞其家誅夷 大怒引虜兵至平山 朝廷不得已送弘立家屬于軍前 其叔父縉 責弘立 弘立大慙 旣而滿洲知弘立詐 遂講和而去 留置弘立 聽本國調度 朝廷畏滿洲强 未敢顯誅弘立 出居其楊花渡江亭 無面目以見國人 不出房闥 但聞長吁聲 後五六年 其家人縊殺之
 
 

1.27. 東醫寶鑑

55
我東書籍之八梓於中國者 甚罕 獨東醫寶鑑二十五卷盛行 板本精妙 我國醫方未廣 鄕藥不眞 我宣祖大王命太醫許浚與儒醫鄭古玉碏及醫官楊禮壽 金應澤 李命源 鄭禮男等 設局撰集 出內府醫方五百卷 以資考據 書始於宣廟丙申 而成於光海三年庚戌 實萬曆三十八年也 其所刊弁卷之文 頗疎暢 東醫寶鑑者 乃明時朝鮮陽平君許浚所撰也 按朝鮮俗 素知文字 喜讀書 許又世族 萬曆間 篈 筬 筠兄弟三人 俱以文鳴 女弟景樊才名 復出厥兄之右 九邊諸國 最爲傑出者也 其言東醫者 何 國在東故醫言東也 昔李東垣著十書 以北醫而行於江淛 朱丹溪著心法 以南醫而顯于關中 今陽平君僻介外蕃 乃能著書 行於華夏 言期足傳 不以地限也 言寶鑑者何 日光穿漏 宿陰解駮 分肌劈腠 使人開卷 暸然光明似鑑也 昔羅益之著衛生寶鑑 龔信著古今醫鑑 皆以鑑名 不嫌夸也 竊甞論之 人惟五藏 病止七情 其間禀受有偏全 漸染有淺深 證變有通塞兩候 脉動有浮中沉三部 諦而察之 如畝斯劙 莫可越也 如燎斯晰 莫可蔽也 知大黃可以導滯而不知其寒中 知附子可以補虛而不知其遺毒 罔攸濟矣 是以至人 治病於未起之前 不治於旣成之後 病旣成而始治 策斯下矣 而復委決於庸醫 豈有瘳哉 甚而懷私利者 以無疾人爲功 初從事者 至於費人爲學 大易勿藥之占 南人無恒之戒 若早爲此輩發覆也 扁鵲有言 人之所病 病疾多 醫之所病 病道少 然自軒岐以後 代有名醫 迄今著述之繁 幾於汗牛充棟 不患其少矣 而術有驗有不驗 豈古人各以所見爲說歟 擇不精者 語不詳 執於一者 賊乎道 欲療人之病而不療人之心 欲療人之心而不通人之意故也 今觀是編 先之以內景 泝其源也 次之以外形 疏其委也 次之以雜病 辨其證也 終之以湯灸 定其方也 中所援引 自天元玉冊以曁醫方集略 計八十餘種 率吾中土之書 其東國所撰者 不過三種而已 循古人之成法 而能神而明之 補缺憾於兩間 播煕陽於四大 業已上獻闕廷 見推國手矣 顧書藏秘閣 世罕得窺 前鹺使山左王公 建節臨粤 憫時醫多誤 專人赴都鈔錄 未及梓行 隨以事去 順德明經左君翰文 予總角交也 慨然思鋟版 廣其傳 約費三百餘緡 畧無吝色 蓋心則濟人利物之心 事則調陽變陰之事 天下之寶 當與天下共之 左君之仁大矣 刻成 屬予爲序 遂喜而書其端 時乾隆三十一年 歲在丙戌蘭秋上浣 原任湖南卲陽醴陵興寧桂陽縣事 充庚午壬申癸酉丙子四科湖廣鄕試同考官番禺凌魚撰 余家無善本 每有憂病則四借鄰閈 今覽此本 甚欲買取 而難辦五兩紋銀 齎悵而歸 乃謄其凌魚所撰序文 以資後攷
 
 

1.28. 深衣

57
我國深衣之必以麻布而不以綿布者 非也 織麻則當曰麻布 織苧則當曰苧布 織綿則當曰綿布 乃方言訓布爲保 補外翻 讀布曰保布 獨織麻之家 專名爲布 由是而麻布之市曰布廛 苧布之市曰苧布廛 至於綿布則無以區別 方言綿花曰木花 遂名織綿曰木 殊不識綿布者 乃大布也 不名綿布爲大布 而號其市曰白木廛 以至兩稅之賦大布而曰田稅木 大同木 布之大者 遂爲別件物事 以此號 登於官府文簿 通國行之 何謂大布也 純素之物 稱布帛之文 而綿乃織之大本也 不可以絺繡五釆 其質儉而其色純 有無文之文 故曰大布之衣者是也 曰 完且不費 善衣之次 完且不費者 綿布之謂也 大布之衣 卽深衣也 中國三升布 雜羊毛於綿 而同繅爲布者也 我國市人轉賣三升布者 獨名靑布廛 兼賣大布曰 大保 亦曰門三升 以博倍價 而白木廛 不得察糾者 不核名實之故也 中國衰服皆綿布 今行道路所逢衰服者 無一麻布所着 頭巾亦皆綿布 時方夏天 膏汗凝漬拉垂 余今所着綿布裌衣 中國人閱視之 頗珍其縷績精密 多求其深衣之資 余問中國何獨無細織耶 皆歎曰 中國擧服綾緞綺縠 耻衣大布 則古聖人深遠 不費之制 閣而不講者久矣 故雖爲槖爲囊 時入機杼而麁莽 不堪作善衣之次 余問善衣何衣也 答曰 善衣者 好衣也 自天子達於庶人 皆有上件好衣 爲文章以表貴賤 夫深衣者 貴賤同服 男女同服 吉凶同服 縫以大布者 昭其儉也 豈不是善衣之次乎 我東儒家 尤重深衣 而圖之說之 爭辨紛紜 袪祫之間 膠守分寸 麻綿之間 不識何布 豈非可笑之甚者乎
 
 

1.29. 羅約國書

59
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 羅約國假㺚上書皇帝陛下 臣聞三皇首出 五帝繼作 臨御億兆 代天立極 豈特中華之有主而抑亦夷秋之無君乎 乾坤浩蕩 非一人之獨主 宇宙曠大 非一人之能專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非一人之天下也 臣居羅約之方 城池不過數百里 封疆不越三千里 而常有知足之心 陛下統據中原 爲萬乘之主 城池數千里 封疆數萬里 猶懷無厭之慾 每含並呑之意 天發殺氣 神號鬼哭 地發殺氣 龍虎遁藏 人發殺氣 天地翻覆 堯舜有道 四海入貢 禹湯施恩 萬方拱手 秦皇數伐 匈奴體化 鮑魚契丹 大躪中土 身爲帝豝 積德則如彼 稔惡則若此 吉凶禍福 相根相條 其信如春夏秋冬 其暴如雷霆霹靂 可不愼哉 順之者 未必保其生 逆之者 未必獲其殲 此人理之舛其常 而天道所以違其行也 臣獨何心 抑首跪膝於順天之府乎 雖陛下親率六師之輕銳 往來於水澤之間 而相逢於賀蘭山下 擧鞭問平安 馬上論天下 雲沙萬里 虎跳龍躍 一雄一雌之秋也 夫戰無兩勝 福不雙至 不如罷兵休戰 解生靈之疾苦 弭甲兵之艱難 臣謹當年年奉貢 世世稱臣 不然則論文而有孔聖 孟賢之經術 語武而有太公 孫子之韜略 寧肯多讓於中國哉 顧陛下熟察焉 斯遣大臣多里馬 祗謁丹墀 恭暴赤心 誠切戴天 感涕徹地 趙譯達東將修別單 得此於序班 夜以示余 書狀亦來語曰 俄見羅約國書乎 天下事大惶恐 余曰 天下事姑舍是 但恐天下元無羅約國 吾於二十年前 曾於別單中 見似此文書 亦稱黃極㺚子慢書 先輩圍坐一讀 深以北方爲憂 或謂代淸者極也 今見此書 似無加减 序班輩皆江南窶人子 覊旅無賴 類作此等危妄語 以賺我譯 公費銀兩 別單雖許 聞見事件 皆是道聽塗說 奈何逐年買謊語 每行沽僞撰 以備莫重奏御之資乎 愚意則別單中合當商量去就 書狀大以爲然 趙譯頗分疏 余謂趙譯曰 君年少不解事 我國士大夫 白地春秋 空談尊攘 百有餘年 中州人士 亦豈無此心乎 所以年羹堯 査嗣庭 曾靜輩 指祥瑞爲災咎 誣治績爲疵政 皷扇四海 播騰文字 有若危亡之象 迫在朝夕 我譯樂其誕而自愚 三使久處深舘 鬱鬱無消遣之資 輒招君輩 問新所聞 則摭拾道途 博暢幽襟 使臣全不理會 掀髯拊箑曰 胡無百年之運 慨然有中流擊檝之想 其虛妄甚矣 又况先來軍官 晝夜疾馳 半是馬上睡夢 或致彼境遺落 其爲禍患 當復如何哉 書狀大笑且大驚 戒趙譯云云 未知其後存拔之果如何耳
 
 

1.30. 佛書

61
佛氏書初入中國者 不過四十二章 其後號佛經者 太半作于魏晉間文人之手 盛于姚秦 熾于蕭梁 大備于唐 幾與儒家典籍等 盖自上世 已有似此學問 黃帝 廣成子 南郭子綦 藐姑射山人 許由 巢父 卞隨 務光 長沮 桀溺 未曾號其人爲佛 而亦未甞著有其書 故後世但知佛氏之出自夷狄 而殊不識中土先有此道也 孔子曰 吾道一以貫之 老子曰 聖人抱一 乃佛氏則曰萬法歸一 所謂萬法歸一 與吾儒理一萬殊 其守約之旨 未始不相似也 世間所有佛書 都是南華經箋註 南華經乃道德經之傳疏彼皆天資超絶 情量卓異 豈不知仁義禮樂俱爲治天下之大經哉 不幸生値衰季 蒿目傷心於質滅文勝 則慨然反有慕于結繩之治 其如絶聖棄智剖斗折衡之類 皆憤世嫉俗之言也 三千年來 排之者亦不一人 而其書竟亦尙存 其書雖存 竟亦無關於天下之治亂 韓昌黎依俙見孟子之距楊墨 乃以闢老佛爲家計 孟子本領非直距楊墨 爲亞聖 乃韓昌黎直欲火其書 以繼鄒聖 未知果有火其書本領否也
 
 

1.31. 皇明馬牌

63
尙瑞院所藏皇明馬牌 深黃無紋綾 烏木軸一卷 長二尺四寸 廣五尺有咫 沿邊刺繡螭龍 中繡鞍具赤馬一疋 制誥皇帝聖旨 公差人員 經過驛 分持此符驗 方許應付馬疋 如無此符 擅便給驛 各驛官吏不行執法 循情應付者 俱各治以重罪 宜令準此 洪武二十三年月日 字皆黑線刺繡 年號上安玉璽其文曰 制誥之寶 左旁細書 通字七十號 下方聯幅 安小璽之半 又赤馬一疋一軸 通字六十七號 又靑馬一疋一軸 通字六十八號 赤馬二疋一軸 達字三十號 盖洪武庚午由群山島發船 朝金陵時 所賜符驗四度也 又赤馬二疋一軸 萬曆二十七年月日 達字十六號 又赤馬二疋一軸 達字十三號 制誥及年號黑線刺繡 四沿螭龍 上安璽寶 皆同洪武制 左旁細書 通達幾字號 皆不刺繡 似是臨時寫其第幾字號 皆具書印半璽出給也 洪武通字六十七號 靑馬以下八馬 皆無鞍勒 盖萬曆己亥遼陽路梗 由椵島至登州下陸 以朝北京時 所賜符驗二度也 每一軸 貯朱漆皮筒 鍮錫粧飾 更貯鹿皮囊 未知當時使還 不爲還納 何也 抑皇明舊例 外國使臣由水路朝天者 因爲頒給歟 今此熱河之行 亦有給馬之旨 則似當傳給符驗而道次互違 未見其應付勘合之何樣制度也
 
 

1.32. 哈密王

65
出東直門 向熱河 行不數里 皇城脚夫三十餘人 扁擔接武而行 回子十餘人殿後 面貌獰猙 高鼻綠瞳 髮鬚强磔 其中兩人眉眼明秀 服着最華 戴猩猩氈笠 卷其左右兩簷 則前後簷尖銃 如未敷荷葉 顧眄之際 輕佻可笑 馬頭輩臆稱回回國太子 與之後先作行者三四日 時於馬上換烟相吸 其動止頗爲恭順 一日停午極暑 下馬憩路中簞屋下 兩人後至 亦下馬對椅而坐 問我滿洲話否 蒙古話否 我戱答曰 兩班安知蒙滿話 卽書問回回來歷 一人掉頭視他 似全塞矣 一人欣然操筆 沉思良久 纔下一字 備盡人間艱難辛苦之狀 自稱哈密王 指其伴來者 亦稱蕃王十二部云云 所對全無文理 不可解矣 問擔來何物 則皆進貢玉器 而其中最大者 自鳴鍾云 所稱蕃王 解囊出茶 使其從人烹瀹相飮 亦勸余一椀 意其必異茶也 視其香色 乃皇城中尋常行賣之物也 爇爐鎗椀 皆以朱漆皮革爲外套 纍纍如帶銙腰帶背負 極其簡便矣 茶後先起 一鞭跑去 明朝又相逢於河邊 以漢話問哈密王年紀多少 亦以漢話對三十六 蕃王尤善漢話 合掌二次 張其一手 稱二十五 按唐書回紇 一名回鶻 元史有畏兀兒部 畏兀 卽回鶻也 回回者 卽回鶻之轉聲也 高麗史元使高麗人 敎習畏吾兒語 畏吾兒 又畏兀之轉聲也 哈密 漢時伊吾地 唐時伊州地 麗末偰遜者 回鶻人也 仕於元朝 從公主東來 因仕於麗朝 其仕於本朝者 偰長壽 卽遜之子也
 
 

1.33. 徐花潭集

67
徐花潭先生敬德數學 類康節 有詩若文若干篇 無可觀而編入四庫全書中 今皇帝所著
 
 

1.34. 長興鏤板

69
今之烏絲欄 卽古之編竹也 古者文字 皆以漆書之竹片 以韋編之 所謂簡冊 其形如烏絲欄 孔子讀易 韋編三絶者是也 漢武帝渡河東 亡書五篋 幸賴張安世誦而錄之 其無鏤板可知 後世鏤板 始於後唐明宗 明宗胡人 目不知書 然其九經鏤板 乃在長興中功 不在鴻都石經之下 帝歎當時士大夫吉凶之禮 有冥昏起復之制 曰儒者所以隆孝悌而敦風俗 且無金革之事而起復可乎 婚姻吉禮也 如之何其用於死者 乃詔劉岳 選文學通知古今之士 共刪定之 太常博士段顒田敏等 皆鄙俚 增損其書 不過當時家人所常傳習者 卽今聚珍板刻字 戶部侍郞金簡所監董
 
 

1.35. 周翰朱昂

71
人於年少時 前程甚遠 若無可老之日 言語間易 觸侮老人 非但惡少輕薄 類不福祿延長 不可不愼 閔贊成馨男年踰七耋 手自接菓 里中諸少年名官 笑之曰 公猶復百年計耶 公曰 政爲君輩留贈耳 其後公享年九十四 諸名官諱日 公輒手自摘菓以助祭 昔楊大年弱冠 周翰 朱昂 同在翰林 兩人時已皤然 每論事 楊侮之曰 兩老翁以爲如何 翰頗不堪謂曰 君莫欺老 竟當留白贈君 昂曰 莫留贈他 免得他人還又欺他 後楊果不及五旬 熱河太學 有老學究曰王鵠汀者 敎授民家小兒胡三多 年十三 復有旗下王羅漢者 年方七十三 較三多爲先甲戊子生 講義於鵠汀 每日淸晨 與三多挾書後先踵門 朝鵠汀 鵠汀或談論無暇 則輒轉身屈首於胡童 鬯受一遍而去 鵠汀云 彼有五孫二曾孫 身自日來講義 歸而轉授衆孫 其勤實如此 然而老者不恥 稚者不侮 中州禮義之盛 日有聞矣 而邊末風俗之淳 益可見耳 一日胡童持一帖硃紙二兩紋銀而來 以示余 其帖曰 敬托同學庚弟胡 轉丐朝鮮朴公子淸心元一兩丸 謹具薄幣 以代羊鴈 物些情深 義重海內 余還其銀而覔給二丸 所謂同學庚弟胡者 胡三多也 尤爲絶倒 然殊自渾厚 頗異於朱昂之毒呪楊大年 並記之 以爲年少侮老之戒
 
 

1.36. 武列河

73
酈道元水經註 濡水東南流 武列水入焉 濡水 今灤河 武列水 今熱河 熱河之號 不著於經 則似是武列之轉聲 其源有三 一出武郁利河 一出石巴伊臺 一出湯泉同 會爲熱河 抱山莊南行入灤河云 我使趲程行 旣入熱河 或有自此徑還之議 使臣使任譯 預講東還路程 任譯探於通官 通官輩大驚曰 山後皆㺚子地方 抱醫巫閭而北東繞轉 道途間 必遭㺚子所刦略 俺等中土人 無有識此路者 雖蒙皇旨 自此徑還 使臣呈文禮部 懇免此路可也 任譯更無向人探問處 方納悶 有一老章京曾經行者 能歷歷言之 而給紙筆 使之開錄 則目不識漢字 仰視天 俯畫地 手扱沙作山形 復截芥爲舟渡狀 然後操筆疾書 乃滿字 無解見者 觀者皆大笑 余偶以此紙 示王鵠汀 鵠汀亦不能解 以示王羅漢 羅漢曰 吾雖知之 漢字翻謄則難 俺鄰舍有奉天人來客者 似當識此路 明日問諸此人 詳錄以來也 因納紙懷中而去 明日果爲詳錄而來 自熱河三十里至平臺子 三十里至紅石嶺 二十五里至黃土梁十五里至西六溝 此是承德府交界處 有交界碑 自此二十里至祥雲嶺 三十里至七溝 三十里至鳳凰嶺 二十里至平泉州 三十五里至大廟站 平泉州界 自此四十里至楊樹溝 二十五里至雙廟 三十里至宋家庄 三十里至建昌縣 三十里至長鬍子 二十五里至夜不收 二十里至公營子 三十里至擔杖溝 此乃建昌縣界也 自此十里至杏湖子台 二十五里至喇麻溝 二十里至蝴蝶溝 十五里至大營子 二十五里至朝陽縣 二十五里至大凌河再渡 二十五里至蟒牛營 三十里至張家營 二十五里至蠻子嶺 二十五里至石人溝 朝陽縣界 自此三十里至六臺邊門 三十里至崔家口 二十里過義州城渡 大凌河出錦州衛 由廣寧路云云
 
 

1.37. 雍奴侯

75
童子時讀史 竊怪漢封寇恂爲雍奴侯 侯號何限而何必曰雍奴侯 按雍奴地名 在漁陽右北平 余曩入燕薊 道出漁陽北平 今未知雍奴變作何名 而儻亦經行其地否也 雍奴又數澤名 水經注 四面有水曰雍 不流曰奴
 
 

1.38. 사([艸 아래 心])

77
漢書地理志 淸河郡有[艸아래心]題縣 余行自漠北 還入古北口 夜宿淸河縣 今不知[艸아래心]題何在 而要之淸河近境 顔師古注[艸아래心]古莎字
 
 

1.39. 順濟廟

79
東西洋考 五代時 閩都巡檢林願之第六女 生于晉天福八年 以雍煕四年二月二十九日昇仙 常衣朱衣 飛翻海上 里人祠之 宋宣和癸卯 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 中流遇風 鄰舟俱溺獨路舟 神降于檣無恙 使還奏于朝 特賜廟號順濟 今天主堂所畵朱衣女像 飛翻海雲間 似爲其神也
 
 

1.40. 海印寺

81
陜川伽倻山海印寺 刱自新羅哀藏王時 名籃巨刹 多相沿襲號名 而此獨不然 中國順天府西海子上 舊有海印寺 皇明宣德間 重建 改名大慈恩寺 廢爲廠 我國海印寺 乃千餘年舊刹 則燕中海印 想應在新羅所刱之後也
 
 

1.41. 四月八日放燈

83
中原放燈 在上元夜 自十四至十六 我國放燈 必于四月八日 謂佛生辰 此似仍麗俗 釋迦如來 淨飯王之太子 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 四十二年壬申 太子年十九 棄位出家修道 至穆王三年癸未 道成
 
 

1.42. 五絃琵琶

85
楊廉夫元宮詞云 北幸和林幄殿寬 句麗女侍婕妤官 君王自賦明妃曲 勅賜琵琶 馬上彈 按麗史樂志所載樂品 琵琶絃五 則婕妤所彈 斯五絃矣 韞光樓雜志
 
 

1.43. 獅子

87
輟耕錄言 國朝每宴諸王大臣 謂之大聚會 是日盡出諸獸於萬歲山 若虎豹熊象之屬 一一別置 然後獅子至 身才短小 絶類人家所畜金毛猱狗 諸獸見之 畏懼俯伏 不敢仰視 氣之相壓也如此云 余甞至萬歲山 不見所畜諸獸 則皆置之西山及圓明諸苑 而熱河所見奇禽獸不爲不多 然率不識其名 日見馴熊豢虎 類皆帖耳闔眼 常作可憐之熊 尤以未見獅子爲可恨 然百年內 亦絶無來獻者云
 
 

1.44. 降仙樓

89
我國成川降仙樓 米萬鍾仲詔所書 其筆法不下米元章 而石癖則過之 艮齋筆記 房山有石 長三尺廣七尺 色靑而潤 仲詔思致之勺園中 車重輪馬十駟 百夫曳之 七日始出山 又五日始達良鄕 道上工力竭 因臥之田間 繚垣衛之 葭屋覆之 有往復報答之書 一時傳爲佳話 余遊燕中 有以閩人吳文仲所畵米太僕奇石一卷來賣者 一靈壁石 一方臺石 一英德石 一仇池石 一兗州石 又有號非非石 靑石 黃石 皆奇形怪狀 有自題湛園詩 主人心本湛 以湛名其園 有時成坐隱 爲客開靑罇 閒雲歸竹渚 落日映松門 登臺候山月 流輝如晤言 萬鍾宦遊四方 所積惟石而已 則盖亦名士也 東人惟知米元章而不識米仲詔 故特記之 但未知樓額何緣得到 亦俟後攷
 
 

1.45. 李榮賢

91
太學志 隆慶元年 駕幸國學 朝鮮陪臣李榮賢等六員 各具本等衣冠 赴彛倫堂外 文臣班次之次 其時參班 當以使价留舘 何至六員之多也 今莫識李榮賢爲誰家祖先 而隨參諸員 又無姓名可攷 先輩萬運多識故事姑錄之 以待一訪
 
 

1.46. 王越試券

93
王越試券 爲風所漂 飛落我國 以其券付奏年使 而中國記載 誤稱琉球 當時以越謂有風力 擢居憲職 甞見琅瑘漫抄 成化間 太監王高休沐 有兵部尙書某往謁之 會都御史王越 戶部尙書陳鉞 亦至 高良久始出 揖諸公坐 謂曰 昔王振用事 六卿多通私謁 人以爲擅權 今諸公見訪 安知外人不議高耶 且諸公訪高 不識以高爲何如人 兵部曰 公聖人也 高作色曰 大而化之之謂聖 孔子尙曰則吾豈敢 王高何人 敢謂聖人 衆惴不能出氣云 其時兵部 雖隱其姓名 公議難掩 則至於王越所謂風力安在
 
 

1.47. 天順七年會試貢院火

95
天順七年二月 擧會試 値貢院火 監察御史焦顯 因鏁其門 不容出入 擧子焚死者 九十餘人
 
 

1.48. 新羅戶

97
燕之東北郡縣 非但多高麗庄 唐總章中 以新羅戶 置僑治良鄕之廣陽城
 
 

1.49. 證高麗史

99
朱昆 田竹坨之子也 其按元順帝北走 駐蹕應昌 太子愛猷識里臘達嗣立 徙和林改元宣光 高麗稱爲北元 辛禑甞奉其年號 時洪武十年也 明年豆叱仇帖木兒立 北元遣使告高麗 繼又以改元天元 告高麗 具見鄭麟趾高麗史 則繼順帝而建元者 非止宣光矣 盖順帝之稱中國所號 而惠宗廟號 殘元所謚 其後僅識宣光之謚 昭宗則天元之立 史家之所略 而所以據麗史爲證也歟
 
 

1.50. 朝鮮牡丹

101
六街花事云 荷包牡丹 本草一名朝鮮牡丹 花似僧鞵菊而深紫色其以牡丹名者 因其葉相類也 京師槐樹斜街 慈仁寺藥王廟花市 恒有之 所謂荷包者 中國人以繡圓囊 相贈遺曰 荷包 卽囊名也 僧鞵菊 未知何狀 要之皆草花也 旣名朝鮮牡丹 而我東獨不見 何也
 
 

1.51. 艾虎

103
端午日 工曹進宮扇艾虎 戒庵漫筆 端午 賜京官宮扇 竹骨紙面 俱畵翎毛 五色線纏繞 艾虎云 端午艾虎 卽亦中國舊俗
 
 

1.52. 十可笑

105
戴斗夜談 京師相傳十可笑 光祿寺茶湯 太醫院藥方 神樂觀祈禳 武庫司刀鎗 營繕司作塲 養濟院衣粮 敎坊司婆娘 都察院憲綱 國子監學堂 翰林院文章 猶漢世諺稱擧秀才不知書 察孝廉父別居之謂也 我東諺有云 官猪腹痛 猶言越視秦瘠也 其名存實無 漢世孝廉 猶然 何况後世乎
 
 

1.53. 子規

107
元至正十九年 子規啼於居庸關 關距皇城七十里 燕都八景 居庸疊翠 其一也 元王惲以爲始皇築長城時 居息庸徒於此地 遂稱居庸 慕容垂遣慕容農 出蠮螉塞 卽居庸之訛音云 余甞欲一至居庸 而往返爲一百四十里 則有難於一日中周旋 故止焉 至今爲恨
 
 

1.54. 慶壽寺大藏經碑略

109
國家崇信佛法 建大佛寺 必置經藏 叢天下之工書者 泥黃金繕寫 以示其嚴 選天下之善鎪者 刊美木傳刻 以致其廣 京師諸寺 日飯僧端坐群誦 撞鍾吹螺 晝夜不絶 歲又一再遣使 乘驛奉香幣 徧天下亦如之 斯盡恒河沙界 並受其福 於虖至矣 高麗古稱詩書禮義之國 皇元之有天下也 世祖皇帝結之恩 待之禮 亦最優異 父子繼王 並列貳館 今王 忠宣王 又以聰明忠孝 爲皇帝皇太后所親幸 大德乙巳 乃施經一藏 入大慶壽寺 歸美以報于上寺 爲裕皇祝釐之所 於京城諸刹 爲最古 皇慶元年夏六月 謂某爲文勒之石 王名 璋 好賢樂善 有德有文 逮事世祖 以皇甥爲世子 入宿衛 被賞識 成宗朝選尙公主 大德末年 從今上平內難 立武宗有功 爲推忠揆義協謀佐運功臣 開府儀同三司 太子太師 上柱國駙馬都尉瀋王 征東行中書省右丞相 嗣高麗國王 今上卽位 策勳加太尉 碑程鉅夫所撰也 在雪樓集 辭多譏諷 盖寓諸外國撰述 以微見其志 麗史未必見載 故截錄其略
 
 

1.55. 謊糧臺

111
未及東岳廟五里 有荒凉臺 非也 長安客話 唐太宗征高勾麗 甞屯兵于此 虛設囷倉 以疑敵人 故俗因呼其地曰謊糧臺 其說似是
 
 

1.56. 胡元理學之盛

113
中國理學之盛 莫尙于胡元之世 而又有兩異事 元開國之初 道士之儒言 釋氏之儒行也 長春眞人邱處機 字通密 登州人 長春 其號也 生于金皇統戊辰五月十九日 貞祐乙亥 金主召不起 己卯 宋亦遣使召之 又不起 是年五月 蒙古太祖自柰蠻 遣近侍持手詔致聘 遂赴召 踰鐵門關 經數十國地萬餘里 見帝於雪山 首以一天下者 在不嗜殺人爲對 諫止大獵 則曰天道好生 問爲治之方 對以敬天愛民 問修身之道 則對以淸心寡欲 問長生之藥 則曰有衛生之經 無長生之藥 每召就坐 勸帝者皆慈孝之說也 豈非道士而儒言者乎 是時蒙古踐蹂中原 河南北尤甚 民罹俘戮 無所逃命處 機還燕 使其徒持牒 招求於戰伐之餘 由是爲人奴者得復爲良 與濱死而得更生者 毋慮二三萬人 此出元史 又海雲國師名印簡 山西之寧遠人也 年十一 能開衆講義濟衆凶 金宣宗賜號通元廣惠大師 寧遠城陷 與其師中觀皆被執 元成吉思皇帝 元太祖 遣使語大師曰 老長老 小長老皆可好 自是天下皆稱小長老焉 海雲每言于大官人忽都護曰 孔子聖人 宜世封以祀 顔子 孟子之後及習周公 孔子之學者 宜皆免差役 以勤服其業 從之 此見王萬慶所撰九級塔碑文 豈非釋氏而儒行者歟 玆並錄之
 
 

1.57. 拜荊

115
余甞過豐潤縣 其東北 有秦王山 惟荊叢生 相傳唐太宗爲秦王時 登此山 見荊愕然曰 此 里師授吾句讀時 所用朴也 下馬拜之 荊皆垂首嚮地 如頫伏狀 至今猶然
 
 

1.58. 還鄕河

117
豊潤玉田之間 有還鄕河 凡水皆東流 而獨此河西流 燕山叢錄 宋徽宗過河橋 駐馬四顧 悽然曰 過此漸近大漠矣 吾安得似此水還鄕乎 不食而去云 或曰 石少主所命之名 而人至今呼之 石少主者 似是石晉少主重貴 而亦爲契丹所虜 當過此也
 
 

1.59. 桂苑筆耕

119
唐書藝文志 有新羅崔致遠桂苑筆耕四卷 而後來著書家引用書目 無見焉 書亡當久
 
 

1.60. 千佛寺

121
自密雲入德勝門 時路甚泥濘 群羊且塞路 不可行 遂下馬 與洪譯命福 入路傍千佛寺少憩 佛座繞千蓮 蓮繞千佛 尊天諸佛二十四軀及十八羅漢 皆我國所進云 此據劉同人景物略爲說 而殊不識淥水雜識 已據喬應春碑 爲太監楊用所鑄也
【원문】口外異聞(구외이문)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미분류〕
▪ 분류 : 고전 수필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33
- 전체 순위 : 1475 위 (2 등급)
- 분류 순위 : 51 위 / 81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내서재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 구외이문 [제목]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문학 > 한국문학 > 고전 수필 해설   본문   한문  한글 
◈ 口外異聞(구외이문)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1년 04월 01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