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魏書(위서) 志(지) ◈
◇ 志(지) 第十八(제18) 靈徵(영징) 八下(8하) ◇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20권)     이전 18권 다음
550년대
위수(魏收)
1
志第十八 靈徵八下
 
 
2
魏氏世居幽朔,至獻帝世,有神人言應南遷,於是傳位於子聖武帝,命令南徙,山谷阻絕,仍欲止焉。復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積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
 
3
高祖延興元年十一月,肆州秀容民獲麟以獻。王者不刳胎剖卵則至。
 
4
世祖神䴥三年七月,冀州獻白龜。王者不私人以官,尊耆任舊,無偏黨之應。
 
5
高祖興安二年六月,營州送大龜。
 
6
高祖延興元年十二月,徐州竹邑戍士邢德於彭城南一百二十里,得蓍一株,四十九枝,下掘得大龜獻之。詔曰:「龜蓍與經文相合,所謂靈物也。德可賜爵五等。」
 
7
三年六月,京師獲大龜。
 
8
肅宗神龜元年二月,獲龜於九龍殿靈芝池,大赦改元。
 
9
孝靜武定三年十月,有司奏南兗州陳留郡民賈興達於家庭得毛龜一。
 
10
天平四年八月,有巨象至於南兗州,碭郡民陳天愛以告,送京師,大赦改年。王者自養有節則至。
 
11
高祖太和二年十一月,徐州獻黑狐。周成王時,治致太平而黑狐見。
 
12
三年五月,獲白狐王者仁智則至。
 
13
六月,撫冥獲白狐以獻。
 
14
八年六月,徐州獲黑狐以獻。
 
15
十年三月,冀州獲九尾狐以獻。王者六合一統則見。周文王時,東夷歸之。曰,王者不傾於色則至德至,鳥獸亦至。
 
16
十一年十一月,冀州獲九尾狐以獻。
 
17
二十三年正月,司州、河州各獻白狐貍。
 
18
十九年六月,司州平陽郡獲白狐以獻。
 
19
世宗景明三年二月,河州獻白狐。
 
20
永平三年十月,白狐見於汲郡。
 
21
延昌四年四月,兗州獻白狐。
 
22
九月,相州獻白狐。
 
23
閏月,汾州獻白狐二。
 
24
肅宗正光二年三月,南青州獻白狐二。
 
25
三年六月,平陽郡獻白狐。
 
26
八月,光州獻九尾狐。
 
27
四年五月,平陽郡獻白狐。
 
28
孝靜天平四年四月,西兗州獻白狐;七月,光州獻九尾狐。
 
29
元象元年四月,光州獻九尾狐。
 
30
二年二月,光州獻九尾狐。
 
31
興和三年五月,司州獻九尾狐。
 
32
十二月,魏郡獻白狐。
 
33
四年四月,瀛州獻白狐二。
 
34
武定元年七月,幽州獲白狐,以獻上。
 
35
三年七月,瀛州獻白狐,二牡一牝。
 
36
九月,西兗州獻白狐。
 
37
太和二年十一月辛未,泰州獻五色狗。
 
38
三年三月,齊州獻五色狗,其五色如畫。
 
39
太祖天興四年五月,魏郡斥丘縣獲白鹿。王者惠及下則至。
 
40
太宗永興四年九月,建興郡獻白鹿。
 
41
世祖神䴥元年二月,定州獲白䴥,白䴥鹿又見於樂陵,因以改元。
 
42
三年二月,白鹿見於代郡倒刺山。
 
43
太延四年十二月,相州獻白鹿。
 
44
真君八年五月,洛州送白鹿。
 
45
高宗太安二年十月,白鹿見於京師西苑。
 
46
高祖承明元年六月,秦州獻白鹿。
 
47
太和元年正月,白鹿見於秦州。
 
48
三月,白鹿見於青州。
 
49
四年正月,南豫州獻白鹿。
 
50
十九年七月,司州獲白鹿、麑以獻。
 
51
二十年六月,司州獻白鹿。
 
52
世宗景明元年四月,荊州獻白鹿。
 
53
永平四年八月,平州獻白鹿。
 
54
延昌二年五月,齊州獻白鹿。
 
55
四年六月,司州獻白鹿。
 
56
肅宗熙平元年五月,濟州獻白鹿。
 
57
二年五月,司州獻白鹿。
 
58
神龜二年六月,徐州獻白鹿。
 
59
孝靜元象元年六月,齊獻武王獲白鹿以獻。
 
60
武定元年六月,兗州獻白鹿。
 
61
太祖登國六年十二月,上獵,親獲鹿一角。召問群臣,皆曰:「鹿當二角,今一,是諸國將並之應也。」
 
62
高祖太和三年三月,肆州獻一角鹿。
 
63
神龜元年七月,徐州獻一角鹿。
 
64
世宗正始二年九月,後軍將軍爾朱新興獻一角獸。天下平一則至。
 
65
肅宗熙平元年十一月,肆州獻一角獸。
 
66
神龜二年九月,徐州獻一角獸。
 
67
高宗太安三年三月,有白狼一,見於太平郡。議者曰:「古今瑞應多矣,然白狼見於成湯之世,故殷道用興,太平嘉名也。又先帝本封之國而白狼見焉,無窮之徵也。周宣王得之而犬戎服。
 
68
太宗永興四年十二月,章安子封懿獻白麞。王者刑罰理則至。
 
69
高祖太和二年十二月,懷州獻白麞。
 
70
三年五月,白麞見於豫州。
 
71
二十三年正月,華州獻白麞。
 
72
肅宗熙平二年三月,徐州獻白麞。
 
73
神龜二年七月,徐州獻白麞。
 
74
孝靜武定七年七月,瀛州獻白麞。
 
75
高祖太和七年六月,青州獻三足烏。王者慈孝天地則至。
 
76
十三年十一月,滎陽獻三足烏。
 
77
十四年六月,懷州獻三足烏。
 
78
十五年閏月,濟州獻三足烏。
 
79
十七年五月,冀州獻三足烏。
 
80
二十年六月,豫州獻三足烏。
 
81
二十三年六月,冀州獻三足烏。
 
82
世宗景明元年五月,徐州獻三足烏。
 
83
三年二月,豫州獻三足烏。
 
84
四年六月,幽州獻四足烏。
 
85
正始元年二月,冀州獻三足烏。
 
86
五月,幽州獻三足烏。
 
87
是月,相州獻三足烏。
 
88
六月,定州獻三足烏。
 
89
二年五月,肆州獻三足烏。
 
90
三年三月,豫州獻三足烏。
 
91
是月,豫州又獻三足烏。
 
92
永平元年四月,豫州獻三足烏。
 
93
延昌三年二月,冀州獻三足烏。
 
94
肅宗熙平元年四月,汲郡獻三足烏。
 
95
二年四月,東郡獻三足烏。
 
96
是月,豫州獻三足烏。南兗州又獻三足烏。
 
97
神龜元年八月,雍州獻三足烏。
 
98
二年五月,潁川郡獻三足烏。
 
99
正光元年四月,濟州獻三足烏。
 
100
是月,濟州又獻三足烏。
 
101
二年閏月,東郡獻三足烏。
 
102
三年五月,東郡獻三足烏。潁川郡許昌獻三足烏。肆州獻三足烏。
 
103
六月,冀州獻三足烏。
 
104
四年六月,瀛州獻三足烏。
 
105
出帝太昌元年五月,齊獻武王獲三足烏以獻。
 
106
孝靜元象二年四月,京師獲三足烏。
 
107
武定三年五月,瀛州獻三足烏。
 
108
四年四月,潁州獻三足烏。
 
109
五月,潁州又獻三足烏。
 
110
高祖太和二年七月,白烏見於涼州。王者宗廟肅敬則至。
 
111
九月,白烏見於京師。
 
112
三年五月,白烏見於豫州。
 
113
九月,白烏見於秦州。
 
114
十七年六月,兗州獻白烏。
 
115
二十三年十二月,司州獻白烏。
 
116
世宗正始二年五月,司州獻白烏。
 
117
三年九月,潁川君獻白烏。
 
118
四年七月,潁川又獻白烏。
 
119
永平元年四月,潁川獻白烏。
 
120
延昌二年八月,平陽郡獻白烏。
 
121
三年六月,冀州獻白烏。
 
122
肅宗正光元年十月,幽州獻白烏。
 
123
孝靜天平二年七月,齊獻武王獲白烏以獻。
 
124
元象元年五月,冀州獲白烏。
 
125
二年八月,徐州表:「濟陰郡㕔事前槐樹,烏巢於上,烏母死,有鵲銜食哺烏兒,不失其時,並皆長大。」 賞太守帛十匹。
 
126
興和四年四月,魏郡貴鄉縣獲白烏鶵。
 
127
五月,京師獲白烏。是月,陽夏郡獻白烏。
 
128
七月,北豫州獻白烏。
 
129
十月,瀛州獻白烏。
 
130
武定元年六月,東郡民獻白烏。
 
131
三年五月,北豫州獻白烏。
 
132
是月,廣宗郡獻白烏。潁州又獻白烏。
 
133
六月,滄州獻白烏。
 
134
四年四月,梁州獻白烏。
 
135
五月,濟州獻白烏。
 
136
八月,陽夏郡獻白烏。
 
137
高祖太和二年二月,涼州獻赤烏。周武王時銜麥至而克殷。
 
138
肅宗熙平元年二月,赤烏見肆州秀容郡。
 
139
神龜元年四月,赤烏見並州之晉陽縣。
 
140
世宗景明二年十二月,南青州獻蒼烏。君修行孝慈,萬姓不好殺生則至。
 
141
正始二年五月,雍州獻蒼烏。
 
142
六月,雍州又獻蒼烏。
 
143
永平二年四月,河內獻蒼烏。
 
144
肅宗熙平元年六月,冀州獻蒼烏。
 
145
前廢帝普泰元年五月,河內獻蒼烏。
 
146
孝靜興和四年五月,濟州獻蒼烏。
 
147
七月,瀛州又獻蒼烏。
 
148
武定元年四月,兗州獻蒼烏。
 
149
五月,濟州又獻蒼烏。
 
150
二年五月,京師獲蒼烏。
 
151
三年六月,京師獲蒼烏。
 
152
十月,光州獻蒼烏。
 
153
高祖延興二年四月,幽州獻白鵲。
 
154
四年九月,白鵲見於中山。
 
155
承明元年八月,定、冀二州俱獻白鵲。
 
156
十一月,定州又獻白鵲。
 
157
太和二年十一月,洛州獻白鵲。
 
158
肅宗熙平元年正月,定州獻白鵲。
 
159
正光四年正月,京師獲白鵲。
 
160
孝靜興平二年五月,京師獲白鵲。
 
161
武定二年七月,林慮獻白鵲。
 
162
三年六月,京師獲白鵲。
 
163
世祖太平真君二年七月,天有黃光洞照。議者僉謂榮光也。
 
164
高宗興光元年二月,有云五色。所謂景雲,太平之應也。
 
165
景明二年六月,有云五色,見於申酉之間。
 
166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日初出,有大黃氣成抱。
 
167
世祖始光四年六月,甘露降於太學。王者德至,天和氣盛則降。又王者敬老,則柏受甘露。王者尊賢愛老,不失細微,則竹葦受。
 
168
神䴥元年二月,甘露降於範陽郡。
 
169
二年四月,甘露降於鄴。
 
170
六月,甘露降於平城宮。
 
171
三年三月,甘露降於鄴。
 
172
四年五月,甘露降於河西。
 
173
太平真君元年四月,甘露降於平原郡。
 
174
高宗太安二年七月,甘露降於常山郡。
 
175
和平二年七月,甘露降於京師。
 
176
世宗景明三年八月,甘露降於青州新城縣。
 
177
永平元年十月,甘露降於青州益都縣。
 
178
延昌二年九月,甘露降於齊州清河郡。
 
179
三年十月,齊州上言甘露降。
 
180
四年七月,甘露降於京師。
 
181
肅宗正光三年十月,甘露降華林園柏樹。
 
182
四年八月,甘露降顯美縣。
 
183
孝靜元象二年三月,甘露降於京師。
 
184
武定五年十月,甘露降齊文襄王第門柳樹。
 
185
六年三月,甘露降於京師。
 
186
四月,太山郡上言甘露降。
 
187
太祖天興二年七月,獲嘉禾於平城縣,異莖同穎。
 
188
八月,廣寧送嘉禾一莖十一穗;平城南十里郊嘉禾一莖九穗,告於宗廟。
 
189
太宗永興二年十月,嘉禾生於清河郡。
 
190
太常三年八月,嘉禾生於勃海郡東光縣。
 
191
世祖神䴥二年七月,嘉禾生於魏郡安陽縣,三本同穎。
 
192
高祖承明元年八月,齊州獻嘉禾。
 
193
太和三年九月,齊州獻嘉禾。
 
194
五年八月,常山獻嘉禾。
 
195
七年八月,定州獻嘉禾。
 
196
世宗景明元年七月,齊州獻嘉禾。
 
197
三年七月,齊州獻嘉禾。
 
198
四年八月,冀州獻嘉禾。
 
199
正始元年八月,濟州獻嘉禾。
 
200
二年六月,齊州獻嘉禾。七月,魯陽郡獻嘉禾。八月,司州獻嘉禾。
 
201
三年七月,冀州獻嘉禾。
 
202
永平三年八月,滎陽獻嘉禾。
 
203
肅宗熙平二年八月,幽州獻嘉禾,三本同穗。
 
204
正光二年七月,朔州獻嘉禾。
 
205
三年八月,肆州獻嘉禾,一根生六穗。
 
206
孝靜天平三年七月,魏郡獻嘉禾。
 
207
四年八月,並州獻嘉禾。
 
208
是月,京師又獲嘉禾。虞曹郎中司馬仲璨又獻嘉禾,一莖五穗。
 
209
元象元年八月,東雍州獻嘉禾。
 
210
興和三年八月,南青州獻嘉禾。
 
211
四年八月,京師再獲嘉禾。
 
212
武定二年八月,京師獲嘉禾。
 
213
三年八月,並州獻嘉禾。
 
214
高祖太和三年十月,徐州獻嘉瓠,一蒂兩實。
 
215
太祖天興二年七月,並州獻白兔一,王者敬耆老則見。
 
216
三年五月,車駕車巡,幸廣寧,有白兔見於乘輿前,獲之。
 
217
四年正月,並州獻白兔。
 
218
太宗永興三年,上獵於西山,獲白兔。
 
219
八月,京師獲白兔。
 
220
泰常元年十一月,定州安平縣獻白兔。
 
221
二年六月,京師獲白兔。
 
222
三年六月,頓丘郡獲白兔。
 
223
世祖始光三年五月,洛州獻黑兔。
 
224
神䴥元年九月,章武郡獻白兔。
 
225
四年二月,渤海郡獻白兔。
 
226
真君七年二月,青州獻白兔二。
 
227
高宗和平三年十月,雲中獲白兔。
 
228
四年閏月,鄴縣獲白兔。
 
229
高祖延興五年四月,白兔見於代郡。
 
230
承明元年八月,白兔見於雲中。
 
231
太和元年六月,雍州周城縣獻白兔。
 
232
三年三月,吐京鎮獻白兔。
 
233
八年六月,徐州獻白兔。
 
234
十八年十月,瀛州獻白兔。
 
235
二十年七月,汲郡獻黑兔。
 
236
七月,京師獲白兔。
 
237
二十三年,獲黑兔。
 
238
世宗景明元年十一月,河州獻白兔。
 
239
三年四月,潁川郡獻白兔。
 
240
八月,河內郡獻白兔。
 
241
四年六月,河內郡南白兔。
 
242
七月,夏州獻黑兔。
 
243
正始元年三月,河南郡獻黑色。
 
244
四月,魯陽郡獻白兔。
 
245
二年八月,東郡獻白兔。
 
246
九月,河內郡獻黑兔。
 
247
是月,肆州獻白兔,東郡又獻白兔。
 
248
三年七月,薄骨律鎮獻白兔。
 
249
九月,肆州獻白兔。
 
250
四年四月,河內郡獻白兔。
 
251
永平元年四月,濟州獻白兔。
 
252
五月,河內獻黑兔。
 
253
十月,樂安郡獲白兔。
 
254
二年二月,相州獻白兔。
 
255
延昌三年七月,豫州獻白兔。
 
256
四年三月,河南獻白兔。
 
257
八月,河南又獻白兔。
 
258
九月,河內又獻白兔。
 
259
肅宗熙平二年四月,豫州獻白兔。
 
260
五月,東郡獻白兔。
 
261
六月,京師獲白兔。
 
262
十一月,鄯善鎮獻白兔。
 
263
神龜元年六月,京師獲黑兔。
 
264
二年八月,正平郡獻白兔。
 
265
九月,正平郡又獻白兔。
 
266
十月,京師獲黑兔。
 
267
正光元年正月,徐州獻白兔。
 
268
五月,冀州獻白兔。
 
269
三年五月,徐州獻白兔二。
 
270
是月,冀州獻白兔。
 
271
孝靜天平二年八月,光州獻白兔。
 
272
四年十月,光州獻白兔。
 
273
元象元年五月,徐州獲白兔。
 
274
六月,齊獻武王獲白兔以獻。
 
275
是月,濮陽郡獻白兔。
 
276
興和二年四月,徐州獻白兔。
 
277
六月,京師獲白兔。
 
278
四年正月,光州獻白兔。
 
279
武定元年三月,瀛州獻白兔。
 
280
闕字月,汲郡獻白兔。
 
281
六年十一月,武平鎮獻白兔。
 
282
太祖天興五年八月,上曜軍覽谷,見白燕一。
 
283
太宗永興三年六月,京師獲白燕。
 
284
四年閏月,京師又獲白燕。
 
285
泰常二年六月,京師獲白燕。
 
286
高祖太和二年三月,白燕見於並州。
 
287
八年四月,白燕集於京師。
 
288
是月,代郡獲白燕。
 
289
二十三年八月,荊州獻白燕。
 
290
閏月,正平郡獻白燕。
 
291
世宗景明三年六月,涇州獻白燕。
 
292
肅宗熙平元年七月,京師獲白燕。
 
293
孝靜元象元年八月,西中府獻白燕。
 
294
興和二年三月,京師獲白燕。
 
295
武定三年六月,北豫州獻白燕。
 
296
太宗泰常八年五月,雁門獻白雀。王者爵祿均則白雀至。
 
297
世祖神䴥元年九月,滄水郡獻白雀。
 
298
十月,魏都獻白雀。
 
299
真君八年五月,雁門郡獻白雀。
 
300
高祖延興二年二月,白雀見於扶風郡。
 
301
三年五月,白雀見於代郡。
 
302
四年正月,青州獻白雀。
 
303
太和三年五月,白雀見於豫州。
 
304
十三年正月,清河武城縣獻白雀。
 
305
世宗景明三年六月,滎陽郡獻白雀。
 
306
十月,薄骨律鎮獻白雀。
 
307
四年三月,敦煌鎮獻白雀。
 
308
五月,京師獲白雀。
 
309
六月,恆農郡獻白雀。
 
310
七月,京師獲白雀。
 
311
正始二年七月,薄骨律鎮獻白雀。
 
312
三年四月,獲白雀於京師。
 
313
十月,河州獻白雀。
 
314
十二月,雍州獻白雀。
 
315
四年二月,豫州獻白雀。
 
316
永平三年七月,京師獲白雀。
 
317
延昌三年七月,河南郡獲白雀。
 
318
十一月,秦州獻白雀。
 
319
四年五月,滎陽獻白雀。
 
320
八月,秦州獻白雀。
 
321
是月,青州獻白雀。
 
322
是月,恆州獻白雀。
 
323
是月,洛陽獲白雀。
 
324
十一月,荊州獻白雀。
 
325
肅宗熙平元年四月,京師再獲白雀。
 
326
七月,宮中獲白雀。
 
327
二年四月,華州獻白雀。
 
328
六月,相州獻白雀。
 
329
是月,薄骨律鎮獻白雀。
 
330
七月,京師獲白雀。
 
331
八月,薄骨律鎮又獻白雀。
 
332
是月,京師獲白雀。
 
333
十一月,京師獲白雀。
 
334
神龜元年五月京師獲白雀。
 
335
六月京師獲白雀二。
 
336
八月薄骨律鎮獻白雀。
 
337
三年五月徐州獻白雀。
 
338
是月,京師獲白雀。
 
339
三年七月,京師又獲白雀。
 
340
正光元年六月,京師獲白雀。
 
341
二年六月,光州獻白雀。
 
342
三年四月,京師獲白雀。
 
343
六月,滎陽郡獻白雀。
 
344
八月,濟州獻白雀。
 
345
是月,光州獻白雀。
 
346
九月,白雀見舍人省。
 
347
四年六月,京師獲白雀。
 
348
七月,京師獲白雀。
 
349
出帝太昌元年四月,京師獲白雀。
 
350
孝靜天平二年五月,北豫州獻白雀。
 
351
三年七月,京師獲白雀。
 
352
四年七月,兗州獻白雀。
 
353
元象元年五月,京師獲白雀。
 
354
六月,京師獲白雀。
 
355
七月,肆州獻白雀。
 
356
是月,齊獻武王獲白雀。
 
357
二年五月,京師獲白雀。
 
358
六月,齊文襄王獲白雀以獻。
 
359
是月,南兗州獲白雀。
 
360
七月,京師獲白雀。
 
361
興和二年四月,京師獲白雀。
 
362
閏月,京師獲白雀。
 
363
六月,光州獻白雀。
 
364
七月,京師獲白雀。
 
365
三年五月,京師獲白雀。
 
366
四年正月,京師獲白雀。
 
367
六月,京師獲白雀。
 
368
七月,京師獲白雀。
 
369
武定元年六月,京師獲白雀。
 
370
七月,京師獲白雀。
 
371
三年五月,梁州獲白雀。
 
372
七月,京師獲白雀。
 
373
十月,兗州獲白雀。
 
374
四年六月,京師獲白雀。
 
375
六年六月,京師獲白雀。
 
376
世宗景明三年三月,濟州獻赤雀。周文王時銜書至。
 
377
四年五月,獲赤雀於京師。
 
378
永平元年四月,京師獲赤雀。
 
379
肅宗孝昌三年四月,河南獲赤雀以獻。
 
380
高宗和平四年三月,冀州獻白鳩。殷湯時至。王者養耆老,遵道德,不以新失舊則至。
 
381
高祖承明元年十一月,冀州獻白鳩。
 
382
太和二十三年七月,瀛州獻白鳩。
 
383
八月,滎陽郡獻白鳩。
 
384
世宗景明三年七月,涇州獻白鳩。
 
385
正始元年十月,京師獲白鳩。
 
386
是月,建興郡獻白鳩。
 
387
二年四月,並州獻白鳩。
 
388
七月,冀州獻白鳩三。
 
389
三年七月,夏州獻白鳩。
 
390
永平元年六月,洛州獻白鳩。
 
391
肅宗熙平二年九月,汲郡獻白鳩。
 
392
太祖天興四年春,新興太守上言:「晉昌民賈相,昔年二十二,為雁門郡吏,入句注西陘,見一老父,謂相曰:『自今以後四十二年當有聖人出於北方。時當大樂,子孫永長,吾不及見之。』言終而過。相顧視之,父老化為石人。相今七十。下檢石人見存。至帝破慕容寶之歲,四十二年。」
 
393
真君五年二月,張掖郡上言:「往曹氏之世,丘池縣大柳谷山石表龍馬之形,石馬脊文曰『大討曹』,而晉氏代魏。今石文記國家祖宗諱,著受命之符。」 乃遣使圖寫其文。大石有五,皆青質白章,間成文字。其二石記張、呂之前,已然之效。其三石記國家祖宗以至於今。其文記昭成皇帝諱「繼世四六,天法平,天下大安」 ,凡十四字;次記太祖道武皇帝諱「應王,載記千歲」 ,凡七字;次記太宗明元皇帝諱「長子二百二十年」 ,凡八字;次記「太平天王繼世主治」 ,凡八字;次記皇太子諱「昌封太山」 ,凡五字。初上封太平王,天文圖錄又授「太平真君」 之號,與石文相應。太宗名諱之後,有一人象,攜一小兒。見者皆曰:「上愛皇孫,提攜臥起,不離左右,此即上象靈契,真天授也。」 於是衛大將軍、樂安王範,輔國大將軍、建寧王崇,征西大將軍、常山王素,征南大將軍、恆農王奚斤上奏曰:「臣聞帝王之興,必有受命之符,故能經緯三才,維建皇極,三五之盛,莫不同之。伏羲有河圖、八卦,夏禹有洛書、九疇,至乃神功播於往古,聖跡顯於來世。伏惟陛下德合乾坤,明並日月,固天縱聖,應運挺生,上靈垂顧,徵善備集。是以始光元年經天師奉天文圖錄,授『太平真君』之號。陛下深執虛沖,歷年乃受。精誠感於靈物,信惠協於天人,用能威加四海,澤流宇內,溥天率土,無思不服。今張掖郡列言:丘池縣大柳谷山大石有青質白章,間成文字,記國家祖宗之諱,著受命歷數之符。王公已下,群司百闢,睹此圖文,莫不感動,僉曰:自古以來,禎祥之驗,未有今日之煥炳也。斯乃上靈降命,國家無窮之徵也。臣等幸遭盛化,沐浴光寵,無以對揚天休,增廣天地,謹與群臣參議,宜以石文之徵,宣告四海,令方外僭竊知天命有歸。」 制曰:「此天地況施,乃先祖父之遺徵,豈朕一人所能獨致。可如所奏。」
 
394
太和元年冬十月,南部尚書安定侯鄧宗慶奏:「鄉郡民李飛、太原民王顯前列稱:詣京南山採藥,到游越谷南嶺下,見清碧石柱數百枚。被詔案檢,稱所見青碧柱,長者一匹,相接而上,或方一尺二寸,或方一尺,方楞悉就。其數既多,不可具數,請付作曹採用。」 奏可。時人神異之。
 
395
顯祖皇興三年六月,尉元表:「臣於彭城遣別將以八月至睢口邀賊將陳顯達,有戰士於營外五里芻牧,見一白頭翁,乘白馬,將軍,呼之語,稱:『至十八日辰必來到此,語汝將軍,領眾從東北臨入,我當驅賊令走。申時,賊必大破,宿豫、淮陽皆克無疑。我當與汝國家淮畔為斷,下邳城我當驅出,不勞兵力。』後十日,此人復於彭城南戲馬臺東二里見白頭翁,亦乘白馬,從東北來,呼此人謂曰:『我與東海、四瀆、太山、北嶽神共行淮北,助汝二將蕩除已定。汝上下喜不?』因忽然不見。」 詔元於老人前後見所,為壇表記之。
 
396
肅宗孝昌二年十月,揚州刺史李憲表云:「門下督周伏興以去七月患假還家,至十一日夜夢渡肥水,行至草堂寺南,遙見七人,一人乘馬著朱衣,籠冠,六人從後。興路左而立,至便再拜。問興何人。興對曰:『李公門下督,暫使硤石。』其人語興:『君可回,我是孝文皇帝中書舍人,遣語李憲,勿憂賊堰,此月破矣。』興行兩步,錄興姓字,令興速白。興寤,曉遂還城,具言夢狀。七月二十七日,堰破。」
 
397
世祖延和三年三月,樂安王範獲玉璽一,文曰「皇帝璽」 以獻。
 
398
太延元年,自三月不雨至六月,使有司遍請群神,數日,大雨。是日,有婦人持一玉印至潞縣侯孫家賣之。孫家得印,奇之,求訪婦人,莫知所在。其文曰:「旱疫平。」 寇天師曰:《龍文紐書》云,此神中三字印也。」
 
399
高宗和平三年四月,河內人張超於壞樓所城北故佛圖處獲玉印以獻。印方二寸,其文曰:「富樂日昌,永保無疆,福祿日臻,長享萬年。」 玉色光潤,模制精巧,百僚咸曰:「神明所授,非人為也。」 詔天下大酺三日。
 
400
高祖承明元年八月,上谷郡民獻玉印,上有蛟龍文。
 
401
太和元年三月,武川鎮獻玉印,青質素文,其文曰「太昌」
 
402
六月,雍州獻玉印。
 
403
是月,長安鎮獻玉印一,上有龜紐,下有文字,色甚鮮白,有殊常玉。
 
404
三年七月,定州鉅鹿民獻玉印一方,七分,上有文字。
 
405
世宗永平元年四月,瀛州民獲玉璧、玉印各一以獻。
 
406
肅宗熙平二年十一月,京師仍獲玉璽二。
 
407
孝靜興和三年二月,東郡白馬縣民獻玉印一。
 
408
太宗永興三年十二月,北塞候人獲玉板二以獻。王者慈仁則見。
 
409
孝靜天平二年二月,員外散騎常侍穆禮得玉板一,廣三寸,長尺五寸,頭有兩孔以獻。
 
410
高祖承明元年九月,京兆民獻青玉璧一雙,文色炳煥。王者賢良美德則至。
 
411
肅宗正光三年六月,並州靜林寺僧在陽邑城西橡穀掘藥,得玉璧五,珪十,印一,玉柱一,玉蓋一,並以獻。
 
412
高祖太和五年六月,上邽鎮將上言:「於鎮城西二百五十里射獵,於營南千水中得玉車釧三枚,二青一赤,制狀甚精。」
 
413
孝靜興和四年七月,鄴縣民獻白玉一璞。
 
414
肅宗熙平二年正月,金出岐州橫水縣赤粟穀。
 
415
太祖天興三年四月,有木連理,生於代郡天門關之路左。王者德澤純洽,八方為一則生。
 
416
八月,渤海上言修縣、東光縣木連理各一。
 
417
十二月,豫州上言木連理生於河內之沁縣。
 
418
四年春,河內郡木連理二。
 
419
八月,魏郡上言內黃縣木連理。
 
420
太宗泰常元年十月,範陽郡上言木連理。
 
421
十一月,常山郡上言木連理。
 
422
三年正月,渤海上言東光縣木連理。
 
423
八月,廣寧郡上言木連理。
 
424
世祖神䴥四年九月,滎陽郡上言木連理。
 
425
延和二年三月,樓煩南山木連理。
 
426
三年九月,上谷郡上言木連理。
 
427
太延元年二月,魏郡上言木連理。
 
428
五年二月,遼西上言木連理。
 
429
高祖延興元年十一月,秘書令楊崇奏,鐘律郎李生於京師見長生連理樹。
 
430
承明元年九月,並州上言木連理,相去一丈二尺,中有五枝相連。
 
431
太和元年三月,冀州上言木連理。
 
432
十七年六月,京師木連理。
 
433
十八年十月,河南上言鞏縣木連理。
 
434
二十三年十月,並州上言百節連理生縣甕山。濟州上言木連理。
 
435
十二月,瀛州上言木連理。
 
436
世宗景明二年正月,瀛州上言平舒縣木連理。
 
437
三年正月,潁川郡上言木連理。
 
438
二月,平陽郡上言襄陵縣木連理。
 
439
四月,荊州上言南陽宛縣木連理。
 
440
六月,徐州上言東海木連理。
 
441
十月,秦州上言南稻、新興二縣木連理各一。
 
442
四年二月,趙平郡上言鶉觚縣木連理。
 
443
二月,齊郡上言臨淄縣木連理。
 
444
四月,汾州上言五城郡木連理。
 
445
五月,青州上言莒縣木連理。
 
446
六月,恆農盧氏縣木連理。
 
447
是月,徐州上言梁郡下邑縣木連理。
 
448
九月,秦州上言當亭四縣界各木連理。
 
449
正始元年五月,司州上言滎陽京縣木連理。
 
450
六月,京師西苑木連理。
 
451
七月,河東郡上言聞喜縣木連理。
 
452
八月,河南郡上言,慈水濱木連理。
 
453
十月,恆農郡上言崤縣木連理。
 
454
十二月,涼州上言石城縣木連理。
 
455
二年正月,汾州上言平昌縣木連理。
 
456
二月,司州上言崤縣木連理。
 
457
九月,司州上言潁川陽翟縣木連理。
 
458
三年六月,汾州上言永安縣木連理。
 
459
是月,京師木連理。
 
460
七月,潁川陽翟縣上言木連理。
 
461
是月,建德郡上言石城縣木連理。
 
462
永平元年四月,司州上言潁川郡木連理。
 
463
二年四月,司州上言恆農北陜縣木連理。
 
464
三年十一月,夏州上言橫風山木連理。
 
465
延昌二年正月,徐州上言建陵戍木連理。
 
466
三年正月,司州上言軹縣木連理。
 
467
四年三月,冀州上言信都縣木連理。
 
468
六月,京師木連理。
 
469
九月,雍州上言酃縣木連理。
 
470
肅宗熙平元年正月,光州上言曲城縣木連理。
 
471
二年十一月,京師木連理。
 
472
十二月,敦煌鎮上言晉昌戍木連理。
 
473
神龜元年正月,汾州上言永安縣木連理。
 
474
三月,滄州上言饒安縣木連理。
 
475
八月,燕州上言上谷郡木連理。
 
476
九月,秦州上言隴西之武陽山木連理。
 
477
二年六月,夏州上言山鹿縣木連理。
 
478
正光元年五月,並州上言上黨東山谷中木連理。
 
479
十一月,齊州上言濟南郡靈壽山木連理。
 
480
二年六月,齊州上言魏郡逢陵縣木連理。
 
481
二年二月,涼州上言榆中縣木連理。
 
482
三月,青州上言平昌郡木連理。
 
483
八月,徐州上言龍亢戍東木連理二。
 
484
四年二月,揚州上言汝陰縣木連理。
 
485
八月,涼州上言顯美縣木連理。
 
486
孝昌元年十月,魏郡元城縣木連理。
 
487
孝靜天平二年四月,臨水郡木連理。
 
488
七月,魏郡木連理。
 
489
三年五月,司州上言清河郡木連理。
 
490
四年六月,廣平郡上言木連理。
 
491
八月,並州上言木連理。
 
492
元象元年二月,洛州上言木連理。
 
493
五月,林慮縣上言木連理。
 
494
八月,上黨郡上言木連理。
 
495
興和元年九月,有司奏西山採材司馬張神和上言司空穀木連理。
 
496
二年四月,光州上言盧鄉縣木連理。
 
497
武定元年閏月,西兗州上言濟陰郡木連理。
 
498
九月,齊獻武王上言並州木連理。
 
499
三年九月,瀛州上言,河間郡木連理。
 
500
五年十一月,汾州上言木連理。
 
501
六年五月,晉州上言木連理。
 
502
八年四月,青州上言齊郡木連理。
 
503
世宗景明三年七月,魯陽獻烏芝。王者慈仁則生,食之令人度世。
 
504
太祖天興二年七月,並州獻白雉。周成王時越裳氏來獻。
 
505
四年正月,上黨郡獻白雉。
 
506
二月,並州獻白雉。
 
507
五月,河內郡獻白雉。
 
508
太宗神瑞二年十一月,右民尚書周幾獲白雉一於博陵安平以獻。
 
509
泰常三年正月,渤海郡高城縣獻白雉。
 
510
三月,渤海郡南皮縣獻白雉二。
 
511
十一月,中山行唐縣獻白雉。
 
512
四年正月,新興郡獻白雉。十二月又獻白雉二。
 
513
五年二月,白雉見於河內郡。
 
514
世祖神䴥元年二月,相州獻白雉。
 
515
二年二月,上黨郡獻白雉。
 
516
高祖延興二年正月,青州獻白雉。
 
517
五年正月,白雉見於上谷郡。
 
518
太和元年二月,秦州獻白雉。
 
519
三月,白雉見於秦州。
 
520
十一月,白雉見於安定郡。
 
521
二年十一月,徐州獻白雉。
 
522
三年正月,統萬鎮獻白雉。
 
523
四年正月,南豫州獻白雉。
 
524
六年三月,豫州獻白雉。
 
525
八年六月,齊州清河郡獻白雉。
 
526
十七年正月,幽州獻白雉。
 
527
四月,瀛州獻白雉。
 
528
二十年三月,兗州獻白雉。
 
529
世宗景明三年正月,徐州獻白雉。
 
530
二月,冀州獻白雉。
 
531
正始三年三月,齊州獻白雉。
 
532
十月,青州獻白雉。
 
533
四年十一月,秦州獻白雉。
 
534
永平二年四月,河內郡獻白雉。
 
535
六月,河南獻白雉。
 
536
十二月,豫州獻白雉。
 
537
延昌四年二月,冀州獻白雉。
 
538
是月,京師獲白雉。
 
539
閏月,岐州獻白雉。
 
540
十二月,幽州獻白雉。
 
541
肅宗熙平元年二月,相州獻白雉。
 
542
三月,肆州獻白雉。
 
543
二年三月,徐州獻白雉。
 
544
神龜元年三月,潁川郡獻白雉。
 
545
二年正月,豫州獻白雉。
 
546
正光三年二月,夏州獻白雉。
 
547
四年三月,光州獻白雉。
 
548
孝靜天平三年正月,青州獻白雉。
 
549
四年二月,青州獻白雉。
 
550
十二月,梁州獻白雉。
 
551
元象二年正月,魏郡繁陽縣獻白雉。
 
552
武定元年正月,廣宗郡獻白雉。
 
553
是月,兗州獻白雉。
 
554
四年三月,青州獻白雉。
 
555
太宗泰常七年九月,溫泉出於涿鹿,人有風寒之疾,入者多愈。
 
556
高祖太和八年正月,上谷郡惠化寺醴泉湧。醴泉,水之精也。味甘美,王者修治則出。
 
557
興和元年冬,西兗州濟陰郡宛句縣濮水南岸,有泉湧出,色清味甘,飲者愈疾,四遠奔湊。齊獻武王令於泉所營立廬舍。尚書奏賞刺史粟千石,太守粟五百石,縣令粟二百石,以旌善政所感;先列言者依第出身。詔可。
 
558
高宗太和二年九月,鼎出於洛州滍水,送於京師。王者不極滋味,則神鼎出也。
【원문】志(지) 第十八(제18) 靈徵(영징) 八下(8하)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중국역사〕
▪ 분류 : 동양역사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90
- 전체 순위 : 772 위 (2 등급)
- 분류 순위 : 36 위 / 82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내서재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 위서 지 [제목]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동양고전 > 동양역사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20권)     이전 18권 다음 한문 
◈ 魏書(위서) 志(지)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3년 11월 12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