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六韜 (육도) ◈
◇ 文韜 ◇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6권)     처음◀ 1권 다음
태공망
목   차
[숨기기]
 

1. 文韜

 

1.1. 文師

3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螭,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4
文王曰:「兆致是乎?」
5
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為禹占,得皋陶,兆比於此。」
6
文王乃齋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7
文王勞而問之曰:「子樂漁邪?」
8
太公曰:「臣聞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殆非樂之也。」
9
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
10
太公曰:「釣有三權:祿等以權,死等以權,官等以權。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
11
文王曰:「願聞其情。」
12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言至情者,事之極也。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13
文王曰:「唯仁人能受至諫,不惡至情,何為其然?」
14
太公曰:「緡微餌明,小魚食之;緡調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餌豐,大魚食之。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
 
15
「嗚呼!曼曼緜緜,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遠。微哉!聖人之德,誘乎獨見;樂哉!聖人之慮,各歸其次,而樹斂焉。」
16
文王曰:「樹斂何若而天下歸之?」
17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18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詔命乎?」乃載與俱歸,立為師。
 
 

1.2. 盈虛

20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時變化自然乎?」
21
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22
文王曰:「古之賢君,可得聞乎?」
23
太公曰:「昔者帝堯之王天下,上世所謂賢君也。」
24
文王曰:「其治如何?」
25
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泆之樂不聽,宮垣屋室不堊,甍桷椽楹不斲,茅茨徧庭不剪。鹿裘禦寒,布衣掩形;糲粱之飯,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績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德,表其門閭。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養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飢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
26
文王曰:「大哉!賢君之德也。」
 
 

1.3. 國務

28
文王問太公曰:「願聞為國之大務,欲使主尊人安,為之奈何?」
29
太公曰:「愛民而已。」
30
文王曰:「愛民奈何?」
31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
32
文王曰:「敢請釋其故。」
33
太公曰:「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省刑罰,則生之;薄賦斂,則與之;儉宮室、臺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宮室、臺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
34
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飢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己物。此愛民之道也。」
 
 

1.4. 大禮

36
文王問太公曰:「君臣之禮如何?」
37
太公曰:「為上唯臨,為下唯沈;臨而無遠,沈而無隱。為上唯周,為下唯定;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38
文王曰:「主位如何?」
39
太公曰:「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爭。虛心平志,待物以正。」
 
40
文王曰:「主聽如何?」
41
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許之則失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神明之德,正靜其極。」
 
42
文王曰:「主明如何?」
43
太公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並進,則明不蔽矣。」
 
 

1.5. 明傳

45
文王寢疾,召太公望,太子發在側。曰:「嗚呼!夫將棄予,周之社稷,將以屬汝。今予欲師至道之言,以明傳之子孫。」
46
太公曰:「王何所問?」
47
文王曰:「先聖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聞乎?」
48
太公曰:「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1.6. 六守

50
文王問太公曰:「君國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51
太公曰:「不慎所與也。人君有六守、三寶。」
 
52
文王曰:「六守何也?」
53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是謂六守。」
 
54
文王曰:「慎擇六守者何?」
55
太公曰:「富之而觀其無犯,貴之而觀其無驕,付之而觀其無轉,使之而觀其無隱,危之而觀其無恐,事之而觀其無窮。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貴之而不驕者、義也,付之而不轉者、忠也,使之而不隱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窮者、謀也。人君無以三寶借人,借人則君失其威。」
 
56
文王曰:「敢問三寶?」
57
太公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穀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於君,都無大於國。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
 
 

1.7. 守土

59
文王問太公曰:「守土奈何?」
60
太公曰:「無䟽其親,無怠其眾,撫其左右,御其四旁。無借人國柄。借人國柄,則失其權。無掘壑而附丘,無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執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賊人將來。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斧柯。是故人君必從事於富。不富無以為仁,不施無以合親。䟽其親,則害;失其眾,則敗;無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則為人所害,而不終其正也。」
 
61
文王曰:「何謂仁義?」
62
太公曰:「敬其眾,合其親。敬其眾則和,合其親則喜,是謂仁義之紀。無使人奪汝威。因其明,順其常。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敬之無疑,天下和服。」
 
 

1.8. 守國

64
文王問太公曰:「守國奈何?」
65
太公曰:「齋,將語君天地之經,四時所生,仁聖之道,民機之情。」
66
王即齋七日,北面再拜而問之。
67
太公曰:「天生四時,地生萬物。天下有民,仁聖牧之。
68
故春道生,萬物榮;夏道長,萬物成;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尋。盈則藏,藏則復起,莫知所終,莫知所始。聖人配之,以為天地經紀。故天下治,仁聖藏;天下亂,仁聖昌;至道其然也。
69
聖人之在天地間也,其寶固大矣。因其常而視之,則民安。夫民動而為機,機動而得失爭矣。故發之以其陰,會之以其陽。為之先唱,天下和之。極反其常,莫進而爭,莫退而讓。守國如此,與天地同光。」
 
 

1.9. 上賢

71
文王問太公曰:「
72
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73
太公曰:「王人者,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賊七害。」
 
74
文王曰:「願聞其道。」
75
太公曰:「夫六賊者:一曰:臣有大作宮室池榭、遊觀倡樂者,傷王之德。
76
二曰:民有不事農桑、任氣遊俠、犯歷法禁、不從吏教者,傷王之化。
77
三曰:臣有結朋黨、蔽賢智、鄣主明者,傷王之權。
78
四曰: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
79
五曰:臣有輕爵位、賤有司、羞為上犯難者,傷功臣之勞。
80
六曰:強宗侵奪、陵侮貧弱者,傷庶人之業。
81
七害者:一曰:無智略權謀,而以重賞尊爵之,故強勇輕戰,僥倖於外,王者慎勿使為將。
82
二曰:有名無實,出入異言;掩善揚惡,進退為巧,王者慎勿與謀。
83
三曰:朴其身躬,惡其衣服;語無為以求名,言無欲以求利,此偽人也,王者慎勿近。
84
四曰:奇其冠帶,偉其依服;博聞辯辭,虛論高議以為容美,窮居靜處而誹時俗,此姦人也,王者慎勿寵。
85
五曰:讒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輕死以貪祿秩,不圖大事,得利而動;以高談虛論說於人主,王者慎勿使。
86
六曰:為雕文刻鏤、技巧華飾而傷農事,王者必禁之。
87
七曰:偽方異伎,巫蠱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88
故民不盡力,非吾民也;士不誠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諫,非吾臣也;吏不平潔愛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和陰陽以安萬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實,明賞罰,樂萬民,非吾相也。
89
夫王者之道,如龍首,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聽。
90
示其形,隱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極也;若淵之深,不可測也。故可怒而不怒,姦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乃發。兵勢不行,敵國乃強。」
91
文王曰:「善哉!」
 
 

1.10. 舉賢

93
文王問太公曰:「君務舉賢,而不獲其功。世亂愈甚以至危亡者,何也?」
94
太公曰:「舉賢而不用,是有舉賢之名而無用賢之實也。」
95
文王曰:「其失安在?」
96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譽而不得真賢也。」
97
文王曰:「何如?」
98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譽者為賢,以世俗之所毀者為不肖。則多黨者進,少黨者退。若是則群邪比周而蔽賢,忠臣死於無罪,姦臣以虛譽取爵位。是以世亂愈甚,則國不免於危亡。」
99
文王曰:「舉賢奈何?」
100
太公曰:「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也。」
 
 

1.11. 賞罰

102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吾欲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為之奈何?」
103
太公曰:「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所不聞見者莫不陰化矣。夫誠暢於天地,通於神明,而況於人乎。」
 
 

1.12. 兵道

105
武王問太公曰:「兵道如何?」
106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黃帝曰:一者、階於道,幾於神。用之在於機,顯之在於勢,成之在於君。故聖王號兵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樂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於慮亡。樂者非樂,在於慮殃。今王已慮其源,豈憂其流乎。」
 
107
武王曰:「兩軍相遇,彼不可來,此不可往,各設固備,未敢先發。我欲襲之,不得其利,為之奈何?」
108
太公曰:「外亂而內整,示飢而實飽,內精而外鈍,一合一離,一聚一散,陰其謀,密其機;高其壘,伏其銳。士寂若無聲,敵不知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
 
109
武王曰:「敵知我情,通我謀,為之奈何?」
110
太公曰:「兵勝之術,密察敵人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
【원문】文韜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미분류〕
▪ 분류 : 인문/사회과학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81
- 전체 순위 : 799 위 (2 등급)
- 분류 순위 : 72 위 / 155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내서재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육도 삼략(六韜三略) [제목]
 
  강상(姜尙) [저자]
 
  # 병법서 [분류]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중국의 고전 (병법서)
무경칠서의 하나.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동양고전 > 인문/사회과학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6권)     처음◀ 1권 다음 한문 
◈ 六韜 (육도)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0년 08월 11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