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魏書(위서) 志(지) ◈
◇ 志(지) 第五(제5) 地形(지형) 二上(2상) ◇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20권)     이전 5권 다음
550년대
위수(魏收)
1
志第五 地形二上
 
 
2
《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摹也。戰國分並,秦吞海內,割裂都邑,混一華夷。漢興,即其郡縣,因而增廣。班固考地理焉,彪志郡國,魏世三分,晉又一統,《地道》所載,又其次也。自劉淵、石勒傾覆神州,僭逆相仍,五方淆亂,隨所跨擅。闕長,更相侵食,彼此不恆,犬牙未足論,繡錯莫能比。魏定燕趙,遂荒九服,夷翦逋偽,一國一家,遺之度外,吳蜀而已。正光已前,時惟全盛,戶口之數,比夫晉之太康,倍而已矣。孝昌之際,亂離尤甚。恆代而北,盡為丘墟;崤潼已西,煙火斷絕;齊方全趙,死如亂麻。於是生民耗減,且將大半。永安末年,胡賊入洛,官司文簿,散棄者多,往時編戶,全無追訪。今錄武定之世以為《志》焉。州郡創改,隨而注之,不知則關。內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莊,寇難紛糾,攻伐既廣,啟土逾眾,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其淪陷諸州戶,據永熙綰籍,無者不錄焉。
 
3
司州治鄴城,魏武帝國於此。太祖天興四年處置相州。天平元年遷都改。
 
4
領郡十二縣六十五
 
5
戶三十七萬一千六百七十五口一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三十五
 
6
魏尹故魏郡,漢高祖置,二漢屬冀州,晉屬司州,天興中屬相州。天平初改為尹。
 
7
領縣十三
 
8
戶一十二萬二千六百一十三口四十三萬八千二十四
 
9
鄴二漢、晉屬,天平初並蕩陰、安陽,屬之蕩陰。太和中置關,今罷。有西門豹祠、武城、牖里城、蕩城、石竇堰。有南部、右部、西部。天平中,決漳水為萬金渠,今世號天平渠。臨漳天平初分鄴並內黃、斥丘、肥鄉置。有鼓山、肥鄉城、邯鄲城、斥丘城、列人城、鸕鶿陂、林臺澤。有左部、東北部尉。繁陽二漢屬,晉屬頓丘。真君六年並頓丘,太和十九年復。天平二年屬,治繁陽城。列入前漢屬廣平,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昌樂太和二十一年分魏置,永安元年置郡。天平中罷郡,復。有昌城。武安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
 
10
臨水晉屬廣平,真君六年並鄴。太和二十一年復屬。魏二漢、晉屬。平邑天平二年分元城置。
 
11
易陽二漢屬趙國,晉屬廣平。天平初屬。有易陽城。元城二漢屬,晉屬陽平。天平初屬。有沙鹿山。斥章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廣平。真君三年並列人,太和二十年復。天平初屬。貴鄉天平二年分館陶置,治趙城。有東中郎將治。有空陵城、關城。
 
12
陽平郡魏文帝黃初二年分魏置,治館陶城。
 
13
領縣八
 
14
戶四萬七千四百四十四口一十六萬二千七十五
 
15
館陶二漢屬魏郡,晉屬。有館陶城。清淵二漢屬郡,晉屬有清淵城。樂平二漢屬東郡。晉屬。前漢清縣,後漢章帝更名。治樂平城。發干二漢屬東郡,晉屬。有發干城。臨清太和二十一年置。武城永安中置,天平元年罷,二年復。有武城。武陽二漢、晉屬東郡,曰東武陽。後改屬。陽平二漢屬東郡,晉屬。永嘉後並樂平。太的二十一年復屬。有陽平城、崗城、趙簡子陵、武溝水、白馬淵。
 
16
廣平郡漢武帝為平干國,宣帝改為廣平國。後漢建武中省,屬鉅鹿。魏文帝黃初二年復,改治曲梁城。
 
17
領縣六
 
18
戶二萬三千七百五十口十萬三千四百三
 
19
平恩二漢屬魏郡,晉屬,治平恩城。有康臺澤。曲安景明中分平恩置,治曲安城。邯鄲二漢屬趙國,晉屬,後屬魏。真君六年屬。有紫山。廣平前漢屬,後漢屬鉅鹿,晉屬,後罷。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平城。曲梁前漢屬,後漢屬魏,晉屬。廣年前漢屬,後漢屬鉅鹿,晉屬,永嘉後廢。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年城。
 
20
汲郡晉武帝置,治城頭。
 
21
領縣六
 
22
戶二萬九千八百八十三口十萬二千九百九十七
 
23
北修武孝昌中分南修武置,治清陽城。有清陽泉、馬泉、丁公神、育河、陶河、熨斗泉、覆釜山、五里泉、七里熨、馬鳴泉、重泉、郡戒、安陽城。南修武二漢屬河內,晉屬。有黃家、吳城、宜陽城。汲二漢屬河內,晉屬,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汲城。有比干墓、太公廟、陳城。興和二年,恆農人率戶歸國,仍置義州於城中。朝歌二漢屬河內,晉屬。有朝歌城、崔方城、大方山、淇水、白溝水、天井溝、苑城、新城、伏羲祠。山陽二漢、晉屬河內,後屬。有沁陽城、南、北二武陽城。孝景二年置郡,初治共城,後移治山陽城,尋罷。獲嘉二漢屬河內,晉屬,後省。太和二十三年復,治新洛城。有獲嘉城。
 
24
廣宗郡太和十一年立,尋罷,孝昌中復。
 
25
領縣三
 
26
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二口五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27
廣宗後漢屬鉅鹿,晉屬安平。中興中,立南、北廣宗,尋罷,後屬。有廣宗城、建始城、建德城。武強真君三年並信都,太和二十二年復。有武城。經後漢、晉屬安平。真君二行並南宮,後復屬。
 
28
東郡秦置,治滑臺城。晉改為水僕陽,後復。天興中置兗州,太和十八年改。
 
29
領縣七
 
30
戶三萬五百二十一口十萬七千七百一十七
 
31
東燕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燕城、堯祠、伍子胥祠。平昌孝昌二年分白馬置,治平昌城。白馬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朝溝、白馬、樊城、凡豪城。涼城有涼城、南中城、西王母祠。酸棗二漢、晉屬陳留,後屬。有酸棗城、肺山、白沙淵、望氣臺、五馬淵。長垣二漢、晉屬陳留,後屬。真君八年並外黃,景明三年復。有平丘城、匡城、蒲城、子路祠、長垣城、衛靈公祠、龍城。長樂武泰初分涼城置,有盤。
 
32
北廣平郡永安中分,廣平置。
 
33
領縣三
 
34
戶一萬六千六百九十一口九萬一千一百四十八
 
35
南和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後並任。太和二十年復。有左陽亭、沙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豐城。任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有廣平鄉城、如鄉城、豐城、張相祠。襄國秦為信都,項羽更名。二漢屬趙國,晉屬,後並任。太和二十年復。有襄國城。
 
36
林慮郡永安元年置。
 
37
領縣四
 
38
戶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五萬二千三百七十二
 
39
林慮二漢屬河內,晉屬汲郡。前漢名隆慮,後漢避殤帝名改焉。真君六年並鄴,太和二十一年復。有陵陽河,東流為垣。臨淇天平初分朝歌、林慮、共縣置。有王莽嶺。源河,東流為淇。有黎川、祜柏嶺、黎城、淇城。
 
40
共二漢屬河內,晉屬汲。天增中屬。有星城、凡城、舊水陂、柏門山。桓門水,南流名太清水。有簷山、白鹿山。魏德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累山、冷泉。
 
41
丘頓郡晉武帝置。
 
42
領縣四
 
43
戶一萬七千二十二口八萬七千六十三
 
44
頓丘太和中並汲郡,餘民在畿處者景明中置。有魚陽澤、帝顓頊塚、帝嚳塚。
 
45
衛國二漢屬東郡,晉屬。漢曰觀,後光武改。有衛國城、衛康叔塚、子路塚、蒯聵塚、孔悝塚、衛輒塚、衛靈公塚、武鄉城。臨黃真君三年並衛國,太和十九年復。有宮城、黃城、衛新臺、昌鄉水。陰安二漢屬魏郡,晉屬。真君三年並衛國,太和十九年復。有陰安城。審食其塚。
 
46
水僕陽郡晉置,天興中屬兗州,太和十一年屬齊州,孝昌末又屬西兗。天平初屬。
 
47
領縣四
 
48
戶一萬八千六百六十四口五萬五千五百一十二
 
49
廩丘前漢屬東郡,後漢屬濟陰,晉屬。有羊角哀左伯桃塚、管公明塚。水僕陽二漢屬東郡,晉屬。城陽二漢、晉屬濟陰,後屬。有瓠子河、雷澤。鄄城二漢屬濟陰,晉屬。
 
50
黎陽郡孝昌中分汲郡置,治黎陽城。
 
51
領縣三
 
52
戶一萬一千九百八十口五萬四百五十七
 
53
黎陽二漢、晉屬魏郡,後罷,孝昌中復屬。有黎陽山。東黎永安元年分黎陽置。頓丘二漢屬東郡,晉屬頓丘,太和十八年屬汲,後屬。永安元年分入內黃,天平中罷。
 
54
清河郡漢高帝置。
 
55
領縣四
 
56
戶二萬六千三十三口十二萬三千六百七十
 
57
清河二漢、晉屬。前漢曰厝,後漢安帝改為甘陵,晉改。有河城。貝丘二漢、晉屬。侯城太和十三年置。有侯城。武城二漢、晉曰東武城,屬,後改。有武城。有暗閤。
 
58
定州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興三年改。
 
59
領郡五縣二十四
 
60
戶一十七萬七千五百一口八十三萬四千二百七十四
 
61
中山郡漢高帝置,景帝三年改為國,後改。
 
62
領縣七
 
63
戶五萬二千五百九十二口二十五萬五千二百四十一
 
64
盧奴州、郡治。二漢屬。世祖神䴥中置新城宮。有焉卿城、樂陽城。上曲陽前漢屬常山,後漢屬,晉屬常山。真君七年並新市,景明元年復屬。有平樂城。有恆山、嘉山、黑山、堯山、黃山。魏昌二漢、晉屬,前漢曰苦陘,後漢章帝改為漢昌,魏文帝改。有魏昌城、安城。新市二漢、晉屬。有藺相如塚、義臺城、新市城。毋極二漢屬,晉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母極城。有新城、廉臺。
 
65
安喜二漢、晉屬,前漢曰安險,後漢章帝改。有天井澤、安喜城、趙堯祠。唐二漢、晉屬。有左人城、寡婦城、唐水、狼山祠。
 
66
常山郡漢高帝置,曰恆山郡,文帝諱恆,改為常山,後漢建武中省真定郡屬焉。孝章建初中為淮陽,永元二年復。
 
67
領縣七
 
68
戶五萬六千八百九十口二十四萬八千六百二十二
 
69
九門二漢、晉屬,有常山城、九門城。有安樂壘、燕趙神、受陽壘、明臺神。
 
70
真定前漢屬真定國,後漢、晉屬。故東垣,漢高帝十一年改。有趙朔祠。行唐二漢、晉曰南行唐,屬,後改。太和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罷郡立。熙平中移犢乾城,治唐城。蒲吾二漢、晉屬。有嘉陽城。靈壽二漢、晉屬。有所山、西王母祠、慈水。井陘二漢、晉屬。有回星城。石邑前漢屬,後漢罷,晉復屬。有石邑城。
 
71
鉅鹿郡秦置,後漢建武中省廣平國屬焉。
 
72
領縣三
 
73
戶二萬七千一百七十二口十三萬二百三十九
 
74
曲陽二漢、晉屬趙國,曰下曲陽,後改。有臨平城、真鄉城、曲鄉城,有堯祠、青丘。槀城前漢屬真定,後漢屬,晉罷,太和二十年復。有肥壘。鄡二漢、晉屬。有鄡城、安定城。有西門、趙君神,有青丘、牛丘、黃丘、馳丘、靈丘。
 
75
博陵郡漢桓帝置。
 
76
領縣四
 
77
戶二萬七千八百一十二口一十三萬五千七十
 
78
饒陽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有魯口城、博陵城、三良神、饒陽城。安平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治安平城。有樓、女貴人神。深澤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二漢、晉曰南深澤,後改。有女蝸神祠。安國二漢屬中山,晉屬。真君七年並深澤,景明二年復,有鹽石淵、安國城。
 
79
北平郡孝昌中分中山置,治北平城。
 
80
領縣三
 
81
戶一萬三千三十四口六萬五千一百二
 
82
蒲陰二漢、晉屬中山。前漢曰曲逆,章帝改名。有莆陰城、安國城、安陽、赤泉神。北平二漢、晉屬中山。有北平城、木門城。望都二漢、晉屬中山。有高昌城、朝陽城、伊祁山。有堯神、孫山。
 
83
冀州後漢治高邑、袁紹、曹操為冀州,治鄴,魏、晉治信都,晉世邵續治厭次,慕容垂治信都。皇始二年平信都,仍置。
 
84
領郡四縣二十一
 
85
戶十二萬五千六百四十六口四十六萬六千六百一
 
86
長樂郡漢高帝置,為信都郡,景帝二年為廣川國,明帝更名樂成,安帝改曰安平,晉改。
 
87
領縣八
 
88
戶三萬五千六百八十三口十四萬三千一百四十五
 
89
堂陽前漢屬鉅鹿,後漢、晉屬安平國,後屬,有荊丘。棗強前漢屬清河,後漢罷,晉復,屬廣川。神瑞二年,並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後屬。有煮棗城。扶柳前漢屬,後漢、晉屬安平國。真君三年並堂陽,景明元年復。
 
90
索盧晉屬廣川。神瑞二年並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復屬。有索盧城。廣川前漢屬,後漢屬清河,晉屬廣川,後屬。南宮前漢屬,後漢、晉屬安平,後屬。
 
91
信都二漢、晉屬。有武陽城、安城、闢陽城。下博二漢、晉屬。渤海郡漢高帝置,世祖初改為淪水郡,太和二十一年復。
 
92
領縣四
 
93
戶三萬七千九百七十二口十四萬四百八十二
 
94
南皮二漢、晉屬。有勃海城。東光二漢、晉屬。修前漢、晉屬,號脩,後改。有董仲舒祠。安陵晉置,勃屬。
 
95
武邑郡晉武帝置。
 
96
領縣五
 
97
戶二萬九千七百七十五口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七十九
 
98
武遂前漢屬河間,後漢、晉屬安平,後屬。阜城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安平,晉屬渤海,後屬。有弓高城。灌津前漢屬信都,後漢、晉屬安平,後屬。有竇氏塚。武邑前漢屬信都,後漢、晉屬安平,後屬。武強神光一年並武邑,太和十八復。有武強淵。
 
99
安德郡太和中置,尋並渤海,中興中復。
 
100
領縣四
 
101
戶二萬二千二百一十六口六萬八千三百九十六
 
102
平原二漢、晉屬平原。真君三年並鬲,太和二十一年復,屬渤海,後屬。安德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後屬。繹幕二漢、晉屬清河,真君三年並武城,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鬲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後屬。治臨齊城。
 
103
並州漢、晉治晉陽,晉末治臺壁,後治晉陽。皇始元年平,仍置。
 
104
領郡五縣二十六
 
105
戶十萬七千九百八十三口四十八萬二千一百四十
 
106
太原郡
 
107
領縣十
 
108
戶四萬五千六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七十八
 
109
晉陽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榆次屬焉。有介子推祠。西南有懸壅山,一名龍山,晉水所出,東入汾。有晉王祠、梗陽城。同過水出木瓜嶺,一出沾嶺,一出大廉山。一出原過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過」 ,西南入汾。出帝永昌中霸朝置大丞相府,武定初,齊獻武王上置晉陽宮。祁二漢、晉屬。有祁城、祁奚墓、周黨塚、太谷水、趙襄子城。榆次二漢、晉屬,真君九年並晉陽,景明元年復。有鹿臺山祠。長寧水,西北合同過。中都二漢、晉屬。有榆次城、壽陽城、平譚城、原過祠、早山。鄔二漢、晉屬,後罷,太和十九年復。有中都。有鄔城、太嶽山。慮水,入區夷澤。平遙二漢、晉為平陶屬,後改。有京陵城、平遙城、過山。沾二漢屬上黨,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郡屬焉。有夾山。豫水出得車嶺,西北入汾。有汾陽、追城。受陽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屬有大陵城、文谷水。長安泰常二年置,真君中省,景明初復。有二陵城、三角城。陽邑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景明二年復。有白壁嶺、樊陽水、八表山、徐水。
 
110
上黨郡秦置,治壺關城,前漢治長子城,董卓作亂,治壺關城,慕容俊治安民城,後遷壺關城。皇始元年遷治安民。真君中復,治壺關。有白馬祠、劉公祠、上黨關、石井關、天井關。
 
111
領縣五
 
112
戶二萬五千九百三十七口十萬四千四百七十五
 
113
屯留二漢、晉屬,有屯留城。鳳皇山,一名天塚山。大王山,上有關龍逢祠。有疑山、邁澤、黃沙嶺。絳水自寄氏界來入濁漳,因名交漳。餘五城。陽水源出三槐山,東流合軍臺水,東南入絳水。長子二漢、晉屬,慕容永所都。有廉山,濁漳出焉。有長子城、應城、傾城、幸城。長灣水東流至梁川,北入濁漳。羊頭山下神農泉,北有谷關,即神農得嘉穀處。有泉北流至陶鄉,名陶水,合羊頭山水,北流入濁漳。有鮑宣墓。壺關二漢、晉屬,後罷,太和十三年復。有羊腸阪、靜林山。雞鳴嶺,一名大山。有赤壤川,其地寒而早霜。魯般門,一名天門。微子城、鐵鼓山、五馬門、令狐徵君墓、五龍祠。寄氏二漢為猗氏,屬。晉。景明元年復,改。有猗氏城。三想山北有水,源出蒲谷,東南流入給水。有八禮泉、上黨穀。有盤秀嶺,藍水出其南,東流入濁漳。有方山、伏牛山。樂陽普泰中分長子、寄氏置。有望天嶺,絳水所出。有堯廟。
 
114
鄉郡石勒分上黨置武鄉郡,後罷,延和二年置。
 
115
領縣四
 
116
戶一萬六千二百一十口五萬五千九百六十一
 
117
陽城二漢、晉屬上黨,曰涅,永安中改。有涅城。復甑山,涅水出焉,東南合武鄉水。襄垣二漢、晉屬上黨。有五音山神祠、襄垣城、臨川城。鄉郡治。晉屬上黨,真君九年罷遼陽屬焉。有武鄉城、魏城、榆社城。方山,上有堯廟。三臺嶺上有李陽墓,有古麻池,即石勒與李陽所爭池。銅鞮二漢、晉屬上黨。有銅鞮城。石弟水東行入漳。有烏蘇城、沙石堆。有堯祠。
 
118
樂平郡後漢獻帝置,真君九年治太原,孝昌二年復,治沾城。
 
119
領縣三
 
120
戶一萬八千二百六十七口六萬八千一百五十九
 
121
遼陽晉屬,真君九年並鄉,孝昌二年復。有黃澤嶺、遼陽城。樂平晉屬,真君九年並治,孝昌二年復。有象出祠、沾嶺、八賦嶺。石艾前漢屬太原,後罷,晉屬。真君九年罷,孝昌六年復故名上艾,後改。有井陘關、葦澤關、董卓城、妒女泉及祠。
 
122
襄垣郡建義元年置,治襄垣城。
 
123
領縣四
 
124
戶七千五百一十三口三萬六千五百六十七
 
125
襄垣郡治。建義元年分鄉郡之襄垣置。有安民城、襄垣城。五原建義元年分鄉郡之銅鞮置。建義建義元年分上黨之屯留置,有鹿臺山及祠。刈陵二漢、晉曰潞,屬上黨,真君十一年改,後屬。有伏牛山、黎城、三壟山、積布山、潞城、武軍城、涉城。有涉水、臺壁。
 
126
瀛州太和十一年分定州河間、高陽,冀州章武、浮陽置,治趙都軍城。
 
127
領郡三
 
128
戶十萬五千五百四十九口四十五萬一千五百四十二
 
129
高陽郡晉置高陽國,後改。
 
130
領縣九
 
131
戶三萬五百八十六口十四萬一百七
 
132
高陽前漢屬涿,後漢屬間國,晉復。有郝神、高陽城。博野有博陸城、侯城、武城、中鄉城。蠡吾前漢屬涿,後漢屬中山,晉屬。有清涼城、顓頊城、蠡吾城、石羊壘。易前漢屬涿,後漢、晉屬河間,後屬。有易京。扶輿前漢屬涿,後漢罷,晉復屬前漢、晉曰樊輿,後罷。太和中改,復。新城二漢、晉曰北新城。前漢屬中山,後漢屬涿,晉屬。樂鄉前漢屬信都,後漢罷,晉復屬。有樂鄉城。永寧有班姬神、石蘭神。
 
133
清苑高祖太和元年分新城置。
 
134
章武郡晉置章武國,後改。
 
135
領縣五
 
136
戶三萬八千七百五十四口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
 
137
成平前漢屬渤海,後漢、晉屬河間國,後屬。治京城。有平城、樂平城。平舒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二漢、晉曰東平舒。有章武城、平鄉城。有城頭神、里城神。束州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有束州城。文安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有文安、平曲城、廣陵、趙君神。西章武正光中分淪州章武置。有章武城。
 
138
河間郡漢文帝置河間國,後漢光武並信都,和帝永元三年復,晉仍為國,後改。
 
139
領縣四
 
140
戶三萬五千八百九口十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五
 
141
武垣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有武垣城、小陵城。樂城二漢、晉屬,治河間城。有高平陵、二王陵。中水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河間國。莫阜後漢、晉屬,治陵城。有鄚城。殷州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廣阿。
 
142
領郡三縣十五
 
143
戶七萬七千九百四十三口三十五萬七千一十六
 
144
趙郡秦邯鄲,漢高帝為趙國,景帝又為邯鄲,後漢建武中復,後改。
 
145
領縣五
 
146
戶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九口十四萬八千三百一十四
 
147
平棘二漢屬常山,晉屬。有平棘城。房子二漢屬常山,晉屬。有房子城、回車城、平州城、嶂洪祠。元氏二漢屬常山,晉屬。有元氏城、大嶺山。高邑二漢屬常山。前漢曰鄗,後漢光武改,晉屬。有墠亭祠、漢光武即位碑。有高邑城。欒城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關城。有欒城。
 
148
鉅鹿郡永安二年分定州鉅鹿置,治舊楊城。
 
149
領縣四
 
150
戶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七口五萬八千五百四十九
 
151
廮陶二漢、晉屬,治廮陶城。有沃州城。宋子二漢屬,後罷。永安二年復,治宋子城。西經永字二年分經縣置。有邑城、三女神。腹遙永安二年分廮陶置,治楊城。有歷城。
 
152
南趙郡太和十一年為南鉅鹿,屬定州,十八年屬相州,後改。孝昌中屬。
 
153
領縣六
 
154
戶三萬二千四十六口十五萬一百一十三
 
155
平鄉晉屬,後罷。景明二年復,治鉅鹿城。有平鄉城。南欒二漢屬鉅鹿,晉罷,後復。真君六年並柏人,太和二十一年復。有南欒城。鉅鹿二漢、晉屬鉅鹿,後屬。柏人二漢、晉屬。有柏人城、柏鄉城。廣阿前漢屬鉅鹿,後罷。太和十三年復。有廣阿城、堯臺、大陸陂、銅馬祠。中丘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太和二十一年復。有中丘城、伯陽城、鵲山祠。
 
156
淪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饒安城。
 
157
領郡三縣十二
 
158
戶七萬一千八百三口二十五萬一千八百七十九。
 
159
浮陽郡太和十一年分渤海、章武置,屬瀛州,景明初並章武,熙平二年復。
 
160
領縣四
 
161
戶二萬六千八百八十口九萬八千四百五十八
 
162
饒安二漢、晉屬渤海。前漢曰千童,靈帝改。有無棣溝、西鄉、茅焦塚。浮陽郡治。二漢、晉屬渤海。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謂之合口。有浮水。高城二漢、晉屬渤海,治高城。有平津鄉。興和中綰流民立東西河郡隰城縣。武定末罷。章武二漢屬渤海,晉屬章武,後屬。治章武城。有漢武帝臺。漳水,入海。有沾水。大家姑祠。俗云海神,或云麻姑神。
 
163
樂陵郡晉為國,後改。
 
164
領縣四
 
165
戶二萬四千九百九十八口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166
樂陵郡治。二漢屬平原,後屬。魏初置義興郡,晉太和中罷。有樂陵城、東鄉城、白麻泉神。陽信二漢屬渤海,晉屬。治陽信城。有鹽山神祠。厭次二漢屬平原,後漢曰富平,孝明改,晉屬。治馬領城。有蒲臺祠。有富城,邵續居之,號邵城。中有鐵柱神、羊闌城。濕沃前漢屬千乘國,後罷,晉復屬。治亂城。有故暗合、延鄉城、後父城。
 
167
安德郡中興初分樂陵置,太昌初罷,天平初復,治般界。
 
168
領縣四
 
169
戶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五口六萬八千一百三十七
 
170
般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般城。有故般河。重合二漢、晉屬渤海。正平元年並安陵,太和十八年復,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重合城。有苑康塚、勞敬通墓。重平前漢屬渤海,後罷,孝昌中復屬。有歐陽歙塚。平昌二漢、晉屬平原。後漢、晉曰西平昌,後罷。太和二十二年復,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平昌城。
 
171
肆州治九原。天賜二年為鎮,真君七年置州。
 
172
領郡三縣十一
 
173
戶四萬五百八十口十八萬一千六百三十三
 
174
永安郡後漢建安中置新興郡,永安中改。
 
175
領縣五
 
176
戶二萬二千七百四十八口一十萬四千一百八十五
 
177
定襄前漢屬定襄,後漢屬雲中,晉屬新興。真君七年並雲中、九原、晉昌屬焉。永安中屬。有趙武靈王祠、介君神、五石神、關門山、聖人祠、皇天神、定襄城、撫城。陽曲二漢、晉屬太原,永安中屬。有羅陰城、陽曲澤。平寇真君七年並三堆、朔方、定陽屬焉。永安中屬。有雞頭山神祠、三會河。蒲子始光三年置,真君七年並平河屬焉。永安中屬。有索山祠。驢夷二漢屬太原,曰慮虒,晉罷,太和十年復改。永安中屬。有思陽城、驢夷城、倉城、代王神祠。
 
178
秀客郡永興二年置,真君七年並肆盧敷城二郡屬焉。
 
179
領縣四
 
180
戶一萬一千五百六口四萬七千二十四
 
181
秀容永興二年置。有秀容城、原平城、肆盧城、石鼓山神、女郎神、金山神、護君神、風神。石城永興二年置。有大頹石神。肆盧治新會城。真君七年並三會屬焉。有清天神、大羅山、臺城、大邗城。敷城始光初置郡,真君七年改治敷城。有石谷山、亞角神、車輪泉神。
 
182
雁門郡秦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罷,二十七年復。天興中屬司州,太和十八年屬。
 
183
領縣二
 
184
戶六千三百二十八口三萬四百三十四
 
185
原平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有陰館城、樓煩城、廣武城、龍淵神、亞澤神。
 
186
廣武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有東西二平原。
 
187
幽州治薊城。
 
188
領郡三縣十八
 
189
戶三萬九千五百八十口十四萬五百三十六
 
190
燕郡故燕,漢高帝為燕國,昭帝改為廣陽郡,宣帝更為國,後漢光武並上谷,和帝永元年六年復為廣陽郡,晉改為國,後改。
 
191
領縣五
 
192
戶五千七百四十八口二萬二千五百五十九
 
193
薊二漢屬廣陽,晉屬。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廣陽二漢屬廣陽,晉屬。有廣陽城。良鄉二漢屬涿,晉屬範陽,後屬。治良鄉城。有大房山神。軍都前漢屬上谷,後漢屬廣陽,晉屬。有觀石山、軍都關、昌平城。
 
194
安城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廣陽,晉屬。有安次城、萇道城。
 
195
範陽郡漢高帝置涿郡,後漢章帝改。
 
196
領縣七
 
197
戶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八口八萬八千七百七
 
198
涿二漢屬涿,晉屬。有涿城、漢平城、鸞城。固安二漢屬涿,晉屬。有固安城、永陽城、金臺、三公臺、易臺。範陽二漢屬涿,晉屬。有長安城、範陽城、梁門陂。萇鄉晉屬。有萇鄉城。方城前漢屬廣陽,後漢屬涿,晉屬。有臨鄉城、方城、韓侯城。容城前、後漢屬涿,晉屬,後罷。太和中復。遒二漢屬涿,晉屬。有遼城、南北二遒城。
 
199
漁陽郡秦始皇置。真君七年並北平郡屬焉。
 
200
領縣六
 
201
戶六千九百八十四口二萬九千六百七十
 
202
雍奴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真君攻年並泉州屬。有泉州城、雍奴城。潞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真君七年並安樂、平谷屬焉。有樂山神。無終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無終城、狼山。漁陽二漢屬,晉罷,後復。有漁陽城、闕樂城、桃花山。土垠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北平城。徐無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徐無城。
 
203
晉州孝昌中置唐州,建義元年改。治白馬城。
 
204
領郡十二縣三十一
 
205
戶二萬八千三百四十九口十萬三十九
 
206
平陽郡晉分河東置。真君四年置東雍州,太和十八年罷,改置。
 
207
領縣五
 
208
戶一萬五千七百三十四口五萬八千五百七十一
 
209
禽昌二漢屬河東,晉屬,即漢、晉之北屈也。神䴥元年世祖禽赫連昌,仍置禽昌郡。真君二年改,七年並永安屬焉。有乾城、郭城。平陽二漢屬河東,晉屬,州治。真君六年並禽昌,太和十一年復。有晉永、高梁城、龍子城、堯廟。襄陵二漢屬河東,晉屬。治襄陵城。臨汾二漢屬河東,晉屬。真君七年並泰平,太和十一年復。泰平真君七年置。有泰平城、齊城。
 
210
北絳郡孝昌三年置。治絳。
 
211
領縣二
 
212
戶一千七百四十口六千二百九十二
 
213
新安二漢屬恆農,晉屬河南,後罷。孝昌二年復,後屬。北絳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二漢、晉曰絳,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改屬。
 
214
永安郡建義元年置。治永安城。
 
215
領縣二
 
216
戶二千九百三十二口一萬五百四十
 
217
永安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前漢曰彘,順帝改。真君七年並禽昌,正始二年復屬。治仇池壁。有霍山祠、趙城。楊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罷。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治楊城。有岳陽山、東明神。
 
218
北五城郡興和二年置。
 
219
領縣三
 
220
戶二百一十二口八百六十四
 
221
平昌興和二年置。石城興和二年置。北平昌興和二年置。
 
222
定陽郡興和四年置。
 
223
領縣三
 
224
戶四百九十八口一千九百四十一
 
225
平昌興和四年置。西五城興和四年置。
 
226
敷城郡天平四年置。
 
227
領縣一
 
228
戶九十口三百五十九
 
229
敷城天平四年置。
 
230
河西郡天平四年置。
 
231
領縣一
 
232
戶二百五十六口一千一百四十四
 
233
夏陽天平四年置。
 
234
五城郡天平中置。
 
235
領縣三
 
236
戶四百一十一口一千六百一十八
 
237
北棗天平二年置。南棗天平二年置。永安元象元年置。
 
238
西河郡舊汾州西河民,孝昌二年為胡賊所破,遂居平陽界,還置郡。
 
239
領縣三
 
240
戶一千七百六十一口四千九百九十七
 
241
永安孝昌中置。治白坑城。隰城孝昌中置。介休孝昌中置。
 
242
冀氏郡建義元年割平陽、郡置。
 
243
領縣二
 
244
戶一千三百二口五千三百一十六
 
245
冀氏建義元年割禽昌、襄陵置。有冀氏城。合陽建義元年置。有合陽城。
 
246
南絳郡建義初置。治會義川。
 
247
領縣二
 
248
戶八百三十六口二千九百九十一
 
249
南絳太和十八年置,屬正平郡,建義初屬。小鄉建義元年罷。有小鄉城。
 
250
義寧郡建義元年置,治孤遠城。
 
251
領縣四
 
252
戶二千四百七十八口八千四百六十六
 
253
圍城建義元年置。治陶谷川。義寧建義元年分禽昌置。安澤建義元年置。沁源建義元年置。郡治。
 
254
懷州天安二年置,太和十八年罷,天平初復。
 
255
領郡二縣八
 
256
戶二萬一千七百四十口九萬八千三百一十五
 
257
河內郡漢高帝置。
 
258
領縣四
 
259
戶九千九百五口四萬二千六百一
 
260
野王二漢、晉屬,州、郡治。有太行山、華嶽神。沁水二漢、晉屬,治沁城。有沁水、濟水。河陽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中復。軹後漢、晉屬,治軹城。有軹關。
 
261
武德郡天平初分河內置。
 
262
領縣四
 
263
戶一萬一千八百三十五口五萬五千七百一十四
 
264
平皋二漢、晉屬河內。有平皋陂、平皋城、安昌城。溫二漢、晉屬河內。有溫、浿水。懷二漢、晉屬河內。有長陵城、懷城。州二漢、晉屬河內。有雍城、中都城、金城。
 
265
建州慕容永分上黨置建興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復。永安中罷郡置州。治高都城。
 
266
領郡四縣十
 
267
戶一萬八千九百四口七萬五千三百
 
268
高都郡永安中置。
 
269
領縣二
 
270
刻六千四百九十九口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五
 
271
高都二漢、晉屬上黨,後屬。陽阿二漢屬上黨,晉罷,後復屬,有武靳關。
 
272
長平郡永安中置。治玄氏城。
 
273
領縣二
 
274
戶五千四百一十二口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八
 
275
高平永安中置。治高平城。玄氏二漢、晉屬上黨郡治。有羊頭山。
 
276
安平郡
 
277
領縣二
 
278
戶五千六百五十八口一萬九千五百五十七
 
279
端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真七年省,太和二十年復。濩澤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
 
280
泰寧郡孝昌中置,及縣。
 
281
領縣四
 
282
戶一千三百三十五口五千三百三十
 
283
東永安西河西濩澤高延
 
284
汾州延和三年為鎮,太和十二年置州。治蒲子城。孝昌中陷,移治西河。
 
285
領郡四縣十
 
286
戶六千八百二十六口三萬一千二百一十
 
287
西河郡漢武帝置,晉亂罷。太和八年復。治茲氏城。
 
288
領縣三
 
289
戶五千三百八十八口二萬五千三百八十八
 
290
隰城二漢、晉屬。太延中改為什星軍,太和八年復。有虞城、陽城。介休二漢屬太原,晉屬。晉亂罷,太和八年復。有木瓜山、鄔城。有郭林宗墓、介休城、太嶽山祠。永安太和十七年分隰城置。
 
291
吐京郡真君九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292
領縣二
 
293
戶三百八十四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294
新城世祖名嶺東,太和二十一年改。吐京世祖名嶺西,太和二十一年改。
 
295
五城郡正平二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296
領縣三
 
297
戶二百五十七口一千一百一
 
298
五城世祖名京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雞亭。平昌世祖名刑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白馬穀。石城世祖為定陽,太和二十一年改。
 
299
定陽郡舊屬東雍州,延興四年分屬焉。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300
領縣二
 
301
戶七百九十七口三千二百八
 
302
定陽延興四年置。昌寧延興四年置。有陰、陽二城。
 
303
東雍州世祖置,太和中罷,天平初復。
 
304
領郡三縣八
 
305
戶六千二百四十一口三萬四百
 
306
邵郡皇興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並河內,孝昌中改復。
 
307
領縣四
 
308
戶五十二口一百五十八
 
309
白水有馬頭山。清廉有清廉山、白馬山。萇平有王屋山。西太平
 
310
高涼郡
 
311
領縣二
 
312
戶四千四百四十五口二萬一千八百五十三
 
313
高涼太和十一年分龍門置。有高涼城、暗合、麗姬塚。龍門故皮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真君七年改屬。有臨汾城。
 
314
正平郡故南太平,神䴥元年改為征平,太和十八年復。
 
315
領縣二
 
316
戶一千七百四十四口八千三百八十九
 
317
聞喜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周陽城。曲沃太和十一年置。
 
318
安州皇興二年置,治方城,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
 
319
領郡三縣八
 
320
戶五千四百五口二萬三千一百四十九
 
321
密雲郡皇始二年置。治提攜城。
 
322
領縣三
 
323
戶二千二百三十一口九千一十一
 
324
密雲真君九年並方城屬焉。要陽前漢屬漁陽,後漢、晉罷,後復屬。有桃花山。白檀郡治。
 
325
廣陽郡延和元年置益州,真君二年改為郡。
 
326
領縣三
 
327
戶二千八口八千九百一十九
 
328
廣興延和年置,真君九年並恆山,屬。燕樂州郡治,延和九年置,真君九年並永樂。方城普泰元年置。
 
329
安樂郡延和元年置交州,真君二年罷州置。
 
330
領縣二
 
331
戶一千一百六十六口五千二百一十九
 
332
土垠真君九年置。安市二漢、晉屬遼東,真君九年並漢平屬焉。
 
333
義州興和二年置,寄治汲郡陳城。
 
334
領郡七縣十九
 
335
戶三千四百二十八口一萬六千七百六十四
 
336
五城郡永安中置,屬司州,天平中屬北豫州,武定五年屬。
 
337
領縣三
 
338
戶二千一百口一萬七千六十九
 
339
隰城五城永安中置。有鳳皇臺、安郎神、皇侯神。介休永安中置。五城永安中置。
 
340
泰寧郡興和中置。
 
341
領縣三
 
342
戶二百二十八口一千一百二十七
 
343
泰寧興和中置。義興興和中置。合陽興和中置。
 
344
新安郡興和中置
 
345
領縣三
 
346
戶三百九十四口一千五百九十五
 
347
西垣興和中置。新安興和中置。東垣興和中置。
 
348
澠池郡興和中置。
 
349
領縣三
 
350
戶一百六十六口八百二十八
 
351
北澠池興和中置。俱利興和中置。西新安興和中置。
 
352
恆農郡興和中置。
 
353
領縣三
 
354
戶九十三口五百四十三
 
355
恆農興和中置。北郟興和中置。崤興和中置。
 
356
宜陽郡興和中置。
 
357
領縣三
 
358
戶一百六十九口六百八十六
 
359
宜陽興和中置。南澠池興和中置。金門光和中置。
 
360
金門郡興和中置。
 
361
領縣一
 
362
戶二百七十八口一千二百一十七
 
363
北陸興和中置。
 
364
南汾州
 
365
領郡九縣十八
 
366
戶一千九百三十二口七千六百四十八
 
367
北吐京郡
 
368
領縣四
 
369
戶八十八口三百五十一
 
370
平昌北平昌石城吐京
 
371
西五城郡
 
372
領縣三
 
373
戶二百四十七口一千一百一十八
 
374
西五城昌寧平昌
 
375
南吐京郡
 
376
領縣一
 
377
戶三十二口七十三
 
378
新城
 
379
西定陽郡
 
380
領縣一
 
381
戶四十二口一百四十
 
382
洛陵
 
383
定陽郡
 
384
領縣一
 
385
戶五十四口一百九十
 
386
永寧
 
387
北鄉郡
 
388
領縣二
 
389
戶二百九口七百五十九
 
390
龍門汾陰
 
391
五城郡
 
392
領縣二
 
393
戶二百一十四口八百八十四
 
394
五城平昌
 
395
中陽郡
 
396
領縣二
 
397
戶四百六十八口一千六百三十七
 
398
洛陵昌寧
 
399
龍門郡
 
400
領縣二
 
401
戶五百七十八口二千四百九十六
 
402
西太平汾陽
 
403
南營州孝昌中營州陷,永熙二年置。寄治英雄城。
 
404
領郡五縣十一
 
405
戶一千八百一十三口九千三十六
 
406
昌黎郡永興中置。
 
407
領縣三
 
408
戶五百九口二千六百五十八
 
409
龍城永熙中置。廣興永熙中置。定荒興和中置。
 
410
遼東郡永熙中置。
 
411
領縣二
 
412
戶五百六十五口二千六百三十四
 
413
太平永熙中置。新昌永熙中置。
 
414
建德郡永熙中置。
 
415
領縣二
 
416
戶一百七十八口八百一十四
 
417
石城永熙中置。廣都興和中置。
 
418
營丘郡天平四年置。
 
419
領縣三
 
420
戶五百一十二口二千七百二十七
 
421
富平天平四年置。永安元象中置。帶方元象中置。
 
422
樂良郡天平四年置。
 
423
領縣一
 
424
戶四十九口二百三
 
425
永樂興和二年置。
 
426
東燕州太和中分桓州東部置燕州,孝昌中陷,天平中領流民置。寄治幽州宣都城。
 
427
領郡三縣六
 
428
戶一千七百六十六口六千三百一十七
 
429
平昌郡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430
領縣二
 
431
戶四百五十口一千七百一十三
 
432
萬言天平中置。昌平天平中置。有龍泉。
 
433
上谷郡天增中置。
 
434
領縣二
 
435
戶九百四十二口三千九十三
 
436
平舒孝昌中陷,天平中置。居庸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437
偏城郡武定元年置。
 
438
領縣二
 
439
戶三百七十四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440
廣武武定元年置。沃野武定元年置。
 
441
營州治和龍城。太延二年為鎮,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末陷,天增初復。
 
442
領郡六縣十四
 
443
戶一千二十一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444
昌黎郡晉分遼東置,真君八年並冀陽屬焉。
 
445
領縣三
 
446
戶二百一口九百一十八
 
447
龍城真君八年並柳城、昌黎、棘城屬焉。有堯祠、榆頓城、狼水。廣興真君八年並徒何、永樂、燕昌屬焉。有雞鳴山、石城、大柳城。定荒正光末置。有鹿頭山、松山。
 
448
建德郡真君八年置。治白狼城。
 
449
領縣三
 
450
戶二百口七百九十三
 
451
石城前漢屬右北平,後屬。真君八年並遼陽、路、大樂屬焉,有白鹿山祠。廣都真君八年並白狼、建德、望平屬焉。有金紫城。陽武正光末置。有三合城。
 
452
遼東郡秦置,後罷。正光中復。治固都城。
 
453
領縣二
 
454
戶一百三十一口八百五十五
 
455
襄平二漢、晉屬後罷。正光中復。有青山。新昌二漢、晉屬,後罷。正光中復。
 
456
樂良郡前漢武帝置,二漢、晉曰樂浪,後改,罷。正光末復。治連城。
 
457
領縣二
 
458
戶二百一十九口一千八
 
459
永洛正光末置。有鳥山。帶方二漢屬,晉屬帶方,後罷。正光末復屬。
 
460
冀陽郡真君八年並昌黎,武定五年復。
 
461
領縣二
 
462
戶八十九口二百九十六
 
463
平剛柳城
 
464
營丘郡正光末置。
 
465
領縣二
 
466
戶一百八十二口七百九十四
 
467
富平正光末置。永安正光末置。
 
468
平州晉置。治肥如城。
 
469
領郡二縣五
 
470
戶九百七十三口三千七百四十一
 
471
遼西郡秦置。
 
472
領縣三
 
473
戶五百三十七口一千九百五
 
474
肥如二漢、晉屬。有孤竹山祠、碣石、武王祠、令支城、黃山、濡河。陽樂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並令支合資屬焉。有武歷山、覆舟山、林榆山、太真山。
 
475
海陽二漢、晉屬。有橫山、新婦山、清水。
 
476
北平郡秦置。
 
477
領縣二
 
478
戶四百三十口一千八百三十六
 
479
朝鮮二漢、晉屬樂浪,後罷。延和元年徙朝鮮民於肥如,復置,屬焉。新昌前漢屬涿,後漢、晉屬遼東,後屬,有盧龍山。
 
480
恆州天興中置司州,治代都平城,太和中改。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481
領郡八縣十四
 
482
代郡秦置,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
 
483
領縣四
 
484
平城二漢、晉屬雁門,後屬。太平武周二漢屬雁門,晉罷,後復屬。
 
485
永固。
 
486
善無郡天平二年置。
 
487
領縣二
 
488
善無前漢屬雁門,後漢屬定襄,後屬。沃陽
 
489
梁城郡天平二年置。
 
490
領縣二
 
491
參合前漢屬代,後漢、晉罷,後復屬。裋鴻一本作祗鴻
 
492
繁畤郡天平二年置。
 
493
領縣二
 
494
崞山二漢、晉曰崞,屬雁門,後改屬。繁畤二漢、晉屬雁門,後改屬。
 
495
高柳郡永熙中置。
 
496
領縣二
 
497
安陽二漢曰東安陽,屬代郡,晉屬,後改屬。高柳二漢屬代郡,晉罷,後復屬。
 
498
北靈丘郡天平二年置。
 
499
領縣二
 
500
靈丘前漢屬代,後漢、晉罷,後復屬。莎泉
 
501
內附郡天平二年置。
 
502
靈丘郡天平二年置。
 
503
朔州本漢五原郡,延和二年置為鎮,後改為懷朔,孝昌中改為州。後陷,今寄治並州界。
 
504
領郡五縣十三
 
505
大安郡
 
506
領縣二
 
507
狄那捍殊
 
508
廣寧郡
 
509
領縣二
 
510
石門中川
 
511
神武郡
 
512
領縣二
 
513
尖山殊頹
 
514
太平郡
 
515
領縣三
 
516
太平太清永寧
 
517
附化郡
 
518
領縣四
 
519
附化息澤五原廣牧
 
520
雲州舊置朔州,後陷,永熙中改,寄治並州界。
 
521
領郡四縣九
 
522
盛樂郡永熙中置。
 
523
領縣二
 
524
歸順永興中置,州、郡治。還安永熙中置。
 
525
雲中郡秦置。
 
526
領縣二
 
527
延民永興中置。雲陽永熙中置。
 
528
建安郡永熙中置。
 
529
領縣二
 
530
永定永熙中置。永樂永熙中置。
 
531
真興郡永熙中置。
 
532
領郡三
 
533
真興永熙中置。建義永熙中置。南恩永熙中置。
 
534
蔚州永安中改懷荒、御夷二鎮置,寄治並州鄔縣界。
 
535
領縣三縣七
 
536
始昌郡永安中置。
 
537
領縣二
 
538
乾門永安中置。蘭泉永安中置。
 
539
忠義郡永安中置。
 
540
領縣二
 
541
葦池永安中置。楊柳永安中置。
 
542
附恩郡永平中置。
 
543
領縣三
 
544
西涼天平中置。利石天平中置。化政天平中置。
 
545
顯州天安中置。治汾州六壁城。
 
546
領郡四縣四
 
547
定戎郡天安中置。治瓜城。
 
548
領縣二
 
549
零山天安中置。陽林永安中置。
 
550
建平郡天安中置,州治。
 
551
領縣二
 
552
升原永安中置。赤谷永安中置。
 
553
真君郡天平中置,治東多城。
 
554
武昌郡武定四年置,治圍城。
 
555
廓州武定元年置。治肆州敷城界郭城。
 
556
領郡三
 
557
廣安郡武定元年置。
 
558
永定郡武定元年置。
 
559
建安郡武定元年置。
 
560
武州武定元年置。治雁門川,武定三年始立州城。
 
561
領郡三縣四
 
562
吐京郡武定八年置。
 
563
領縣二
 
564
吐京武定三年置。新城武定三年置。
 
565
齊郡武定元年置,州治。
 
566
領縣二
 
567
昌國武定元年置。安平武定元年置。
 
568
新安郡武定元年置。
 
569
西夏州寄治並州界。
 
570
領郡二
 
571
太安郡
 
572
神武郡。
 
573
寧州興和中置,寄治汾州介休城。
 
574
領郡四
 
575
武康郡武定四年置,治東多城。
 
576
靈武郡武定元年置。
 
577
初平郡武定元年置。
 
578
武定郡武定元年置。
 
579
靈州太延二年置薄骨律鎮,孝昌中改,後陷關西。天平中置,寄治汾州隰城縣界。郡縣關。
 
580
前自恆州已下十州,永安已後,禁旅所出,戶口之數,並不得知。
【원문】志(지) 第五(제5) 地形(지형) 二上(2상)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중국역사〕
▪ 분류 : 동양역사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79
- 전체 순위 : 755 위 (2 등급)
- 분류 순위 : 33 위 / 82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내서재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1) 함박눈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 위서 지 [제목]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동양고전 > 동양역사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20권)     이전 5권 다음 한문 
◈ 魏書(위서) 志(지)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3년 11월 12일